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43章 钟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打量了钟毓两眼,大感意外。

    他一直以为钟毓虽然能力有限,相貌应该不差。钟会就是一个美男子,身为兄长,钟毓应该不会难看到哪儿去。

    事实完全出乎他的预料,钟毓和钟会几乎没什么相似之处。他不仅肥胖,而且五官也极普通,就算瘦下来,也是扔在人堆里找不到的那一种。

    再配上这一身的膘,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他忽然有点明白了钟毓为什么那么讨厌钟会。

    钟毓除了一个嫡子的身份,没有一样比钟会强。

    换了他是钟繇,也喜欢活泼可爱的幺儿钟会,而不是一身痴肥的嫡长子钟毓。

    念头一起,曹芳就暗自警惕。

    这种心态要不得。

    混淆长幼嫡庶向来为人诟病,自有其道理。钟繇当初为了张菖蒲,闹出多大的笑话,连卞宣武太后都出面了。他如今也是有嫡长子的人,但凡露出一点废长立幼的心思,就会引起无数人的猜测,背地里不知道会出现多少阴谋诡计,件件都有可能危及大魏的稳定。

    嫡长子还没满周岁,皇次子还没出娘胎,就种下争嫡的种子,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曹芳收摄心神,点头致意。“钟君舟车劳顿,累了吧?”

    钟毓心中一暖,连忙说道:“谢陛下关怀,臣还行。臣自外放魏郡,多年不见陛下,甚是挂念。如今陛下英姿勃发,此诚大魏之幸,天下之幸也。”

    曹芳哑然失笑。“向闻钟君耿直,怎么也说起这等逢迎之辞来了。”

    钟毓老脸一红,讪讪地笑了。

    曹芳摆摆手,示意钟毓跟着走。钟毓跟上,两人一前一后,沿着小道缓缓而行。这里虽然也有冰雪,却比上山的路平整得多,没有那么滑,只要小心一些就行。

    曹芳先问了钟毓来意。

    钟毓来之前,曾经上书求见。当时说的理由是上计。上计本来由司徒府负责,不必曹芳亲自过问。但钟毓自己上书,想来是有其他的事,曹芳也就答应了。

    此刻见面,钟毓先汇报了一下魏郡的情况。

    魏郡的核心在邺城。

    作为大魏五都之一,邺城的状况其实比都城洛阳还要好。从袁绍时代起,就大规模扩建。曹操定邺后,又进行了几次修缮。如今的邺城不仅城防好,交通方便,户口也很多。

    前几年,邺城还作为看守宗室的场所。宗室毕竟是皇族,虽然失去了自由,基本的生活条件还是有保证的,像曹植那样的毕竟是少数。这也促进了邺城的工商业要当发达,当之无愧的冀州第一城。

    有了邺城,魏郡自然也和其他郡不同,更近乎河南。

    河南尹往往是郡守国相一级的最高,是入朝为公卿的前奏。

    魏郡太守也有类似的意义。

    担任魏郡太守,是钟毓这样的世家子弟的特权,普通官员一辈子都没机会。

    如果不是出身颍川钟氏,又是钟繇的嫡长子,钟毓不可能在不惑之年担任魏郡太守。

    可是对钟毓来说,他担任魏郡太守却是被贬。

    他与曹爽不对付,被赶出了朝廷。

    在此之前,他做过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被贬时,他是侍中。

    一水的清贵官,又清闲,又贵重。有事的时候提提建议,没事的时候呼朋唤友,吟风赏月,然后在互相吹捧中积累资历,步步高升。

    被贬为魏郡太守,对他来说是一个挫折。

    他想法很多,执行力却有限。这两年在魏郡乏善可陈,去年的考功更是排在后面,司徒桓范大为不满。今年又放出话来,如果魏郡的考功还是不行,就要换人了。

    钟毓也很委屈。他从来没想过做地方官,也对地方施政没兴趣,只以为等曹爽气消了就能调回去,说不定还能再升一级。没想到高平陵事变,曹爽被废,天子亲政,调回朝中的希望彻底落空。

    更让他不安的是,在他受窘的同时,弟弟钟会却倍受天子宠信,居然有了分家的念头。

    无奈之下,他只得放下身段,主动请见。

    再不低头,他这钟氏家主之位都保不住了。

    有钟氏家主的身份在,就算不做官,他也能活得很滋润。若是没了钟氏家主的身份,他就举步维艰了,就连仕途都会受到影响。

    桓范的态度,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来的路上,钟毓做了充分准备,此刻当着曹芳的面,倒也表现从容,不卑不亢。

    曹芳听完,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没发表任何意见。

    他对钟毓的政绩肯定不满,但钟毓不远千里从邺城赶来,就是认怂服输,再打落水狗就不体面了。

    反正他也没打算让钟毓在魏郡太守任上再做下去。好不好,都要换人。

    “既来之,则安之,在晋阳多待两天吧。”曹芳说道:“荀?押送粮草去了,估计还要几天才能回来。你耐心地等一等,先和士季见见,说说体己话。”

    “唯。”钟毓嘴里发苦,却只能拱手听命。

    他和钟会能有什么体己话好说,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别的选择。

    钟毓退下,跟着引导的郎官下山。

    荀勖拿着一叠文书走了上来,一边走一边与身边的人交谈,也没看到钟毓。钟毓看到了他,停住脚步,正准备拱手见礼,荀勖已经走了过去。

    钟毓脸涨得通红,想骂人,张了张嘴,却又咽了回去。

    荀?给他的书信里说,荀勖如何是负责军情的祭酒,相当于当年的郭嘉。这是一个品秩不高,但极为重要的位置,不可小觑。而推荐荀勖的人,正是钟会。

    不知不觉中,颍川钟氏的影响力已经转移到了钟会身上。

    这一切,只是因为钟会在高平陵之变时立了功,成了天子亲信。

    这就是世家的悲哀。

    不管他们平时多么团结,多么友善,一旦遇到强势君主,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恩威在君。身为臣子,有影响君主的能力,却无法强迫君主的权力。当君主用帝王心术,拉一派打一派时,坚持原则的人就要有承受代价的心理准备。

    但大部分人是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的,尤其是形势稳定,君权得到加强时。

    泰山羊氏当初可以不顾曹操的面子,如今却不得不向天子低头。

    再不低头,泰山羊氏想出一个二千石都难,两代人后,就会成为无人关注的寒门微族。

    颍川荀氏也不例外。一向清高自负的荀?不仅主动赶到行在,出任太原太守,还亲自去押运粮草,简直是勤勉之极。

    钟毓看着荀勖匆忙的背影,在心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觉得眼前的路更迷茫了。

    士大夫前仆后继,奋斗了几百年,最后就是这个结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