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自爆穿越,朱重八心态炸了 > 第172章 皇觉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皇觉寺实际上跟洛阳的皇觉寺不是同一个寺庙。

    此处寺院本来是朱元璋剃度出家的一个小寺庙,以前破的大门都没有,可是源于走出来了一个皇帝,不光是佛塑金身,同时当地的知府为了讨好朱元璋,更是把这个小寺庙打造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大寺院。

    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待遇,让整个小寺庙里面的和尚是兴奋的,本来香火凋敝的寺庙,一下子变得香火鼎盛,甚至伙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前来剃度出家的和尚都络绎不绝,俨然把这里当成了朝圣的地方了。

    这一回朱元璋亲自回到皇觉寺礼佛,更是把整个寺庙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凤阳县的县令吴仓率领全县的地主豪绅们一起列队迎接,为的就是能够在皇帝的面前露个脸。

    韩栋奉命做一个陪衬,更多的只是过来躲个清闲,免得在应天府被胡惟庸三天两头的叨扰。

    尤其是跟朱元璋他们一起来到皇觉寺礼佛也能够表明自己的立场是跟皇帝是站在一起的。

    不得不说太子朱标这个提议是很不错的,让韩栋能够巧妙的避开胡惟庸的拉拢,同时还能够在朱元璋的面前表现一下。

    皇觉寺的方丈也是觉得脸面上有光,没想到这个破败的小寺庙能够出帝王。

    现在凤阳县的县令吴仓对于方丈都是礼让万分,当然这一切都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朱元璋望着凤阳县的百姓夹道欢迎的场面,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再怎么说也是衣锦还乡了,他出去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落魄的和尚,饥寒交迫的只为了混口饭吃才投了起义军,没想到物是人非,一切都已经变了样子。

    现在他坐在九五之尊的龙椅上,而凤阳县的百姓也安居乐业,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太子朱标跟韩栋一起陪着朱元璋,在凤阳县老百姓的万岁声中踏上了前往皇觉寺的阶梯。

    至于凤阳县的县令吴仓,对于韩栋的名声早已经有所耳闻,在心里知道韩栋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并且还是太子朱标的人,等到朱标坐皇位的时候,那么韩栋依旧是朝廷里面的重臣。

    想要在仕途上面有所作为的话,吴仓知道一定要跟韩栋搞好关系。

    在路上他一直主动跟韩栋搭话,给他介绍凤阳县的一些风土人情,还有一些重要的地点。

    韩栋对于这个凤阳县的县令,他心里很清楚这个吴仓如此巴结自己,主要还是看重了他在皇帝身边的影响,以及跟太子朱标的关系比较亲近一些。

    其实本身他倒是没有任何的价值,对于吴仓的仕途升迁也没有什么裨益,不过守着皇帝的老家凤阳县,其实也算是一个美差。

    他这个凤阳县的县令的油水能够抵得了别的州府一个知府了,前后朱元璋命朝廷拨款了数次给凤阳县的百姓兴修水利,以及减免税赋等措施。

    这些实打实的好处都是能够从中榨出油水来的,这也是吴仓能够穿着锦缎华服陪伴在陛下左右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笑着点头道:“吴仓,你这个县令做的不错啊。”

    对于吴仓来讲,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口头赞扬,这已经是做了这么多年县令以来最成功的事情了。

    至少皇帝是认可他这个凤阳县的县令做的是不错的。

    在皇觉寺礼佛,除了中书省还有六部的官员之外,跟随朱元璋一起同行的除了皇亲国戚之外,就剩下毛骧以及一批大内侍卫。

    这些人都是日后成为锦衣卫的底子,他们跟随毛骧在一起忠心不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只听命于朱元璋。

    韩栋还是头一次来到凤阳县,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还不是太了解,不过看到皇觉寺的规模可是不小。

    一些僧众已经等候在了山门脚下了,全都翘首期盼的等着能够一睹朱元璋九五之尊的天子容颜。

    对于他们来讲,皇帝就是这个小寺庙的福荫,而当朱元璋通知吴仓要来昔日出家的寺庙来礼佛的时候,吴仓早已经早早的就把各种迎接的礼仪给做好了。

    甚至寺庙谢绝了普通民众的烧香拜佛的请求,这一段时间内为了提防有刺客混进来,以保护朱元璋安全为由,吴仓下令封山,不让凤阳县的百姓踏入到山门前一步。

    烧香拜佛也是不被允许的事情,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街道旁跪着叩拜朱元璋的銮驾。

    太子朱标已经不是头一次来到凤阳县了,在朱元璋的授意下,他多次跟吴仓有过接洽,指导这个县令要好好对待凤阳县的黎民百姓,到时候自己肯定不会亏了他的。

    就在朱元璋刚到皇觉寺礼佛第一天,毛骧就收到了飞鸽传书。

    “陛下,胡惟庸命六部一切官员的奏折全都交给自己审批。”

    隔了三天,毛骧又收到了飞鸽传书。

    “陛下,胡惟庸在府邸大肆宴请朝中大臣,在宴席上面大放厥词,鼓吹淮西武将对于大明王朝的贡献。”

    隔了七天,毛骧再次收到飞鸽传书。

    “陛下,胡惟庸亲自接待了来自暹罗的使臣,云南被魏国公攻克以后,暹罗派使臣想表达臣服的意愿,遭到了胡惟庸的拒绝。”

    朱元璋眉头一皱,以前胡惟庸的做法还能够容忍,可是没有想到他竟敢擅自招待外国使臣,并且还胆大妄为的没有经过通报就拒绝了别人称臣的请求,这俨然已经把自己的当成了皇帝。

    这种越俎代庖的事情,真正的触及到了朱元璋的底线,而他也知道是时候解决胡惟庸,还有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宰相制度了。

    “派人去找一下御史中丞涂节,这小子跟胡惟庸来往密切,想办法让他在朝堂上面到时候参一本。”

    对于这个御史中丞涂节,其实也就是一个墙头草的人物,看到毛骧的时候整个人都吓傻了,急忙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就这样朱元璋已经给胡惟庸设好了套子,只等待着一个理由,一个可以杀了胡惟庸的理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