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348章 卫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放慢了喝粥的速度,示意张云英打开书信。

    他知道谯周,也知道谯周写过《仇国论》,但那是姜维多次北伐,搞得民怨沸腾的时候。现在费?遇刺,姜维只是有嫌疑,并未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谯周这篇《天命论》能有几分作用?

    张云英打开书信,取出文章,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她认识字,但也仅限于认识而已,读得结结巴巴。

    不过这也有好处,曹芳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其中的深义。

    他知道《仇国论》,却记不得具体内容,所以也不清楚眼前这篇的《天命论》和历史上那篇名文有什么区别。

    仅从文章内容而论,却着实有点东西。

    或者说,有可能动摇蜀汉政权的合法性。

    文章依然是文人惯用的套路,虚拟了两个名士,分属敌对之国,互相辩论,都说己国拥有天命,对方是逆天而行。

    然后一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说你们是秉承天命,为何久战无功,民心不附。东出死先主,北出死大臣。箪食壶浆未曾一见,内讧却此起彼伏,甚至出现了大臣买凶行刺执政的事,妥妥的亡国之相。

    你的天命在哪儿呢?

    看起来老天并不想帮你们啊。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几句说的是刘备东征和诸葛亮北伐,以及最近费?遇刺的三件事。

    这三件事不连起来看,倒也没什么,可是联系在一起,却隐隐透出一个结论。

    你们不仅没有天命,反而是逆天行事,但凡举兵,必有大丧。

    不是君死,就是臣亡。

    这就是逆天行事要付出的代价。

    这已经不仅仅是辩论,甚至有诅咒的意思在其中。

    听到这里的时候,曹芳有些意外。

    谯周对蜀汉政权的敌意比他想象的要重,似乎不需要等到姜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蜀汉灭亡了。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张邈从中诱导的结果?

    曹芳之前曾和钟会商量,想让钟会捉刀,写几篇文章,乱蜀汉心志,但钟会一直没顾得上。

    现在不用钟会捉刀,谯周也写出来了。

    莫非是大势如此,不为个人意志转移?有没有他推波助澜,结果都差不多。

    曹芳个人对这些政治隐喻不是很在行,没有十足的把握,决定找个人来参考映证一下,以免因个人视角出现严重偏差。

    他让人去叫张华来。

    一会儿功夫,外面有人请见,不是曹芳要的张华,而是卫?。

    卫?说,张华身体有些不太舒服,下了值就回去休息了,连羊肉粥都没吃。

    曹芳也没多说什么,将谯周的《天命论》交给卫?看。

    卫?和张华一样是中书郎,年纪略长一些,正当而立之年。在朝多年,阅历比张华要丰富得多,分析一篇文章自然不在话下。

    卫?很快看完了文章,双手奉还。

    “如何?”曹芳喝完粥,抹了抹嘴。

    “蜀中士子不满刘备君臣父子,本不是秘密。”卫?不紧不慢地说道:“但谯周写这样的文章,公然反战,说明费?遇刺的确影响不小,蜀中民心士气所剩无几。”

    “费?遇刺的影响有这么大?”

    “事不过三。刘备、诸葛亮先后丧命,前后不过十年,对蜀中士气打击极大。若非蒋琬持重,而我大魏又无力追击,只怕十多年前就能平蜀。”

    卫?说话的声音不大,速度也不快,慢条斯理,但字字清晰入耳。

    “刘备死于兵败,诸葛死于劳累,尚情有可原。此次费?出兵,策应孙权,未交兵而遇刺,只能说是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蜀中凡出兵必有大丧,非天意而何为?”

    曹芳想了想,有点理解卫?的意思了。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可不懂什么唯物论,他们相信天命。解释不了的事,都是天意。

    一出兵就有大丧,除了是天意还能有啥?

    “陛下,臣以为,谯周如此张扬,恐怕还与蜀中无人可用有关。”

    曹芳一愣,抬头看向卫?,示意他详细说说。

    此次随征,卫?很少进言,今天是难得的主动,自然不能不给面子。

    卫?再拜。“蜀中派系众多,分属主客新旧,各不统一。诸葛亮执政以后,多加芟夷,外来之客只剩下荆襄一系。如今费?遇刺,伤重不起,姜维又身负嫌疑,客系无人可用。益州人见此情景,声高势大,也是情有可原。”

    曹芳觉得有理,频频点头。

    谯周突然高调发声,是荆襄系无人可用,益州本土人士有机会掌握政权了。

    “这么说,这篇文章就是益州人开出的条件?”

    “可以这么认为。”卫?顿了顿,又道:“不仅是对刘禅,也是对陛下。”

    曹芳一愣。“对我?”

    “是的,陛下若想益州人响应王师,自然不能吝惜官爵。”

    曹芳恍然大悟,忍不住笑了。

    读书人果然弯弯肠子多,连提条件都这么委婉。

    不用说,谯周大概率猜到了张邈的身份和任务,这才变相的表明态度。

    他们愿意响应大魏王师,也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能白干。

    “那你说说,我应该怎么做?给他们封官许愿吗?”

    卫?摇摇头。“天命在我大魏,陛下不必急于求成,略施恩惠即可。恩赏太过,反而会让他们自以为是,所图更多。”

    “比如呢?”

    “陛下不妨让三公辟除一些蜀中士子为吏。”

    曹芳琢磨了一番,没有再说什么。

    卫?这一计不能说不好,辟除蜀中士子,既是向益州人示好,又是向刘禅施压。刘禅如果不肯跟进,那益州人大概率要跳反。如果刘禅跟进,益州人的势力变大,荆襄系衰微,内斗激烈,刘禅的帝位同样不稳。

    进也是死,退也是死,刘禅不太好处理。

    但卫?这一计也有问题。

    他虽归政三公,却不打算延续之前的政策,让三公肆无忌惮的辟除人才,培植人脉。只是因为条件不成熟,所以没有公开下诏,只是用相对隐晦的手段进行调整。

    比如冷落肆无忌惮的王凌,嘉奖最自觉的杜恕。

    如果现在公然下诏,让三公辟除益州士子,之前的努力岂不是白做了。

    连益州士子都可以辟除,原本就在大魏境内的士子岂不是如过江之鲫,蜂拥而至。

    卫?这是感觉到了危机,趁此机会来试探吗?

    河东卫氏,也是老牌的世家呢。

    卫?的叔叔,就是曾娶才女蔡琰为妻的卫仲道。

    太原人遭到打压,河东人不安了啊。

    刘禅有刘禅的麻烦,朕有朕的麻烦,都不容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