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398章 智者自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羊耽,夏侯玄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一方面,他不齿羊耽的虚伪;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惭愧。

    天子对羊耽的器重也许是假的,可是对他的器重却是实打实的,只是被他自己毁了。

    想想也是,天子如果想为难司马兰姊妹,当初就不会将她们放出来。

    是他本末倒置,激怒了天子,以至于闹到这个局面。

    他倒不是担心司马兰姊妹——即使是进了辎重营,她们也不会受多大的罪——而是担心改制受到影响。

    在他看来,形势已经很严峻,不能再拖了。

    他来见羊耽,就是想探探口风,看看天子有没有改主意。

    他当然可以去找钟会,但他实在看到钟会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至于曹羲,上次被天子喝斥过后,曹羲无论如何也不肯自找麻烦。

    无奈之下,他只能来找羊耽。

    来之前,他已经想好了说辞。可是真正见到羊耽,他又说不出口了。

    见夏侯玄神情纠结,羊耽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夏侯玄的来意,不由得嘴角轻挑。

    原来夏侯玄也会患得患失,还以为你真能宠辱不惊呢。

    看到羊耽的表情,夏侯玄顿时面红耳赤,拱手告别。

    羊耽始而惊愕,继之以大笑,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

    夏侯玄缓缓而行,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九泽岸边。

    看着水中央的凉亭,想着那日与天子相见的情景,又回想起羊耽的笑声,他百感交集,心中如有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息。

    见有几个匈奴少年在戏舟,他一时心动,举手招呼,请他们载他到凉亭小坐。

    那些匈奴少年见他是汉人,穿着又与常见的禁军将士不同,高冠大袖,飘逸不俗,顿生好感,一起拥了过来,争先恐后的要载他。其中一个还用稍显别扭的洛阳官话和他打招呼,让夏侯玄平生好感,便与他多聊了几句。

    见夏侯玄语气和善,那个匈奴少年越发胆大,问道:“先生是刚来的吧?以前没见过你。”

    夏侯玄笑道:“怎么,行在的人,你都认识?”

    “虽不敢说全都认识,至少也认得大半。就是天子,我也远远见过几次的。可是先生面生,从来没见过。”那少年一边撑船,一边打量了夏侯玄两眼。“观先生气度不俗,想必是中原名士。不知是否有幸,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夏侯玄眉毛轻挑,原本沉重的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

    他拱拱手。“谯国夏侯玄,敢问小友高姓大名?”

    那少年吃了一惊,停住手中撑船的木棍,回头打量着夏侯玄,眼神疑惑。“你是……夏侯太初?”

    “你听说过我?”

    “大魏的征西将军,哪个不知道。只是……”少年再次打量了夏侯玄两眼。“只是没想到足下竟是如此秀气,一点也不像行伍中人。”

    夏侯玄闻言,有些尴尬。

    这个匈奴少年说得没错,他的确不是行伍中人。他能成为征西将军,只是因为他姓夏侯,又与曹爽有着他人难及的亲戚关系。

    他的母亲德阳乡主就是曹爽的姑姑。

    如果没有这层关系,他这辈子恐怕也不会成为征西将军。

    况且这几年的经历也让他明白,他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成为一个称职的征西将军。不仅不能和征东将军??鸺蟆⒄髂辖??蹶葡嗵岵⒙郏?退闶呛驼鞅苯??滔蚕啾龋??诠σ瞪弦彩亲岳⒉蝗绲摹

    “你是……”

    少年回过神来,连忙做了自我介绍。“家父呼延彪,家姊呼延药,是护军将军的妻子,我叫呼延垂,今年十一岁,这次是来兹氏做客的。”

    夏侯玄打量着呼延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呼延垂有六尺高,身材敦实,看起来至少有十四五岁,怎么也不像十一岁。

    这孩子长大了必然高大魁梧,是一名猛将。

    “你读过我们汉人的书?”

    “我姊姊爱读,我也跟着学了一点,也就是点皮毛罢了。”呼延垂嘿嘿笑了两声,继续撑船,将夏侯玄送到凉亭上,又主动对夏侯玄说,他就在岸边,什么时候夏侯玄要走了,招呼他一声就行。

    夏侯玄再三致谢。

    呼延垂撑着船走了,半路上几次回头打量夏侯玄。

    他非常喜欢夏侯玄,很想多和夏侯玄聊几句,又担心打扰了夏侯玄。

    夏侯玄坐在凉亭中,看着沙地上隐约可见的残迹,想着那天与天子论道的情景,不由得想起了嵇康,以及嵇康要做的实验。

    他转身,向刚离开几十步的呼延垂挥手。

    呼延垂连忙赶了回来。

    “你知道嵇康嵇叔夜么?”

    呼延垂想了想,伸手比划道:“是不是一个比你还要高一些,长得和你一样好看,和我姊夫护军将军差不多年纪,也不怎么喜欢说话的男子?”

    “正是。”

    “我知道,还向他请教过问题呢。”

    “你能去将他请来么?就说我在这里等他。”夏侯玄说着,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你将这个给他看,他就知道了。”

    “不必。”呼延垂推辞道:“嵇君和夏侯君是同道中人,不必信物。再者,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此佩制作精巧,想必是难得之物,更不可轻易与人。”

    说完,他撑船离开,向岸边而去。

    夏侯玄越发惊讶,盯着呼延垂仔细看了又看。

    他听何晏说过,钟会的新婚妻子呼延药虽是匈奴人,却知书达礼,不逊于许多汉家女子。当时还有些不信,现在看到呼延药的弟弟呼延垂,他有些信了。

    匈奴人在太原待了三十多年,浸染汉人文化,已经不能全然当作蛮夷看待。

    天子此时提出化胡为汉,着实是明智之举。

    与其碍于华夷之辨,拒人于千里之外,树立强敌,不如顺势引导,化胡为汉。

    五部匈奴不过十来万人,不及太原一郡的户口,更不能和中原数以百万的汉人相提并论,加上双方文化的差距,融合起来并不难。

    就算慢一些,用上两三代人,也能看到一定的成果。

    一旦这些人服膺教化,成了大魏的子民,朝廷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想到这些,他又不免想到自己在关中的经历。

    关中也有很多蛮夷,以羌氐为主。

    相比于匈奴,他们与汉人走得更近,有汉姓,与汉人联姻的比比皆是。

    毕竟凉州划入大汉疆域已经有三百多,很多羌人、氐人和汉人接触的时间远比匈奴人更远。他们也没有单于,各自为政,不少人都与汉人联姻。

    但是,他和那些羌氐相处了四五年,却从来没想过要教化他们。

    和天子一到并州就推行教化相比,这见识真是天壤之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