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明朝赚大钱 > 第715章 好大喜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生并无尺寸之功,不敢贪图赏赐。”

    当陈长生用非常谦逊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汉王朱高煦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非常值得玩味的笑容:“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这个道理本王还是知道的。你是朝廷钦命的监军使,能和赵深协同配合的如此默契,本身就是大功一件……”大风小说

    赵深总共经历了三任监军使,作为第一任监军的徐静昌那就不用说了,他和赵深相处了很多年,一直都非常愉快。到了第二任监军使的时候,却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朝廷当中的很多人都说是赵深“心怀异志”,所以才导致了第二任监军大人的惨死,甚至有人怀疑第二任监军就是死于赵深的暗算。

    但作为第三任务监军使的陈长生,却和赵深相处的非常和睦,而且在北伐当中建立了很不错的功勋。

    三任监军使中的两任都能圆满的完成使命,唯独第二任不行,这就足以说明是他本人的问题,他的死应该和赵深没有什么关系。

    “有功就是有功,用不着故作谦逊,你要是再说这些虚头巴脑的客套话,本王可要罚你了哦。”

    “那好吧……”陈长生用非常谦逊的态度,小心翼翼的说道:“现如今北伐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却大局已定。原本还想继续为朝廷效力,为汉王殿下效力,只是家中尚有年迈的老母需要奉养,微臣恳请能够回到京城……”

    现如今的北伐虽然已经取得了辉煌大胜,但却还没有结束。本雅失里正在朝着北海方向撤退,那是明军鞭长莫及的地方,他一定不会乖乖认输,必然还会想方设法的重新纠集人马。但是,敌人的实力已经被极大削弱了,再也没有了强大的威胁能力,所以我想卸下监军使的使命,回到京城去。

    只不过陈长生说的非常之委婉,甚至拿出了阿母作为“挡箭牌”!

    大明王朝素来就讲究“以孝道治理天下”,我要回家伺候高堂老母,以此为借口回到京城,绝对是一个最合适的理由。

    “你要尽孝,这是人之常情。”汉王朱高煦微微一笑:“但这忠孝二字,素来就难以两全,我觉得这漠北都司监军使一职,还是你最为合适。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家中的高堂老母,本王奏请朝廷,让朝廷委派几个女官专门去伺候着你家老母也就是了。”

    虽然汉王的话语确实足够的婉转,但意思却没有任何改变:你想回家?那肯定不行,必须老老实实的做这个监军使!

    “不过呢,也不能全都委屈了你一个人。”汉王面带微笑,用意味深长的眼神再次看了看身边的陈长生和赵深:“本王以为,以你们两个的功劳,就算是还不能封侯,加封个一等伯什么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一等伯的爵位,距离侯爵只有一步之遥。

    虽说爵位并不能和权力直接挂钩,但是以赵深和陈长生这样的年纪,能够晋封一等伯爵,也算是殊功殊赏极大的荣耀了。

    汉王说封爵“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就是在说这事已经十拿九稳了员,至少动员了百万之众。

    这样规模的战争,而且还是没有经过充分准备的战争,急急慌慌的开战了,对于民生、经济的摧残可想而知!

    就这一战,就把国库给打空了,而且还拉了不少的亏空。

    所以朝野上下对这次北伐都是一片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人把朱棣说成是好大喜功的隋炀帝……

    好在这次北伐已经打出了一个很不错的结果,总算是可以对天下人有个交代了!

    但这次规模庞大耗费极高的北伐远远谈不上完美,虽然重创了敌军,但本雅失里已经退到了北海附近,并且正在重新集结兵力,但明军已经不可能再追的那么远了。

    这次北伐的准备原本就很不充分,达到斡难河一带已经是明军后勤补给能力的极限了。若是再强行前进的话,那就是纯粹的军事冒险了。

    而且夏季已经到了,数以百万级的随军夫子和民夫,全都需要返回家乡,要不然就会耽误今年的农事,那将会成为沉重的损失。再加上朝廷的朝政状况早已经捉襟见肘,及时结束北伐也就成了一个必要的选择。

    朱棣赌赢了这次北伐,但方方面面已经不允许他继续赌下去了。

    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朱棣当然知道眼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他必须适可而止。

    这次北伐,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其实并不“划算”,在战争当中得到的那些东西,远远不足以覆盖庞大的战争成本——也就是说,北伐是亏本的。

    如果强要说有什么收获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朱棣通过这次北伐找回了皇帝的体面,洗雪了上一次北伐失败的奇耻大辱,除此之外也就不剩下什么了。大风小说

    虽然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但朱棣肯定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撤军,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做:祭祀天地!

    朱棣要在斡难河畔祭祀天地,在这个成吉思汗崛起的地方宣扬自己的赫赫战功,通过这种方式为这次北伐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每一个封建王朝都非常讲究这个。

    要是没有这样的一场祭祀,北伐岂不是等于白忙一场了?

    朱高煦已经准确揣摩到了父皇的心思:“长生啊,父皇想要的是什么,你应该心中有数。若是仅以军马之力威慑天下,难免会被人说去穷兵黩武,你得好好的安排一下,召集尽可能多的蒙古部落过来,商量着给父皇上一个尊号什么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打了胜仗,就得祭高上天,借以宣扬昭昭天命,除了表明君权天授的意思之外,也是在向天下人宣扬自己的功绩。

    这样的一场仪式,绝不是花里胡哨的瞎胡闹,确实是出于一种需要:不论元朝多么残暴,明朝承认元朝是一个正统的王朝,这就是历史的传承。朱棣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仪式,来确立自己的皇位是来自于天命,是对朱元璋北伐的一种延续,和那个朱允?擅挥邪氲愎叵怠

    客观来看,这就是封建帝王好大喜功的形式,但对于朱棣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流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