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洪武兴明 > 第490章 大明的命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京城。

    这一日,谢翠英精心张罗了一桌好菜,有意讨夫君欢心,结果一转眼,却不见了朱文正身影。

    她寻遍大厅书房,忙了半天,最后却在后院演武场意外发现了朱文正的身影。

    正午的太阳最是毒辣,朱文正却穿着一身红色武服,仿佛没事人一般伫立场中,只是呆呆看着手中宝刀出神。

    那把刀谢翠英也识得,据说是天外陨铁打造的虎纹宝刀,夫君喜欢的不得了,刚造好就带在身边时常把玩。

    只是刀兵凶险,每每看到它,谢翠英就会想起夫君征战沙场的离别岁月,难免显得郁郁寡欢。

    好在夫君体恤自己,察觉后便再也没有将它取出,甚至还感慨:

    “宝刀虽好,唯愿国泰民安,它永远也不要有出鞘的那天!”

    今日这是怎么了?

    夫君怎么又把它拿了出来,神情还显得格外深沉凝重。

    谢翠英心中仿徨,一股不祥的预感渐渐升起,自那日梦见常遇春病逝,夫君就显得心事重重,莫非又要天下大乱?

    正在这时,只听一个声音闯入府中,焦急大喊道:

    “大王在哪儿,陛下急招大王进见!”

    紧接着,便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很快就有一行人神色慌张的冲进了演武场。

    为首之人正是陛下贴身近卫,黄旗先锋高旗总,他一见到朱文正,二话不说就直奔上前,两腿一跪,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

    谢翠英离得远,听不太真切,只见夫君脸色越来越严峻,最后甚至怒喝一声,猛地一掷,将虎纹刀插入地上七寸有余。

    朱文正剑眉倒立,一边吩咐备马,一边抬脚就向府外走去。

    走了一半,他忽然回过头来,默默看了谢翠英一眼,眼神中包含着些许愧疚,些许无奈,最终化为一抹柔情:

    “你好生在家,等我回来!”

    说完,朱文正大步向前走去。

    王府外,胡大锤、赵普胜等一众亲兵早已全身披挂,如临大敌,就连追风兽也嗅到一丝不寻常,呼哧呼哧不停打着响鼻。

    朱文正一言不发,翻身上马,恰在此时,谢翠英竟从府中追了出来。

    朱文正暗叹一声,以为娘子始终放心不下,却见谢翠英一不哭二不闹,手中捧着那把虎纹刀,默默走到朱文正身边,神情坚定道:

    “好男儿志在四方,夫君有事直管便去,妾身会打点好家中一切,在这里等你回来!”

    苏灵儿跟在她身后,眼带泪花的紧紧盯着朱文正,明明一脸不舍,却学着谢翠英的模样,紧咬玉唇,死活不让眼泪掉下来。

    朱文正心中一暖,接过虎纹战刀,冲着两人微微一笑,重重点了下头,随即策马飞奔而去。

    …………

    大内皇宫,朱元璋脸色阴沉的几乎能滴出水来,他一言不发,只是死死盯着案台上那份已经打开的奏折。

    大大小小一众太监,一个个趴在地上那是头也不敢抬,即便天气炎热,也觉得后背冷汗直冒,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这么些年来,就没见过陛下如此动容过,也不知徐达丞相送来的这份奏折,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气氛正沉闷,大门突然被推开,朱文正领着刘伯温、杨宪等一干重臣,不经通传,直接走了进来。

    屋里几个太监正在纳闷,朱元璋却毫不在意,大手一挥连礼节都免了,直接将奏折扔给朱文正道:

    “你们都看看!”

    朱文正接过奏折,刘伯温等人一脸凝重的凑了上来。

    才刚刚看了几行,汪广洋就惊呼道:

    “太原八万守军竟全部陷落?”

    杨宪更是倒抽一口凉气,何止太原,就连大明第一悍将常遇春都生死不明,徐达近二十万大军更是被困于会川县。

    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刘伯温都为之色变,没想到短短一年间,元军竟如此势大,竟能卷土重来,成鲸吞之势。

    只有朱文正神情淡然看不出喜怒,众人皆以为沉稳,只有朱文正自己知道,他心中掀起了多么大的一股惊涛骇浪!

    历史改变竟如此之大,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迹!

    众人看完一时难以消化,朱元璋却早已按捺不住,猛地起身道:

    “荒唐透顶!

    元军主力早已被我系数歼灭,何德何能能够拿下冯胜八万大军?”

    不怪老朱如此愤怒,大明早已稳居中原,换谁突然收到这么个消息,也难以咽下心中那口恶气。

    只是这个问题,刘伯温等人也是一头雾水,根本答不出来。

    只有朱文正心中一动,想到了那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帖木儿大帝。

    要说在这个年代,谁有能力跟大明掰掰手腕,简直非他莫属。

    只是帖木儿此时名声未显,就算说出来大家也不认识,也未必会相信。

    朱文正心念电转,上前一步答道:

    “回陛下!大明新立,四邻不达,元军虽败,却与察哈台,金帐汗国等本是一家,也许他们从中借得强援!”

    徐达在奏折中也曾提及,元军中似有大量察哈台骑兵,而对于察哈台的情况,大明几乎一无所知。

    老朱虽然愤怒,却深信徐达不会乱讲,如果情况属实,那大明将面临一股空前的灾难。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看向堂下众人道:

    “如今常遇春生死不明,徐达孤军被困,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提起常遇春,朱元璋语气罕见的哽咽了下,双目微微有些发红。

    开国诸将,都是曾经与他一张桌子吃饭,一个帐篷睡觉,同生共死之人。

    要说众将之中,除开自家子侄,他最欣赏的就是徐达,但最喜爱的却是常遇春。

    徐达虽然沉稳能干,谨守君臣礼仪,却难免显得有些生疏。

    只有这个常遇春,不光一身是胆,忠诚敢战,平时更是大大咧咧,见了朱元璋也不见外,时常逗的老朱开怀大笑。

    没想到不过短短一年,两人竟可能永隔阴阳之间。

    杨宪看出朱元璋悲切,上前一步道:

    “陛下保重龙体,常将军吉人有天相,没准能够逢凶化吉平安归来!”

    朱元璋到底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知道此时不该意气用事,强忍悲痛道:

    “军情紧急,议事!”

    刘伯温早已思虑多时,当即说道:

    “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如今敌强我弱,敌情不明,贸然与之决战恐凶多吉少!

    当务之急,当用战船接应徐达南撤,同时广招天下兵马,高筑城墙,诱敌深入!”

    客观的讲,这的确是个更保险的办法,朱元璋也有此意,他之所以没有下定决心,就是放不下北方数省的百姓。

    按徐达信中所言,敌军四处烧杀抢掠,若是放任不管,朱元璋日后如何面对江东父老?

    只是若要打,一时间上哪里征集那么多兵马?

    徐达的方案太过冒险,虎威军现在才六万多人,就算把京师守军也给塞进去,也不过十来万罢了!

    总还得留几个人看守城门,护卫皇宫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朱文正,这一刻,泱泱大明的命运似乎将由这位年轻的侄子来决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