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明朝赚大钱 > 第379章 草头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无遮无挡的草原愈发显得空旷而又深邃,虽然风已经渐渐的息了,但却更加的寒冷。漫山遍野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冷的让人心悸。

    是那种干巴巴的冷。

    大泰吉的帐篷里却是一副暖烘烘的景象。

    四个硕大的铜盆已经被烧红了,散发出来的热量扑面而来,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使团,大泰吉还特意弄了几个暖凳——就是在凳子下面放置一盆炭火。

    外面的严寒和帐篷里的温暖,似乎已经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草原上比不得江南,尤其是在下了雪之后,实在冷的厉害,连牛羊都受不了,真是辛苦诸位了。”

    “大泰吉去过江南?”

    “去过,去过。”大泰吉端起了一碗酒,朝着徐静昌微微示意,或许是因为喝了不少酒的缘故,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愈发显得精神矍铄:“说起来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我才十几岁,长的还没有牧马的鞭子高呢。还记得那是一个夏天……说实话,我真受不了江南的天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江南多么富庶繁华,对于习惯了草原生活的人们来说,都很难适应。

    这位阿巴哈尔的大泰迪非常的健谈,总是能够找到让双方都感到十分愉悦的话题,而不至于冷场:“虽说江南的天气又潮又热,但那边的绸缎是真不错,只是价钱太贵了,一匹绸缎就要好几只羊的价钱……”

    既然说起了绸缎,徐静昌就微微的摆了摆手,他的手下马上捧出了四匹上等的丝绸:“我等初来宝地即受到了大泰吉的盛情款待,这几匹绸缎是我私人的回礼,馈赠给大泰吉……”

    大泰吉似乎对这几匹绸缎很感兴趣,细细的抚摸着,感受着那光滑的手感,忍不住的赞叹道:“真是好东西啊,比没有凝固的羊尾巴油还要丝滑,又可以缝制几件体面的新袍子了。来人呐,把我给使者大人准备的礼物拿出来。”

    大泰吉和徐静昌准备的礼物,是一个巨大的牛角杯。

    牛角杯不仅是草原上常用的器物,而且蕴含着祝福和吉祥的意思。这个巨大的牛角杯有将近两次长短,杯口位置上包了一层金,周身还镶嵌了十几块松石。

    这东西就和徐静昌送出去的丝绸一样,肯定是某种奢侈品,要说值钱吧也不是特别的金贵,更谈不上什么价值连城,但却不寒酸肯定能拿得出手。

    徐静昌微微打了个手势,陈长生就面带微笑的替他收下了这个礼物。

    在这样的外交场合,以私人的名义相互馈赠礼物,也是常有的事儿,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私人关系,还可以为真正的谈判做好铺垫。

    大泰吉笑呵呵的拍了两下巴掌,酒宴顿时摆上。

    作为明朝的使者,还带着大量的礼物来到了阿巴哈尔部,大泰吉准备了酒宴给徐静昌这个招抚使接风洗尘,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其实吧,部落的酒宴也就那么回事。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和饮食习惯的不同,这场接风宴远远比不上江南一般酒楼的普通宴席,除了整只的烤全羊之外,大多是一些牛羊肉制品,而且多是烤制,虽然不甚精美但却粗犷豪放,充满了草原上特有的风情。

    或许是为了招待贵客,大泰吉还专门准备了乐舞。

    悠扬的马提琴声中,七八个盛装而出的蒙古少女翩翩起舞,虽然舞姿明显带着几分生疏,却足以证明大泰吉的热情和重视了。

    “使者大人带着那么多礼物,我很喜欢。”或许是因为接连吃了几大碗酒的缘故,大泰吉的脸上已经显现出了几分醺醺的醉态,原本就很生硬的汉话说的愈发的磕磕绊绊:“但我阿巴哈尔部人口众多,分到每家每户的帐篷里,也就没有多少了。”

    “今年已经闹过一次白灾,部落的牛羊毙死不少,日子真心不好过。”醉眼迷离的大泰吉笑呵呵的看着徐静昌:“我这个人说话直,使者大人不要介意呀。”

    “大泰吉有话请讲。”徐静昌说的不卑不亢。

    “你们明人富庶,天生就的会耕田种地,我们阿巴哈尔人却只会牧马放羊,我的意思呢……能不能再送一些粮食过来……也不要太多,一万石粮食也就够了。”

    一万石粮食?

    你可真敢狮子大开口啊。

    一万石粮食,无论在哪里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我们很愿意给大泰吉已经阿巴哈尔部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一万石粮食……我们真的没有带那多。”

    “没有带来不要紧,使者大人可以告知南边的军兵,让他们把粮食送到五马岭,我派人去取就可以了。”

    阿巴哈尔大泰吉的意思,是要军粮。

    这里可不是内地,军队所有的粮秣供应全都需要长途运送。要是从内地运送一万石粮食过来,光是路上的损耗就超过了这个数目。

    先不是说这一万石粮食的价值和意义,就算他彻底投靠了大明,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给出这么多军粮。

    孙成岩那边到底有没有这么多军粮都是一个未知数呢,怎么可能全都给他?

    这是一个绝对无法答应的条件。

    “我确实拿不出那么多粮米,要是大泰吉缺粮的话,可以先少给一点,五百石我还是可以做主的。”徐静昌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醉醺醺的部落头领:“我大明富有四海,按说一万石粮米也算不了什么,只是了路途遥远运送不便,我看不如这样,先给大泰吉五百石,剩余的部分不妨慢慢凑齐……”

    谈判还没有正式开始呢,你都什么让步都没有做出呢,就狮子大开口的要一万石粮食,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这样的条件,徐静昌当然不会答应,他也不可能答应。

    大泰吉显然已经料到徐静昌一定会拒绝这个要求,所以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失望的神色,而是笑呵呵的说道:“要是一下子给不出这么多,少一点也不是不行,但五百石实在是太少了……我看不如这样,先给五千石,我部中的一万都勇士都很需要粮食。”

    如果阿巴哈尔部真的归顺了大明,或者对大明表现出足够友好的态度,至少让大军安全的进入他们的地盘,给他们一些粮食也不算什么,但他们条件都还没有答应呢,就先索要好处。

    这显然是不行的。

    这位大泰吉,不过是个阿巴哈尔部的首领罢了。

    阿巴哈尔是个不大不小的部落,虽然他们确实有些实力,但他们的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所谓的“一万勇士”根本就是他在自吹自擂。

    阿巴哈尔部仅仅只有两千都帐,他说的一万多应该是全部的人口数量。虽然部落里一直都保持着举族为兵的传统,每一个部民都可以看做一个战士,但那仅仅只是一个说法罢了。扣除了老人、女人和孩子之外,充其量也就能凑出三两千人马而已。

    虽然在草原这已经算是不小的实力了,但在徐静昌看来,却没有那么强大的影响。

    在草原上,泰吉是一个很尊贵的称号,尤其是“大泰吉”更是血统和实力的象征。但那毕竟已经是隔年的老黄历,再也翻不得了。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打击北元的残存势力。尤其是在蓝玉的捕鱼儿海大战之后,北元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接连不断的北伐,让北元朝廷的实力一再削弱,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大明朝的威胁,但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黄金家族的衰落,反而促成了草原上“群雄割据”的局面。

    曾经统治大草原的黄金家族早已衰落的不成样子,再也无力有效统治散落在偌大草原上的各方实力派。曾经的黄金家族也就只剩下一个名号而已,这种局面很象东周时期的“周天子”。

    弱肉强食是草原上亘古不变的法则,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在朱棣打进南京城登基为帝的同一个时刻,草原上的实力派干脆就干掉了成吉思汗的子孙自己做了“大汗”——自从成吉思汗时代至今,这还是首次出现黄金家族以外的成员做“蒙古大汗”的局面。

    既然黄金家族不行了,事实证明只要有实力谁都可以做大汗,这就等于是掀开了战乱的序幕。

    仅仅只过了一年,那个大汗就被别人干掉了,又出现了一任新的“蒙古大汗”。

    频繁的战乱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北元早已在事实上不复存在,曾经被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的草原再次回复到了散乱的状态。

    总是来说,草原上出现了两股大的势力,分别盘踞在东西两侧,就是后来的鞑靼和瓦剌。

    但是在这时候,谁也无力真正统一草原各部,于是乎就出现了数不清的“泰吉”和“大泰吉”。

    所谓的泰吉,不仅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号,其实还有点类似于藩王的同时意思。

    这些个乱七八糟的“泰吉”和“大泰吉”根本就没有经过册封,基本都是“草头王”。

    阿巴哈尔部的这位“大泰吉”差不多就相当于是“阿巴哈尔之王”……只是自封而已。

    这位“阿巴哈尔之王”显然知道自己的份量并没有那么重,他微笑着摆了摆手,那些个舞蹈的女奴纷纷退看下去。

    他看都没有看徐静昌一眼,就说道:“酒已经喝的差不多了,帐篷里再也没有闲杂人等,咱们应该说点正事儿了吧?”

    这几句话说的从容不迫稳若磐石,根本就不象是出自一个喝的醉醺醺部落首领之口。

    陈长生的眼睛立刻就眯缝了起来,死死的盯着这个身材略显矮小的蒙古老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