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明朝赚大钱 > 第423章 公子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作为工部的左侍郎,项守拙项大人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却依旧精力充沛。

    如同往常一样,项守拙项侍郎准时准点的来到了自己的署房,按部就班的处理着今天的工作

    在朝廷六部当中,就属工部事务繁杂,而且“不那么重要”,但每天都要处理数不清的公文,偏偏还全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儿。

    即便是精力充沛,但项守拙项侍郎终于已经年事渐高,忙活了一会儿之后,不得不仰坐在椅子上,用力的揉捏着自己的太阳穴。

    工部的事情实在是太繁杂太琐碎了,就算是把人活活累死也忙不完:西北、东北各地正在大搞屯田,这就需要无数的人手和钱财,还要和户部那边没完没了的扯皮。旧秦淮河也要清淤,河南的黄河也要治理,还有宫里失火的宫殿需要修缮,所有的这些事物都是项侍郎的份内之事,即便是他出了名的勤勉,也很难在这千头万绪的工作当中把每一件事物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宫里的几座大殿已经断断续续的修缮了一年多,别说完工了……时至今日连一半的工程都没有做完,还有好几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狗屁御史上疏弹劾,说他尸位素餐人浮于事……

    明明已经忙的脚底板打屁股了,却还有人说他是“没有好好干”,搞的项侍郎很是不忿,竟然在朝堂之上和万岁爷顶了几句,甚至当场就要辞官,搞的万岁爷很没有面子,不得不温言勉力了几句。

    工部的差事不好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要是干好了那是你应当应分的事,要是稍微出点差错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御史言官,总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就好像苍蝇一样讨厌。

    前线的兵甲器械不足,也有兵部的责任,凭什么就全都怪到工部的头上。

    治理各地水患,必须要有大量白花花的银子砸下去才行,户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最终还要归到工部的头上……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虽说侍郎是正儿八经的部堂高官,但尚书大人才是主官呀,他这个侍郎就是出力不讨好的背锅之人。

    大家都知道项守拙项大人是个勤勉的官员,也知道他就是个背黑锅的官员,大家都知道他的委屈……

    好在这种局面马上就要结束了。

    项守拙项大人已经六十岁了,按照朝廷的惯例,到了今年秋天他就可以正式“致仕退休”。

    和那些个贪恋权位的官员完全不同,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侍郎官职项守拙一点都不留恋,他甚至十分期待自己辞官归隐的生活。

    与其做个辛辛苦苦还要不停吃瓜落的朝廷命官,还不如回到老家抱孙子呢。

    坚持,再坚持半年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退休了,到时候无论万岁爷如何挽留,项守拙都坚决不干了。

    在堆积如山的公文当中翻找了好半天,始终没有找到“屯田”“都水”二司的那几份公文,顿时就让忙的焦头烂额的项大人火冒三丈:“屯田司和都水司的公文还没有报上来?”

    “早就报上来了呀……”

    “为何没有相关疏文?”

    “想是押在徐行走处……”

    这么重要的公文,竟然押在某个人的手中,项大人本是发火,但是听到“徐行走”这三个字,也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短叹:“徐行走还没有来当职吗?”

    “早上的时候曾经见过徐行走一次,想必是有什么事情出去了吧。”

    项守拙淡淡的“哦”了一声,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这位“徐行走”说的就是小公爷徐静昌。

    自从在阿巴哈尔“刷了一番履历”之后,在老公爷徐增寿的安排之下,就在工部给他谋了一个职位:行走。

    按照大明朝的官僚制度,“行走”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甚至可以说大明朝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一个官职,仅仅只是一个临时的任命而已,有点类似于“实习生”的意思。

    但“实习生”和“实习生”啊。

    以小公爷徐静昌的身份,他这个“实习生”的起点就非常的高:直接就安排到了项守拙的手下。

    一上来就把徐静昌安排到三品的侍郎大人手下做“实习生”,也就只有徐家这样的皇亲国戚才有这样的能量。

    按照老公爷徐增寿的说法,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给项侍郎打打下手,处理一些不怎么要紧的事物,其实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充当“领导秘书”的角色。

    徐静昌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飞鹰走狗风花雪月绝对是一把好手,但要是说起处理实实在在政务的能力……简直就是一团糟。

    徐静昌从来就不是那种踏踏实实做官认认真真做事的人,他每天都会象征性的来到官署应个卯,算是来打卡上班了,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消失的无影无踪,天知道他又到哪里鬼混去了。

    项守拙项侍郎原本就十分繁忙,再加上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实习秘书”,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项守拙项侍郎却对徐静昌种种的“不称职”行为视而不见,无论徐静昌如何的不靠谱,也不管他怎么懈怠玩忽,从来就没有批评过他哪怕一句。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项守拙项侍郎是徐家的“旧部”,老公爷徐增寿是他的老上司。

    从洪武年间开始,项守拙项侍郎就在“后军都督府”任职,是个制械司的四品主事,虽然从来都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也算是个典型而又纯粹的武官。

    到了建文年间,因为朝廷制度改革,已经熬了几十年的项守拙却被调到了工部,终于成了“位高权重”的工部侍中。

    部堂当中的侍中,地位仅在尚书之下,还在侍郎之上,绝对算是个很高的官职了,而且这个官职在整个大明朝的历史上仅仅只是在建文朝出现过。

    结果没过几年,建文朝就完蛋了,朱棣做了皇帝永乐朝就开始了。

    自从朱棣登基为帝之后,立刻就把被朱允?筛墓?淮蔚墓俪≈贫扔指牧嘶乩础

    于是乎,项守拙项大人就“失业”了。

    他的这一次失业,并不是因为他干的不够好或者是他本人的能力不足,而是朝廷直接就取消了六部当中所有的“侍中”这个职务。

    连职务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官职?

    这对于兢兢业业干了大半辈子的项守拙而言,绝对是一个天大的灾难: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到了最后却取消了这个职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他的年纪已经没有了从头开始的可能。

    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老公爷徐增寿的极力举荐,说他“兢兢业业”“勤勉任事”,才有机会转到了侍郎的职位上。

    虽说品级降低了整整一个级别,事实上还是干着以前的那些事情。

    最重要之处还在于,他终于能够以部堂高官的身份“光荣退休”,即便是在“退休”之后还可以享受到同等级的待遇,按照朝廷的“荫恩”惯例,他的子侄晚辈还可以不通过科举直接进入官场。

    对于老公爷徐增寿一再“保举”和“提拔”,项守拙是很感恩的,从很大程度上而言,项守拙这个堂堂的朝廷命官,其实就是徐家的旧部。

    所以,老公爷徐增寿才会把安排自己的儿子给他“打下手”,就是让他多多关照的意思。

    徐增寿是项守拙的“举主”和“恩主”,按照当时的传统,他一定会有所报答:项守拙早就想好了,就算徐静昌整天鬼混一点点的能力也没有,他也照样会给出一个“卓异”的最高评语。

    一直到了后半晌,“失踪”了大半天的徐静昌终于出现在项守拙的面前。

    “项大人,”满身酒气的徐静昌把原本早就应该交上来的疏文一股脑的堆放在项守拙面前的书案上:“这是昨儿个疏文,原本是昨天就交给您批阅的,因为有点事情耽误了。”

    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了朝廷的正事,这绝对就是在玩忽职守,虽说项守拙早就知道这位小公爷办事不靠谱,还是用很委婉的语气叮嘱了他几句:“静昌啊,以后你要稍微注意一点,但凡是公事就要优先处理,就算是你处理不了,也应该早点交给我来办理。”

    “知道了。”徐静昌漫不经心的说着。

    “还有的,当值的时候不要喝酒。”项守拙说的苦口婆心:“若是让别人看到你满身酒气的样子,总是会闲话……”

    说闲话?

    徐静昌从来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因为他原本就不在乎自己的这个职位。

    在徐静昌的心目当中,他只想要一个轻省的闲职,但工部的事情这么多,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这样的官职他才懒得理会呢。

    在几乎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想要立功竭力表现的官场上,徐静昌连一点点的“上进之心”都没有,绝对属于工部衙门里的“另类人士”。

    “我知道你不在乎这个官职,但毕竟是老公爷的一片苦心。”已经六十岁的项守拙说话的语气徐静昌他爹完全相同:“老公爷把你安排到我这边,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就是希望你能在工部锻炼锻炼,再熬三五年的资历,到时候稍微过度一下,我这个侍郎的职位铁定就是你的了……”

    “多谢项大人指点。”徐静昌显然没有把项守拙的这一番话放在心上,漫不经心的说道:“您这边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我这边没什么事了。”

    “要是这样的话,我还有点小事,得提前走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