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344章 赞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华赞同钟会的观点。

    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严惩叛徒。

    让所有背叛朝廷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远比敲打几个桀骜不驯的老臣更重要。况且敲打也分很多种,杀人固然很重要,诛心更重要。

    让太原人意识到朝廷今非昔比,禁军战斗力强大,比多杀几个人有效。

    更何况还是借刀杀人,远不如直接惩处来得光明正大。

    徐霸、张威等五兵尚书听了,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禁军的战斗力已经得到验证,付出的代价有限,效果却极佳,值得一试。

    见这么多人都赞同,曹芳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还是从谏如流,接受了钟会的建议。

    如无必要不违众,这是诸葛亮的教训,司马懿曾多次提及。

    没有充分的理由,在不能说服众人的前提下,依靠个人权威强行推进某个决策,手下人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方法让你的计划流产。

    他清楚,夏侯绩、曹兴也会赞同这个方案,尤其是曹兴。

    他渴求一战。

    让他首战,他一定会全力以赴,打出漂亮的战绩。

    尽管如此,会议结束之后,曹芳还是将钟会留了下来,开门见山的问他,是不是太原人找你说情了,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好处。

    他可以容忍钟会耍小聪明,但他不能让钟会把朝堂当讲堂,像谈玄论道一样颠倒是非,互为甲乙。

    钟会很乖巧,坦言王广、王深找了他,请他出面说和。

    但他随即又表示,他之所以接受王广、王深的请求,并非是因为他们给了他什么好处,而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对朝廷更有利。

    山东出将,山西出将。要平定天下,要驱逐胡虏,山西人必不可少。朝廷敲打山西人是应该的,但不宜过火,以免伤了将士之心。

    王凌已逝,王昶也识趣,对他们的敲打已经到位了,没必要逼得太紧。

    曹芳笑笑,算是接受了钟会的解释。

    钟会随即又提到了王广请托的另一件事,希望天子酌情考虑,纳刘豹之女刘招弟或呼延彪之女呼延药入宫。

    曹芳皱起了眉头。“钟士季,你现在连朕的主都敢做了?”

    钟会吓出一身冷汗,连忙拜倒在地。“陛下言重了,臣岂敢。臣只是进言,允与不允,全在陛下。”

    曹芳也不叫钟会起来,就让他跪着,淡淡地说道:“你既然进言,想必是觉得有理。来,让朕听听你的高论,看看纳两个胡女入宫,对朝廷有何等影响。”

    “陛下,高论不敢当,些许非议倒是有的。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听臣一言。”

    “说吧。”

    “陛下以为,武皇帝何以多子?”

    曹芳一愣,不悦的眯起了眼睛。

    钟会花样多,也知分寸。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他不会轻易提到先帝,尤其是武皇帝曹操。

    搬出曹操,往往意味着他势在必得。

    “你说呢?”

    “多纳人妻。”

    “……”曹芳一下子愣住了,瞪大眼睛,看着钟会。

    这是人话吗?

    这是你钟会该说的话吗?

    “陛下,民间有谚,妇人生产如同生死关,能闯过此关的才是贵人。武皇帝多纳人妻,且大多是曾经生育过子女,已经闯过生产关的妇人,为武皇帝生儿育女对她们来说都不是难事,故而武皇帝多有子女,纵有夭折,依然数量众多,足以从中挑选合适的子嗣……”

    钟会侃侃而谈,曹芳也算是大开眼界。

    这个时代技术水平有限,不孕不育是普遍现象,难产率也极高,生育是一件很依赖人品的事。

    皇后甄瑜难产而死绝非孤例,而是正常情况。

    贵嫔张云英等人入宫多年,未有生育,也不全是曹芳不努力,很可能就是怀孕难,甚至不孕。

    这样的事,在文皇帝曹丕、明皇帝曹睿时已有征兆。

    曹丕、曹睿宫里都不缺女人,但子女都不多。算上夭折的,他们依然远远不如武皇帝曹操。

    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宫里的女人虽多,人妻却少。

    毕竟他们身为皇帝,不能再像武皇帝曹操一样将对手的妻妾收为已有。

    曹芳不近女色,从道德角度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是对子嗣来说,却是一个重大隐患。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办法。

    一是多纳美人,用数量来保证机率。

    二是精挑女子,多选那些子女众多的家族的女子。通常来说,能不能生是有遗传的。兄弟姊妹多的人,通常生育能力都强。

    除此之外,有胡虏血统的女子能生,也是民间共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琅琊的女子?

    因为琅琊有不少中山国遗民,女子不仅身材高挑,皮肤白??,相貌出众,而且能生养。

    武宣卞皇后、江东孙吴的吴夫人都是如此,任城王曹彰的黄须与孙权的紫髯就是证据。

    卞皇后生四子,吴夫人生四子一女,都是最佳的婚配人选。

    曹芳不好女色,是好事。毕竟女人多了伤身体,不利养生。

    为了子嗣着想,挑选有胡虏血统的女子入宫,就成了最佳选择。

    具体到眼前,纳刘招弟、呼延药入宫,还有安抚未叛的三部匈奴,为不久后严惩背叛的两部匈奴做准备的意义。

    匈奴人入塞多年,一下子全部赶出去,不太现实。

    让他们汉化,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胡汉杂居,互相影响是必然的事,胡人汉化,汉人胡化,在太原已经是既定事实。朝廷不接受,匈奴人只能和太原人联姻,将来就成了太原人的助力。如果朝廷出面,纳匈奴女子入宫,这些匈奴人将来自然倾心朝廷,而不是成为太原人与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

    曹芳听完,认真的打量着钟会。

    如果不考虑钟会为了完成王广请托而巧辩的因素,他这番话的确有其道理。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代表了民族融合的正确方向,自有可取之处,让你不得不服。

    此人品行虽差,眼界却着实超出同代人一筹不止。

    况且,从那两个匈奴女人的名字,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刘豹以长寿著称,史上还有一个儿子叫刘渊,是后来五胡乱华的第一胡。

    刘渊的母亲,就是呼延氏。

    刘渊此刻还没出生,这呼延药不会就是后来刘豹娶了之后,生下刘渊的呼延氏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倒是有必要截胡,让刘渊那个祸害别出生了。

    从刘豹之女名为招弟,还没嫁人来看,刘豹是晚婚晚育的模范,至今还没儿子。如果不娶呼延氏,不生刘渊,刘豹大概率要绝后。

    五部匈奴又去一部。

    “你见过那两个匈奴女了吗?”

    “陛下不允,臣岂敢见。”

    “去见见吧。”曹芳露出无声的微笑。“若是还行,就下聘,朕纳一个,你纳一个,如何?”

    钟会一愣。“陛下……”

    曹芳笑容更盛。“你很快就要单立门户了,却还没娶妻。化胡为汉这样的大事业,只有朕一人哪能行,你身为朕的心腹,理当赞助一下。士季,你不会不肯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