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一个土匪村:你们说是大帝国 > 第284章剑南国书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么一横向对比,大昭这边可不就成了一个大好人了吗?

    所以这一点儿强度的徭役,大昭在这些地方的民心不降反增,着实让文武谛好奇了一阵子。

    不过这扶桑国可能就没有这待遇了,大昭粮食虽然多,但也不能随便造不是。

    也就只能委屈一下从扶桑国征来了的徭役了。

    打下了扶桑国,又从扶桑国运来了三十万的徭役苦力。

    这几天朝堂有朝臣进言,是时候修建大昭的皇陵了。

    文武谛听后略有感慨,看来自己是真的老了,这都有人开始准备自己的坟地了。

    对于这个提议,文武谛一下子就驳回去了,现在大昭还有太多的东西要修建,皇陵还不急。

    再怎么着,他文武谛也还能坚持一个上十年的时间,花十年的时间修一个皇陵,这是要修得多么宏伟吗?

    低调,要低调,那么大一个墓立在那里,那不就纯纯招惹盗墓贼吗?

    对于大昭,文武谛还要做一番规划,有的政策要改一改。

    首先就是田地,大昭之前做过规定,一个成年人可以领两亩地,一个家庭最多不超过十亩,这一部分大昭只收两成的税收。

    余下,则是大昭的承包租种地,这一部分大昭不做限制,你有多大的能力就租种多大的地。

    这一部分税收也高一些,足四成呢。

    现在,文武谛小改了一番,十亩自给地现在大昭只取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的税收。

    租种地,现在是从百分之二十起征,看每一户租种多少亩田地来看,随着亩数增加,大昭的税收就上升,最高到百分之四十五。

    这一改动,文武谛就是为了防止部分人他呀,乱租地。

    不看自家人口能种几亩地,反正就往大的里承包租地,到最后又是照顾不过来,浪费了大好的良田。

    当然,由于各地气候,田地肥沃程度,种植的农作物,等等各项因素的影响。

    大昭在各地之间的征税率那是大不相同的,就比如江淮这产粮重地,税收是全数拉满的。

    还有,关于种植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东西,文武谛也对这做了区域规划。

    哪一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

    其他的地方就不能种,或少种这玩意儿。

    因为文武谛发现,有人借着土豆红薯这类高产量作物冲量呢!

    就是本该种植水稻的地方,被他们种上了土豆红薯这一类高产量作物,好用来完成大昭五年计划的产量指标。

    正路子不走,走歪路子是吧!

    文武谛在下令严查的同时,还规划了各个区域该种什么粮产物。

    同样的,这一个区域应该是哪一种作物产量要达标。

    指标没达到不要紧,但你要是用别的粮食冲量达标,那就要大紧了。

    江淮地区那大好的平原肥沃土地,让你们种上土豆这些,那不纯纯的浪费地吗?

    关键是错季种可以,但你要一年四季种那就是找死。

    水稻和小麦,才是大昭现在的主粮。

    最近,文武谛还出台一部遗产继承法,为了防止老人死了争地打起来,文武谛就下发了这部法令。

    同时,这遗产继承法也对大昭那十亩自给地做了继承规划。

    有遗嘱,按照遗嘱来分配。

    没有,大昭国家收回再进行分配。

    绝户了,收回大昭国家所有。

    再然后,就是大昭的军户了,大昭的军户可和带明的不一样。

    大昭的军户很自由,家中的人可以去读书上大学然后去当官,而且下一代也不是一定要去当战兵呢。

    而且大昭又不实行卫所制,这军户就相当于军属家庭,所以文武谛就干脆改成了军属家庭。

    再者,文武谛还下发了一条法令,在大昭为官的人员不得经商,不光本人不得经商,其亲属也不得经商。

    权财在手,你想要干什么,文武谛不好说。

    四海垂平,虽然文武谛政策小有改动,但有大昭皇家大报传遍大昭各地,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

    “我也是大昭的一员,我为什么不能参加考试。”

    在大昭剑南行省,省政府衙门的大门前,有一名年轻人非常气愤的说道。

    这年轻人看上去,是剑南国时期的一名书生学子。

    “抱歉,我大昭现在还没有科考这一计划。”

    年轻人睁大了眼睛,“什么,我们大昭不要人当官的吗?”

    “有啊,从大学毕业出来就行。”

    “大学?”年轻人疑惑了一下“为什么我剑南行省没有,还有这大学是干什么的,他和学院又是什么关系。”

    在剑南行省,曾经深受大乾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是有科举制这些东西的。

    在大昭攻过来的时候,这些书生还在挑灯夜读,待到他们读成出山等了几年的时间。

    却发现,这大昭好像不开科考唉。

    针对,绝对是针对。

    大昭绝对是搞区别对待。

    这些读了好久的书生士子坐不住了,才有了今天这一名冒死跑到省政府衙门前讨要说法的书生士子。

    说起来,要不是今天这一个书生士子跑到省政府衙门前讨要说法,大昭还直没关注到剑南国的书生士子。

    说实话,大昭国内也有一批大武留下来的书生士子,先开始高傲的很,但经过大昭这边一顿把玩,他们现在是变安分了许多。

    不过,剑南行省的这一些书生士子可不能处理,大昭在剑南行省的口啤不错,民心值还蛮高的。

    那是因为不能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剑南国完全就比不上大昭好吧。

    这既然如此,大昭自然不会放弃这边的口碑和民心。

    这些书生士子自然是要好好的处理稳妥。

    为此,大昭破例在剑南行省开了一次大考,其中一些书生士子就地填补到剑南行省,负责各类文书工作。

    还有一些有理想有成绩的,大昭又加了一场思想大考,看一看他们对大昭的忠心度如何。

    看看思不思旧,能不能接受新思想,如果能,那大昭就会送到大昭大学培养一下。

    如果不行,那就安排在剑南国当一个小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