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明朝赚大钱 > 第341章 为了进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好天气,小慧儿和小满各自举着一根大竹竿子,正在院子里“打枣儿。”

    小满家的这颗枣树,也不知是哪辈子的先人栽种下的,少说也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足足有人的腰身那么粗,据小满她娘说这叫“葫芦枣”。

    这种葫芦枣和常见的那种大枣、小枣很不相同,结出来的枣子不仅个头大枣肉厚,而且枣子的中间有一条凹陷的“腰线”,看起来就好像是小葫芦一般,故而得名。

    这种枣子的糖分很高,味道格外的甜,小慧儿最好这一口了,所以每年都会和小满一起打枣,然后带回去仔细的晾干,作为日常食用的零嘴儿。

    这一对自幼一起玩耍的小姐妹举着竹竿子一通乱打,通红的枣子噼里啪啦落了满地,二人好一通捡拾,然后就坐在枣树下美滋滋的吃着又脆又甜的葫芦枣,吃了个不亦乐乎。

    “慧儿,听刘二哥说,你们家在买田?”

    小慧儿吐出了枣核,漫不经心的说道:“其实也不是买田,就是我哥想盖几间仓房,就把刘二哥、麻六叔他们几家的菜地买了去。”

    “盖什么仓房?”

    “二奶奶的印染坊太过于狭小,内城的地价又高,在内城修建仓房很不划算,干脆就在这里修建几间仓房……”小慧儿妹子从来就不是一个善于撒谎的人,她很清楚的知道陈长生为什么要在老家附近修建仓房,所以说起这事的时候显得支支吾吾:“毕竟这里离老家很近,存放些什么东西比较方便。”

    陈长生在以前的老家附近修建仓房,确实是为了存放物品,但却不是专门为了二奶奶的印染坊。

    因为时空之门的出现地点是固定的,一段在陈长生的小诊所,另外一端则在小慧儿的老家附近。为了掩盖穿越时空的事实,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在两个时代之间搬运货物,所以陈长生才在大明朝这边的时空出口修建仓房,一来是为了方便,更多还是为了掩人耳目。

    “你们家还买田吗?”

    “不买了,已经买够了。”

    “已经买够了?”小满显得有些失望:“我娘还打算把我家的那块菜地卖给长生大哥呢,想不到竟然买够了。”

    历朝历代,田地都是普通百姓之间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这种位于家门口的田地,几乎就是世代传承的“非卖品”。但这并非绝对,只要价格足够的高,大家还是很乐于把田地卖给陈长生的。

    田地的价格波动区间极大,灌溉是否便利,土地的肥沃程度,是水浇地还是旱田,都是影响田地价格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大环境。

    比如说,在几十年前的元末明初战乱年代,一般的旱田每亩也就二两多银子三两不到的样子,现如今已经涨到了十几两银子一亩的“历史高位”。至于说明朝中期随着白银的大量输入田地价格飙升到了五六十两,那属于历史特例……

    兵荒马乱或者是天灾频繁的年月,田地通常都不怎么值钱,一旦进入到安定时期,地价就会持续高涨,这本就是历史常态。

    刘二哥、麻六叔他们几家的田地确实很不错,全都是非常便于灌溉的水浇地,但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太零碎了。

    这种位于家门口的土地,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田”,而是一块又一块面积非常狭小的“碎地”,种植稻禾的话会非常麻烦,所以只能当做“菜园子”使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因为这些个田地都是各家各户临时开垦出来的,根本就没有得到官府的认可,也就没有正式的“地契”,自己种植点蔬菜瓜果当然可以,却无法顺利的进入到“土地交易”环节。

    陈长生能够以高出市场价四成的价格收走街坊们的“零碎田地”,大家自然愿意卖给他。

    只可惜,陈长生仅仅只是想盖几间仓房而已,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面积……

    “我还想着让你去找长生哥说道说道,把我家的菜园子收了去,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了呀。”

    “就你家那个菜园子,小小的一块田,多这么点不多,少这么点不少,要是你娘想卖的话,我这就是和我哥说说……”

    “还想慧儿好。”小满很清楚慧儿的家庭地位,也知道她在陈长生心中的份量。只要小慧儿答应去“说道说道”,陈长生万万没有拒绝的道理:“我家的那块菜园地只是边边角角的碎地,中间还有个臭水坑,我娘想卖八两银子,你觉得可以不?”

    小满家的菜园子确实很零碎,而且田地中间的那个臭水坑也很成问题……那个大坑其实就是附近乡亲们的“垃圾倾倒地”。

    要是按照市价计算的话,肯定不值八两银子。

    “按说那个臭水坑确实是个事儿,不过既然是你家的田地……想来我哥应该不会计较的。不就是八两银子么……”小慧儿下意识的压低了嗓音,神秘兮兮的对小满说道:“我哥这次去湖广做钦差,着实赚了不少,听我哥说他们安北所……现在应该叫做安北卫了,他们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全都分了不少银子,我哥也弄回来很多,才刚刚放进钱库里头,不差你们家这点钱。”

    “长生哥做了大官儿,肯定不缺钱。”小满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之情:“慧儿,你的命可真好,要是我也能有这么一个好大哥……那就美了。哦,对了,你把枣子带回去一些,给长生大哥尝尝,他就不好意思和我家计较了呢。”

    “小满,你是不是傻?”慧儿昂起了小脑袋,嘻嘻的笑着说道:“我说去找我哥帮你说道说道,其实就是答应下来的意思。莫说是区区的八两银子……”

    “就算是你一把火把银库烧了,长生大哥也绝不会责怪你一句。”小满哈哈大笑着说道:“这句话你都已经说过无数遍了,只是现在不一样了,毕竟还有你嫂子嘛。”

    “有了嫂子又怎么样?还不是我做主?”

    小慧儿在家里的地位十分超然,不管是陈长生本人还是雨儿嫂子,都不会为了区区的八两银子驳了小慧儿的面子。

    “你家菜园子的事就交给我好了,我这就回去给我哥说一声。”

    小慧儿用衣襟兜了很多通红通红的葫芦枣,迈步就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小慧儿进陈长生的房间,从来就没有通报或者是敲门的习惯,一直都是直接推门而入。

    当小慧儿进屋的时候,陈长生正在和刚刚到家的三奶奶商量事情呢。

    “慧妹妹来了呀,赶紧坐……”

    “你们谈你们的正事儿,我不着急。”小慧儿直接把那些葫芦枣放在桌子上,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一边听三奶奶和陈长生继续说事……

    “现如今秋水伊人已经有三家分号了,销量日益增长,尤其是怜儿她们那边的扬州分号,销量起来的很快,存货都快要卖空了,老爷得赶紧再进些货回来才行,要不然扬州分号就要断货了呢。”

    “这一次咱们得多进点货。”

    小慧儿很清楚的知道三奶奶和陈长生说的“进货”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去往“仙界”,弄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化妆品回来,然后售卖出去血赚一笔。

    别人都说三奶奶精明能干,是个做生意的天才,其实只有小慧儿这个“局内人”才知道,真正在背后支撑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三奶奶,而是陈长生。

    “嗯。”陈长生微微点了点头,“秋水伊人胭脂铺已经开了三家分号,生意做的不小了,而且印染坊那边也需要进货了……”

    “还有哇,我给你个建议。”陈长生说道:“我建议你把下一家分号开在北京……北平。”

    三奶奶的化妆品连锁生意做的蒸蒸日上,但却多是把目光局限于繁华的江南各地,位于江北的扬州已经是最靠北的了。

    但陈长生却把目光投向了北方。

    现在的北平还是北平,而不是后来世人皆知的北京,但北平很快就要成为北京了。

    毕竟北平才是朱棣的“龙兴之地”,朝廷里头已经有了“迁都北平”的言论。

    北平一旦成了北京,就是大明朝的首都,抢先在首都进行商业布局,必然获利丰厚。

    “既然老爷这么说,那北平肯定是要有所发展的,我会优先考虑开设北平分号事宜。”

    “我知道你手头上已经积蓄了不少的存银,要是可以的话,尽可能的多在北平购置地皮和铺面,尤其是在那些繁华的商业地段,有多少买多少,不要怕花钱。”

    “哥,你们说完了没有?”

    “说完了。”

    “那我就说说我的事,其实也不是我的事儿。”小慧儿妹子说起了小满家菜园子的事情:“小满她娘想把她家的菜园子卖给咱们家,作价八两银子……”

    “这种事情你自己看着做主就好了,不用对我说。”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小慧儿笑嘻嘻的看了看三奶奶:“看样子,我哥应该是要出远门了吧?”

    “嗯,是的。”陈长生笑呵呵的看着小慧儿妹子——这个时代小慧儿就是他最信任的那个人了:“三天以后我才会回来,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我当然知道。”对于这种事情,小慧儿早已经协助过陈长生好几次了,她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就对家里人说你出去办事情了,再在三天之后的深夜驾着马车在老地方等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