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洪武兴明 > 第450章 议论朝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是朱元璋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李善长,刘伯温也聪明的没有问。

    等刘伯温走后,朱元璋脸色渐渐松弛下来,表情显得十分复杂。

    他没有先去找朱文正,却一路悠悠的进了马皇后的房间。

    老朱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极少会跟马皇后商议朝中大事,这次他一进来,马皇后立马就看出了端倪。

    马皇后是个体己人,嘴上什么也不问,只是安顿老朱先坐下来,给他上了碗最爱喝的安化黑茶。

    朱元璋端起茶水狠狠灌了一大口,默然半响,才叹口气道:

    “外人……终究是让人信不过呐!”

    马皇后冰雪聪明,瞬间明白能让朱元璋提及的这个外人,显然不是一般人。

    果不其然,朱元璋也没瞒着,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如唠家常一般,说给马皇后听了。

    马皇后听完也是一脸唏嘘,感慨道:

    “没想到朝中贪腐竟如此严重,有些大臣还是开国老人,当初这些老人也曾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是变得这般不堪……”

    朱元璋心中也是五味陈杂,这些人跟随他白手起家,共同经历过诸多患难,当初大风大雨都过来了,如今太平盛世却要砍了他们脑袋,真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

    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心中那个信念,便说道:

    “我有意让朱文正接管中书省,并封他为王!”

    马皇后吃了一惊,赶紧问道:

    “那李善长呢?”

    朱元璋没吭声,只是表情越显坚定。

    马皇后一看他表情,便知老朱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这件事实在太过重大,便忍不住劝道:

    “此事非同小可,文正尚且年轻,又无从政经验,你可想好了?”

    朱元璋还是没吭声,只是心底在默默寻思。

    他出自百姓人家,亲族观念相当重,当外人伤到他时,自然就想起亲族的好处。

    在老朱看来,不管外人表面如何恭敬,终归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只有亲族知根知底,才让人放心。

    历史上,朱元璋等几个儿子成年后,将他们全部封为藩王,各自领兵镇守一方,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如今胡惟庸一案提前爆发,让老朱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胁,而太子等人又还年幼,根本不堪大用。

    只有朱文正既是本家亲侄,又一身才华横溢,他不挑大梁,谁又挑大梁呢?

    如果朱文正能主持中书省,军队又有徐达、李文忠和常遇春这些亲族掌控,局面那才叫一个稳定。

    想到这里,朱元璋才开口道:

    “文正虽然没有从过政,但聪慧好学,十分能干,这次北上救灾,他做得就十分出色!

    更何况,他就在咱眼皮子底下,有什么问题,咱也可以当面提点,不会出差错!”

    马皇后见他考虑周全,不似一时起意,便最后劝道:

    “要不你先跟文正商量商量,再决定不迟?”

    朱元璋点点头,随即起身道:

    “也好,我正打算去见见他!

    这小子蒙了冤屈,也不知这几日过得咋样?”

    马皇后听完莞尔一笑,捂着嘴乐道:

    “你去见见就知道了。”

    …………

    朱元璋一脸纳闷的来到宗人府,才推开大门,就见到朱文正一手抄着鸡腿,一手端着米饭,狼吞虎咽干得正香。

    朱元璋又气又乐,忍不住调侃道:

    “叔父愁的都吃不下饭,你小子倒好,在这里快活?”

    朱文正一看是他,连忙放下碗筷,一脸热乎凑上前,先将叔父恭敬扶到桌边坐下,这才笑嘻嘻说道:

    “侄儿一身清白,又有叔父做主,自然不用担心受怕!”

    朱元璋本来很烦闷,被朱文正这么一闹,反倒莫名舒服了些,伸手往他鼻子上一点笑骂道:

    “咱老朱家这么多号人,就你最皮!”

    朱文正嘿嘿一笑,又乖巧的给老朱斟了杯酒,朱元璋拿起一饮而尽,这才痛快说道:

    “你倒是不用愁了,案子出来了,都是些贪赃枉法的贼子……”

    朱文正听老朱大致说了一遍,心中一动,急忙问道:

    “叔父打算如何处理这些人?”

    朱元璋端着酒杯的手愣在半空,奇道:

    “还能怎么处理?其罪当诛,一个也别想跑掉!”

    朱文正听完脸色忽然变得有些沉重:

    “叔父有没有想过,有些人是迫于无奈呢?”

    朱文正说得是实话,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低到有些人养家糊口都很难。

    有些人贪污是猪油蒙了心,还有些人其实是生活所迫,只能跟着一点点腐化!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道: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他们还好意思叫苦?”

    朱元璋是个吃过大苦大难的人,有一种歌颂苦难的精神,在他看来,当官就是一种高尚的奉献,怎么还能要求待遇?

    说完,他忽然意识到朱文正似乎有自己的想法,便问道:

    “你怎么看?”

    朱文正也不隐瞒,当即说道:

    “孩儿以为,这些人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空印案中,就有许多官员并非贪赃枉法,他们只是苦于朝廷手续繁琐,办了些取巧的事情!”

    朱元璋听完眉头不觉皱起,他刚刚想让朱文正总领中书省,没想到对方就有此幼稚言论,忍不住好意提点道:

    “文正呐!你还是太年轻,有所不知!

    这些人虽然现在没有贪脏枉法,可他们却坏了朝廷的规矩!

    今日他们敢私盖空印,明日就敢挪用公饷,规矩一坏,法纪就荡然无存。

    假以时日,这些人早晚会作乱朝纲,祸害百姓!”

    朱文正没急着反驳,反而顺着朱元璋的话说道:

    “叔父之所以要处理这些人,就是担心他们将来作乱朝纲,祸害百姓。

    百姓一苦,则天下乱象丛生!

    可叔父有没有想过,官员其实也是百姓的一种?”

    朱元璋神情一怔,这种奇特的言论,简直闻所未闻。

    他寻思半响,始终不得要领,忍不住指着朱文正说道:

    “你小子!别藏着掖着,有话就说!”

    朱文正这才娓娓道来:

    “叔父以民心得天下,自然善待百姓,严于百官,不愿让百姓再吃苦受累!

    可实际上,百姓和官员却从来都是一体,无法分割开来!”

    朱文正越说老朱越糊涂,就当他以为自己这个大侄儿,是不是关了几天,脑子关坏掉了,朱文正却突然讲了个故事:

    “孩儿在前线领兵打仗时就曾发现,如果对待将领太过严苛,时常给他们下死命令。

    那些将领迫于压力,就会督促士卒死战不退,造成士卒大量伤亡!

    最终苦了的,还是这些底层官兵!

    同样的道理,如果朝廷对百官过于严厉,百官为了完成任务,又或为了自保,就会将压力层层下放,最终落到老百姓头上!”

    这番话才刚刚说完,就让老朱一脸震惊,手中的酒杯也没拿住,噗通一声掉了下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