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掀桌子玩家 > 第240章 总有人不喜欢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次的大朝会,不管有多少人有多少龌龊,三万万两撒出来,都得憋回去。

    他们应该见识到,辽东以兵事起家,经营至今,真正的实力是用海量的银子体现出来,这比刀子更有说服力。

    下午,文渊阁新公房内的唐琪,收到京官成堆的赞美文书,所有奏折都极尽溢美之词,一副赶紧‘坐实’的样子。

    哈哈,老子钱多的愁死了,只有这种全国性的大基建、大福利,才能耗掉,两三年之后,税率一收,即可成为良性循环。

    趁着这机会,先巩固一下集权,拆撤南京六部,全部调回京师,宣布任命卢象升为陕甘宁总督、秦良玉为川贵总督、赵建极为湖广总督、蔡懋德任河南山东总督。

    金融改革,也是之后几年的事情,不怕,可劲造,没有了咱可以去别处‘拿’,衣食住行人人不愁,有富庶的百姓民生,才是真正的天朝。

    赶紧稳定下来,唐某人的事多着呢,但都不在政事上,工业啊工业,搞了几项比打仗还累,闲下来才能慢慢搞,这几年,辽东书院也正好培养了几个中学水平的帮手。

    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硬造了,想做点手工品容易,没什么工业价值等于零,要不是为了打断欧洲的崛起,也许搞了几个?没什么意思,哪有抢钱抢地盘重要,一劳永逸,才能安心发展。

    蒸汽机的密封问题大概解决了,橡胶、原油炼呗,怎么炼,鬼知道毕懋康和孙元化试验了多少次,穿越来的时候,又没带工艺大全。

    老子一个搞电气的,能做收音机、做驱动电机、做动圈扩音,累死也没时间做材料合成品试验,给个方向就不错了。

    ……

    朝廷的事,内阁已经通过邸报发往天下。

    第二天,收到一个意外的消息,巩永固与崇祯妹妹乐安公主焚烧全家、举剑自刎身亡。

    这是内心默认大明亡国了,又毫无办法下的自戕。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一点波澜,这个波澜都在朝臣心里,很快就平静了,唐琪送了一副挽联,这事随你,给你名声,想死的人我可真拦不住。

    九月中旬开始,辽东不间断的大车拉着一车一车的白银,进入京城,六部跟前的银库很快就放不下了,又在皇宫开辟了一个。

    还是这东西能让人安心,六部官员都变着法子找理由,去国库看一下放都放不下的银子是什么壮观场景。

    银子,就是镇北王的‘雨露’,这他酿的,都多的可以畅泳了。

    安逸啊~

    ……

    整整一个月,朝廷大臣都处在火热的学习状态,这是能稳坐官职的本事,不学不成。

    镇北王内部会议,属官反应,很多旧臣掣肘,要提‘建议’,被他们给拦住了。反复劝阻,你得先试试,无凭无据,去镇北王那里张嘴瞎嚷嚷,是拿脖子当磨刀石,嫌自己死得慢。

    皇宫大院,前面是内阁办公场所,后面是灵堂,反正都是假东西,也不怕腐化,皇帝还未入土,好像快被朝臣忘记了。

    朱???瞥鱿?巳?巍??帷??俨蝗ソ瘀堑盍耍??蝗禾?嗍刈帕樘谩L歧骶醯茂}得慌,又全部移到太庙。

    辽东的家眷来到京师后,原来的镇北王府放不下,干脆搬到了东面的十王府,文渊阁紧挨东华门,向东出了皇城经过东厂废墟,就是十王府,上下班也很近。

    家里人来了,还没高兴几天,陆续开始收到各地官员的奏折,‘效忠’的还是多数,弹劾也不少,就是一个理由,镇北王大权在握,不思寻找宗室,稳定帝位,而是操弄权术。

    玛的,老子打窝一个月了,才有鱼儿来试探。

    唐某人又不是官场新丁,这试探钩儿的手法一点也不新鲜。

    南京六部那些混蛋,除了张慎言,都没有北上,不愿仰人鼻息,哈哈,一群犄角旮旯的淘汰货色,还整出大道理来了。

    基层官员俸禄大涨,是不愿意生事的,高层官员都在舍身为理想奋斗,中层官员满足的是大多数。

    闹幺蛾子的就是那些少数人,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对他们来说,欲望驱使下的不满足,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还有一种大功、一个机会,叫从龙之臣。

    正如唐某人之前所说,一心向上爬算计别人的时候,到处都是破绽,骚味从江南都能传到京师。

    崇祯一声不吭钓出了全部阉党,老子也不吭声,看你们能集中多少人,一网打尽,也简单点。

    ……

    为什么问题都出在江南,这时候的读书人,都是政治人物,江南读书人多啊,文风鼎盛,自然‘思想’较多。

    今天与这个是朋友,明天与那个是朋友,朋友有多真诚,全看能得到多大利益。

    复社在张茹澜手里经营了三年,也不是江南主流势力,全靠武力笼络了一群人,张溥的名声还有点‘臭’。

    读书人的抱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我催眠、互相催眠,再加入几个官员,瞬间觉得自己圣人再世,正义化身。

    万历吃了东林的苦头、泰昌、天启、崇祯都吃过,东林说,魏公公把东林贤臣全部冤杀了,崇祯又平反了两千余人。

    额滴神。

    东林的这些神戳戳的家伙到底有多少,难道天下读书人真的以身为东林自傲?

    东林党到底有多大?事实告诉唐某人,九千岁‘杀尽’的东林死而复生了,他们忘了刀子的锋利。当时惧怕死亡隐姓埋名,对外的姿态是不屑与阉党共事。

    酿的,你倒是想共呢,九千岁嫌你们口臭,目中无人。

    崇祯皇帝短暂利用了一下东林,瞬间就明白,这是比袁崇焕还会吹牛逼的东西,比自己更能画大饼的奇葩,帝位一稳定,八成被赶回老家。

    东林,起起落落,死了一批又一批,集体殉道与众正盈朝反复横跳。

    后世的南明时期,才是他们真正权倾朝野的时候,所以,南明史才会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觉得恶心。

    现在,还是那些狗比,他们又来以身试刀了。

    你们先慢慢聚会吧,这次,东林两个字必须盖棺定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