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00章 以煤代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侯玄再次求见,准备返回关中,着手筹划改制的事。

    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辞去征西将军的职务。

    一是他自认为不能胜任,应该让贤,以免耽误国事。

    二是他想全力投入改制,争取做到最好。

    曹芳听完之后,同意夏侯玄返回关中,却否决了他辞去征西将军的请求。

    “没有军权在手,如何改制?”

    “臣……”

    曹芳摆摆手,示意夏侯玄不必急着解释。

    他不同意夏侯玄辞去征西将军,自有他的考虑。

    夏侯玄的确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征西将军,他的优势在施政,而不是军事。

    但蜀中已乱,可以预见的未来,蜀汉不可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就算姜维没有被排挤出局,他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夏侯霸、羊祜足以应付。

    夏侯玄可以安心在关中推行改制,不必花太多心思关注军事。

    保留他的军权,不是让他迎战蜀汉,而是让他对付关中豪强的。

    你要动人家利益,怎么能指望人家俯颈就戮?

    这未免太天真了。

    所以,改制的第一步,其实是强军。

    只有手握一支精锐,才能震慑关中大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有人冒头,也能迅速扑灭,不给他们蔓延的机会。

    这样的力量,掌握在别人手里,曹芳不放心。

    夏侯霸倒是可以,但夏侯霸要维持陇右的稳定,为夏侯玄保驾护航,脱不开身。

    只有留在夏侯玄的手中,才是最佳选择。

    听完曹芳的解释,夏侯玄又感激,又惭愧。

    即使出了那样的事,天子一如既往的信任他,甚至比他自己考虑的还要周到。

    他没有再说什么,躬身告退。

    ——

    曹兴率部赶到九泽东岸的祁县。

    王广兄弟收到消息,赶来迎接。他丧期已满三月,即将赶往行在复命。

    曹兴知道他将接替镇北将军,不久的将来还会接替征北将军,倒也不敢怠慢。

    两人在路边设席,把酒言欢。

    王广问了一些行在的情况,曹兴挑一些答了,更多的却不肯透露。只说你到行在自然明白,天子对你兄弟期望甚厚,你们不必担心。

    虽然没有得到的确的消息,可是从曹兴的态度也能得知,祁县王氏的麻烦大概率已经随着父亲王凌的去世大部分解决了,王广兄弟自然也很满意。

    得知曹兴想纳兹氏张氏嫡女为妾而未能如愿,王广提出,从王氏子弟中挑一个适龄女子,赠与曹兴,侍奉其起居。

    曹兴自然求之不得,却不敢擅自作主,表示要先请示天子,然后再决定可否。

    夏侯玄的事,让他不敢放肆。

    他虽然自负,却还没到自以为比夏侯玄更受天子器重的地步。宗室中能统兵的人很多,他并非不可替代。

    五天后,天子的回复到了。

    曹兴可以纳王氏女为妾,但人选必须合适,不能只选美色,不问德行。

    如果这个女子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将来曹兴犯了错,王氏难辞其咎,当同罪处理。

    因此,为了自家的前程考虑,希望王广能够慎重考虑,不要一味的迎合曹兴。

    看到诏书后,王广倒不敢轻举妄动了。

    他摸不清天子的真实意图,生怕弄巧成拙。

    他先与曹兴商量,我先把人选带到行在,请天子过目。如果天子同意了,那当然再好不过。如果天子不同意,这事还得再商量。

    曹兴也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应。

    有了天子那一关,选人的时候他们就谨慎了许多。

    首先长相虽美,气质不够端重的不能要。

    虽说娶妻娶贤,纳妾纳颜,但美而不庄的肯定得不到天子首肯。

    再者,真要是个绝色,王广也不肯给曹兴,送给天子不好么?

    精挑细选了一对姊妹,得到了曹兴的认可,王广带着她们赶往行在。

    ——

    曹芳在兹氏住了三个月,正在考虑要不要去一趟祁县的时候,接到了刘宽的消息。

    刘宽已经完成了接驾的准备,即将亲自赶到行在来迎接天子。

    此外,使者刘宣还汇报了一件事。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和寻访,蒲子的汉匈百姓基本都赞成天子的诏书,以当地特产代替钱粮赋税,尤其是田租。

    蒲子耕地太少,田租的压力太大。如果能以其他物资抵充,将会大大减轻百姓负担。

    蒲子有大片山地,种满了各种果树,可以提供不少山货。可是最多的资源还是煤,储量丰富,开采也方便。因此,他们希望能以煤作为主要物资,抵充赋税。

    曹芳仔细询问了刘宣,又看了卫?主持的调查报告,最后与王昶商量,看看是否可行。

    王昶说,可行倒是可行,就怕会引起其他县的效仿。

    并州在山里的县可不是一个两个,甚至可以说,并州大半县都在山里。如果允许蒲子以煤代粮,那其县也会跟进。

    如此一来,必然会出现煤过剩,而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人毕竟还是要吃粮食的,没有足够的粮食,守边就是一句空话。

    归根到底,粮食的问题必须解决,区别只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反复讨论后,羊耽提出了一个方案。

    既然并州煤多,不如重点开发煤矿,不仅用来抵充赋税,更用于致富。

    煤是重要的能源,可以用来取暖、做饭,是百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在并州可能体现不出来——并州到处都是山林,薪材易得,人口却少——到太原、安邑这样的大邑就不同了,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如果能运到洛阳,那就更值钱了。

    洛阳人口多,能用上木炭的毕竟是少数有钱人,大部分人还是要去城外伐薪。洛阳城外是有大片的森林,但离城远了,终究还是要耗费时间。

    有了煤,就方便多了。

    更别说城南的太学、灵台等地,那些读书人可不会砍柴,只能买木炭或者请人伐薪,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能将并州的煤运过去,并保证价格不会太高,肯定受欢迎。

    曹芳觉得可行。

    山西是煤炭大省,这是一个大生意。

    他决定,先在蒲子试行,其他的县稍微等一等,看看蒲子试行的结果再说。

    一拥而上,运输的问题难以解决。

    从并州运到河东好说,运到关中也好说,都有水路可通,想运到洛阳,可就有些难了。

    砥柱那一带水流湍急,船只极易倾覆。

    如果靠陆运,翻越中条山,成本又会迅速增加。

    总而言之,这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

    曹芳让张华走一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