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明朝赚大钱 > 第685章 唯一选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小太监带着徐静昌来到皇帝面前的时候,已经是数日之后了,外面的大雪下的正急。

    黏连成团的大片雪花,就好像是扯开的棉絮一样漫天飞舞,在半空中打着旋儿,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

    “微臣徐静昌,叩见万岁。”

    “起来吧。”穿着一身便装的朱棣似乎心情很不错的样子,随手微微一指,在身旁伺候着的陈石基立刻就给他递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魏国公的病情好些了没有?”

    “承蒙万岁惦念,家父的病情……已有所好转了。”徐静昌小心翼翼的回答着。

    “英雄也怕病来缠,这半晌子,朕也时常感觉心虚气短,这身子骨亦是大不如前了。”朱棣显得非常的随和,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示意徐静昌不必那么拘谨:“魏国公国之干城,只是身子不怎么好,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好在还有你,这几年在北边历练,也算是有些成就

    “微臣但知报效浩荡皇恩,实无尺寸之功。”

    “有功就是有功,也用不着过分的谦逊。”朱棣轻轻的放下手中的奶茶,慢悠悠的吐出一口长气:“这几年来,你在北边就做的很好,深得朕心。在这年轻一辈当中,你还算是有出息的……”

    “哦,对了,你在北边这么多年,对于那边的情形比谁都清楚。”就好像是在说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朱棣讲话的语气是那么的轻描淡写:“那边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吧?”

    朝廷刚刚把新任的监军派遣过去接替了徐静昌,转过眼去死掉了,这事朱棣肯定已经知道了,但却迟迟没有任何反应。

    徐静昌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这次被召进宫中,就是为了这个事情,所以他回答的十分谨慎:“微臣已经听说了。”

    “你怎么看呀?”

    “必然是有什么误会。”徐静昌回答的滴水不漏:“漠东以及漠西各部之中的情形,纷繁复杂一言难尽,想来是邹监军不明各部的风俗,以至于引发了误会。想那多尔哈部原本就民风彪悍,就算是真的殴斗起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至于邹大人身死之事,赵深必然是有责任的。”

    新任的监军大人刚一过去就死掉了,而且所有的随从全都死的一干二净,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无论真相如何,赵深都难辞其咎。

    虽然赵深已经用六百里加急的形式上了一份奏疏,竭力向朝廷解释此事,尽力把此事描述成为一桩意外事故,但毕竟这事太大了,不是说解释几句就能交代过去的。

    自大明王朝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呢,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很多人都说赵深是罪魁祸首,必须严惩以儆效尤。也有人说必然是有什么误会,希望朝廷进一步明察,等到查明情况以后再做定夺。

    出了这种事情,不管怎么样,赵深都是第一责任人。

    所谓监军,就是代表朝廷的钦差,却莫名其妙的刚一上任就死掉了,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啊。

    做出情况下,朱棣一定会下令把赵深锁拿回来仔细审问,但此时此的那些州县完全不同,其实就是一种羁縻统治的状态。

    对于历朝历代而言,羁縻统治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是西南、西北各地,朝廷都只是派遣一个或者几个官员过去做名义上的统治,依旧是由当地的土司、部落首领进行事实上的统治。只要他们效忠于大明王朝,安安稳稳的不造反,朝廷基本不会插手当地的事务。

    尤其是漠北都司,因为刚刚成立不久,还谈不上什么统治基础。只要有赵深的那支军队镇守在那里,只要他们愿意胁从朝廷出兵打仗,也就足够了,根本就不可能做行之有效的事实统治。

    其实,这也是历朝历代没有办法的办法,若是直接派遣官员,就会极大的触动当地土司和部落首领的利益,反而会把事情弄的更糟。

    所以,朱棣绝不希望漠北都司出事,必须要稳住才行。

    至于说新任的监军死于和当地人的殴斗这种说法,朱棣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很有可能是这位新任的监军出动了当地部落首领的利益,或者是要染指他们的权力,彻底激怒了对方,所以干脆就把他给宰了。

    但是,在大举北伐在即的大背景之下,就算是明明知道赵深说的不尽不实,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他的说法。

    这就是朱棣虽然早就已经得到消息,却迟迟不做处理的根本原因。

    若不是因为忌惮会耽误了北伐,朱棣一定会“雷霆震怒”,狠狠是惩罚赵深,就算不会直接要了他的性命,褫官夺职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不然的话朝廷的体面何在啊?

    明明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朱棣还是不得不接受了徐静昌的说道:“漠东、漠西、漠北一带,部落众多情状繁杂,不明就里之人到了那边,必然会有所失。但终究是北伐大局为重,一切以稳妥为要,需派遣一个老成持重且又深谙当地风物者,出任监军才行啊。”

    到了这个时候,那位新任的监军到底是怎么死的,其实早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派遣新的监军过去,进一步稳住局面才行。

    新任监军的人选,既要老成持重,还得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具体状况,尤其是不能和赵深这个最高军事首领起任何冲突,这就非常的难办了。

    虽说大明朝从来就不缺少官员,但能符合以上所有条件者的人,其实寥寥可数,也就只剩下的最后的两个选择了:第一当然就是孙成岩。

    孙成岩原本就是燕王时代的旧部,绝对可以信赖,而且他在漠东带兵多年,和赵深配合的一直都很默契,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孙成岩早就已经成了不能行走的身残之人,朝廷总不可能派遣一个坐着轮椅的监军过去吧?

    唯一的选择,也就只剩下陈长生了

    漠东各部的局面,原本就是陈长生打开的,他不仅熟知阿巴哈尔、多尔哈等部落的情形,还和赵深私交甚厚……尤其难得的是,在上一次失败的北伐过程中,只有陈长生带着一支成建制的队伍突围出来,也算是颇有些经验的老将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