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掀桌子玩家 > 第216章 来,上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化淳很难想象镇北王是怎么养出这一身冷冽而又锋利的杀气,这不是厂卫刽子手的那种煞气,就是战场无往不利的尖芒,纯粹,凌厉。

    “王爷别误会,就是陛下情急之下的口误,要不…要不也不会让咱家来求见王爷。”

    唐琪没有再说这个问题,而是换了一个话题,“曹公公,听说你诗文书画,无一不精,陛下登基极受宠信,上次三司会审袁崇焕的时候,被陛下一句话革职,能否告诉本王,你当时什么感受。”

    “王爷,这…咱家是奴婢,不是臣子。”

    “哦!?曹公公负责处理魏忠贤的冤案,听说平反昭雪两千余件。有什么感悟,说来让本王涨涨见识。”

    “王爷,文人的事,无论对错,气节都不应该有损,东林虽未做多大的贡献,却也……”

    “没错,却也是陛下登基的重要力量。看来曹公公也认为东林一事无成,他们的气节在哪里?隐匿田产奴隶?侵占贫民土地?结党贪腐?操弄舆论?架空皇权?自我奢靡却要求陛下勤俭?士绅免税百姓却不断加赋?”

    “王爷,东林现在并未掌权。”

    “是啊,所以本王问你平反昭雪两千余件,有何感悟?”

    曹化淳能感觉到唐琪的话很认真,不是在‘胡扯话题’,打哈哈回答是在轻视对方,但也想不明白说这些往事有什么意义。

    稍微思虑了一下,“王爷,咱家当时替陛下收拢仕子之心。”

    “曹公公,格局小了,东林不能代表仕子之心。”

    “呵呵,王爷说的是,陛下要制衡,朝廷不也慢慢减少了东林党的官员。”

    “所以,本王问你这其中有什么感悟?唐某不是要听你说这件事的对错,更不是想听你给陛下的行为正名,当时的选择,就你,就单单论你曹公公的想法。”

    “王…王爷,咱家是奴婢,听话就是忠心。”

    这家伙还有点不耐烦了,竟然暗骂唐某人‘不听话’。玛的,要不是看在你‘愚忠’到冤死的份上,门都进不来。

    “曹公公,麻烦你评价一下魏忠贤,这关系到你此行的结果。”

    “王…王爷何意?”

    “随便说,本王只听真心话,不听废话。”

    “魏…魏忠贤操弄朝政,死不足惜!”

    唐琪没有回应,而是盯着曹化淳示意他继续,曹公公深吸一口气,“王爷,魏忠贤已是盖棺定论之人,即使他与唐氏曾有一点交情,王爷也不应该想着逆转他的名声。”

    哈,唐某人不禁嗤笑一声,看来这出身和‘职场环境’决定了曹化淳的格局。

    “曹公公,老子脑子进水了也不会给他翻案。魏忠贤一介阉人,占用了史册大量篇幅,他已经成功了,对错都是后人的事情,不是当下本王想说的话。”

    曹化淳大喘气,还以为唐琪要给阉党正名呢,“王爷在万里之外扬我朝天威,功在社稷,明日觐见,想必陛下还会表彰王爷。”

    “哼,扬威?功在社稷?曹公公哪只眼睛看到的?唐某给大明朝开疆拓土了、还是增加财富了?天下人都不知道唐某在干什么,扬了什么威,添了什么功,中原乱成一团屎,民不聊生,陛下还有心表彰唐某的兵事?”

    本来是放松一下谈话的氛围,曹化淳差点被唐某人噎死,尴尬不已。

    唐琪没有管他的神情,又换了一个话题,“曹公公,你曾任司礼秉笔太监,现在又是东厂提督,还总督京营戎政。听说曹氏同胞兄弟五人,公公与二兄,后军都督的曹化雨关系最为密切,您再给本王谈谈这京营。”

    “王爷,二兄只是在五军都督府挂职,五军都督府是勋贵的衙门,京营…”

    “曹公公,你若再跟唐某废话,就滚吧!本王不会去面圣,没什么好见的,相见不如怀念。”

    唐琪不想再跟他扯淡了,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是崇祯的忠臣,不是大明朝的忠臣。

    曹化淳脸上阴晴不定,朱由检的任务没有完成,怎么回去!?

    “王爷,京营已废,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兵册二十二万人,实际也就十万出头,还都是勋贵的人。”

    “呵,勋贵的人不是朝廷的人?你什么脑子?加上五城兵马司呢?”

    “王爷,五城兵马司倒是人员缺额不大,东西南北中四个指挥使,两万人足够。”

    “本王是在锦衣卫任过职的,锦衣卫校尉只有五千,大汉将军独立成营,也有五千,力士、杂工、暗探、侦缉等等编外人员五六万,想来锦衣卫都督自己都不清楚具体人数。再加上你的东厂一卫,林林总总加起来,厂卫拿刀的至少有三万人吧?对了,还有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营和皇城的守卫,有多少人?”

    曹化淳未答,唐琪也没管他,继续说道,“三五万人是有的,这么算下来,京师至少至少有二十万全职兵马。曹公公,他们不去剿匪,缩在京师等死吗?”

    曹化淳还是没有接茬,神情恍惚,大概自己也想不到,京城还有天下最大规模的单一武装力量。

    唐琪继续‘炮轰’,“曹公公,就像你说的,你是奴婢,大概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陛下是天子,天子就该玩帝王之术,就是制衡。

    期望皇帝高高在上是不对的,皇权、文、武的三边才叫制衡、才能稳定,文武两边博弈自然会是不停的倾斜。

    无论倾向哪边,都是大祸。土木堡之后,武事就落了下风,万历爷惰政,文人全面占据上风。先帝启用阉党,无论他是有预谋还是无意为之,帝党开始稍有起色,可惜,先帝英年早逝。

    陛下登基,帝王之术全凭他自己一人揣摩,他被文人带偏了,不停的在齐、楚、浙、东林等文人党派间玩制衡,他玩砸了,这不叫制衡,这是一家独大。

    大明朝的勋贵、大明朝的兵事,全部被荒废了,边镇荒废、边患丛生,驻兵荒废、流民遍野,京营荒废、帝位不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