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32章 虚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羲率部赶到箕陵时,得知邓艾部被鲜卑人困在沙陵,大惊失色。

    傅嘏仔细询问了情况,又将地图摊在膝盖上看了半晌,最后对曹羲说,邓艾这不是被困,而是以身为饵,诱使鲜卑人攻城。

    邓艾有步骑万余,全力一战,或许能击败数倍于己的鲜卑人,但自己的损失必然也不少,将来想守住边疆就有些困难。

    据城而守,利用魏军的优势,大量杀伤鲜卑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换而言之,当前的局面是邓艾有意造成的,并非意外。

    他建议曹羲继续进军,在沙陵城外扎营,与邓艾成犄角之势。

    曹羲很信任傅嘏,接受了他的建议。

    他一边进军,一边派人与夏侯绩联络。得知夏侯绩已经率部赶到沙陵,与沙陵城隔河相望,既没有强渡河水,也没有轻易退却时,他这才确认傅嘏的分析没错。

    夏侯绩也是这么想的。

    中垒营以步卒为主,骑兵主要是匈奴人,大部分是轻骑兵,根本不能和曹羲麾下的北军相提并论。

    经过扩充、换装之后,北军如今有一万三千多人,除了步兵营、射声营,都是骑兵,总数超过六千,而装备了铁甲、钢矛的冲击骑兵又占一半,全部装备了马镫。

    虽然还没经历实战,但所有的骑士都清楚,这件看似简单的装备对冲击骑兵有多大的意义。

    原本只能由精锐充当的冲击骑兵门槛大大降低,冲击骑兵大行其道的时代已经到来。

    而这是草原上的胡虏学不了的。

    他们可以造马镫,却无法大量制造冲击骑兵需要的铁甲和钢矛。

    没有这两样装备,他们永远是只能以骑射为主要攻击手段的轻骑兵,无法和冲击骑兵正面对决。

    所以,亲身体验了马镫之后,最受震撼的不是汉军骑士,而是新入营的匈奴骑士。

    他们肉眼可见的更温顺了。

    ——

    得知魏军援兵赶到,鲜卑人立刻派分兵阻击。

    在傅嘏的建议下,曹羲下令攻击前进。

    他将装配了马镫的冲击骑兵藏起来,只安排匈奴骑兵配合步兵营、射声营作战,必要的时候则派上甲骑解围,扭转不利局面。

    步兵校尉曹纂、射声校尉曹演大展神威,将前来阻击的鲜卑人杀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匈奴人不时的冲上去痛打落水狗。

    两天后,曹羲已经看到了沙陵城,甚至能看到沙陵城头的魏军战旗,听到城头激烈的战鼓声。

    鲜卑人急了,派出更多的人马阻击,坚决不让曹羲进城。

    曹羲带着大量的粮食,一旦送入城中,邓艾就有了据守的勇气,鲜卑人则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鲜卑人不要命的阻击下,曹羲适时的示弱,停止了前进,夹河立阵,并在大河上架起了浮桥。

    天气寒冷,浮桥很快就被冻住,坚硬得足以车马往来。

    曹羲又在浮桥两列架起甬道,阻止鲜卑人从冰面上攻击浮桥,摆出一面持久战的架势。

    与此同时,他不断试图向沙陵城靠近,建立输送粮食的甬道。

    夏侯绩也展开了类似的动作,把形势搞得非常紧张,却又极好的把握住了节奏,做出一副拼尽全力,却始终无法达成解围目标的模样。

    鲜卑人沉不住气,开始了三线作战,派重兵阻击曹羲、夏侯绩的同时全力猛攻沙陵城。

    战斗一开始就很惨烈,至少看起来如此。

    鲜卑人有兵力优势,仅围攻沙陵城的就有五万多人。他们分成十批,每批五千人,从三个方向沙陵城发起猛烈的攻击,半天射出的箭矢就高达十万,沙陵城低矮的城墙被射满了箭,密密麻麻,如同夏季的草原。

    但魏军倚仗着精良的装备,将守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看起来摇摇欲坠,却始终能将鲜卑人挡在城外,让他们觉得只差一口气,只是这口气怎么也补不上来。

    一天的血战结束,城外躺满了鲜卑人的尸体,根本无法清点。

    战斗还没结束的时候,邓艾就下令,除了负责狙击对方将领的射手之外,其他人逐步换用鲜卑人射进城来的箭。

    这些箭不如魏军的制式铁箭精准,杀伤力也有所欠缺,但本来就是覆盖式射击,影响不大。

    这还能给鲜卑人一个错觉,魏军没箭了。

    这一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原本被第一天的伤亡吓住的鲜卑人晚上清点伤亡,得知魏军缺乏箭矢,不得不用鲜卑人的箭时,顿时又来了精神,放弃了撤退的打算,准备继续进攻。

    第二天一早,战斗再次打响,比昨天还要激烈。

    魏军“缺箭”,远程阻击能力有限,更多的鲜卑人可以冲到城下,蚁附攀城。

    沙陵只是一个县,县城的规模既不大,城墙也不高,鲜卑人用简单的木梯就可以爬上去,甚至不用人梯,几个人叠罗汉,也能攀上城头。

    但攀上城头,并不代表就能站稳脚跟,更不代表能够破城。

    在城头等待他们的,是装备更好,更擅长步战的魏军步卒。

    参合陂一战,八千步卒被当作预备队,没有上阵砍人,只能看着骑兵立功,早就眼红了。如今据城而守,是他们发挥的时候,自然不肯放过。

    如果不是邓艾再三叮嘱,不能打得太轻松,他们甚至不会让鲜卑人站在城头。

    见同伴顺利登上城墙,鲜卑人以为看到了破城的希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城上的魏军步步为营,将一批又一批的鲜卑人杀死在城头,然后又扔下城去。

    沙陵城墙被鲜卑人鲜血染红,城外被鲜卑人的尸体填平,鲜卑人甚至可以踩着同伴的尸体,直接冲上城头。

    在热血的刺激下,前线的鲜卑士卒忘了生死,负责指挥的将领也不清晰究竟有多少损失,只是一个劲的下令进攻。

    双方血战一天,鲜卑人又扔下了五六千具尸体,无功而返。

    面对巨大的伤亡,鲜卑人内部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魏军实力强悍,援军又已经赶到,沙陵城无法攻克,不如早点撤退,吸引魏军来追,然后在野战中击败他们。

    有人则不甘心,准备了大半年的行动,还没越过大河就吃了这么大的亏。好容易围住了邓艾部,一万多人的装备就在城中,不取岂不是太可惜?

    魏军总兵力只有四万左右,不到鲜卑人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不就是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铁甲、铁矛嘛。

    只要拿下沙陵,夺取了那一万多人的装备,双方在军械上的差距就会被抹平,而鲜卑人的兵力优势就能得到发挥。

    到时候魏军敢战,就重创他们,再夺装备。如果魏军主动撤退,那我们就安照原计划,劫掠这一带的百姓,补充损失,甚至占据牧场,做长期打算。

    有人为了说服别人,更将此战的意义提升到了草原部落生死存亡的高度。

    这是几十来,中原第一次主动出击。他们的目的就是重新控制长城一带的要塞,像驱逐当年的匈奴人一样,将我们赶出长城。

    如果让他们得逞,这次入塞可能就是我们最后一次入塞。鲜卑人再也不可能实现占据河南地的愿望,只能在草原上和不断南下的野蛮人争食。

    这个人叫诰升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