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60章 不怒自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一边喝着茶,一边规划着将来,没注意到刘宪、刘招弟在一旁的神情不对。

    等他觉得内急,起身如厕,刘招弟赶来侍候,小声嘀咕了几句,这才知道自己刚才又吓着她们了。

    “我这么吓人吗?”曹芳半开玩笑的说道。

    “陛下是天子,一言一行,自有天威。”刘招弟怯怯地说道。

    曹芳转头看了刘招弟一眼,欲言又止。

    刘招弟、刘宪都是匈奴大帅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的,什么时候这么温顺过?即使是入宫做了昭仪,她们还是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以前的性格,并没有因此变太多。

    否则呼延药也不会经常来找她们聊天。

    今天突然变得拘谨起来,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天威,而是他有杀气。

    曹羲的捷报,就是他的杀气。

    在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战斗中,禁军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匈奴人则是可有可无的辅从,双方的实力差距已经大到连最愚蠢的人也能看得出,熟悉形势的她们自然更清楚。

    刘豹三人的表现也是如此。

    自己之所以破天荒的喝醉,和这三个匈奴人发自内心的吹捧、奉承密不可分。

    这就是人性啊。

    曹芳放完水,净了手,回到外室。

    刘宪还乖乖地坐着,一动不动。

    “陪我去散散步吧。”曹芳说道,招了招手,同时张开了双臂。

    “唯。”刘宪喜出望外,一轱辘的爬起来,抱住曹芳的手臂,如小鸟般依人。

    刘招弟抱住了另一边的手臂,冲着刘宪眨了眨眼睛。

    出了窑洞,沿着山路走了一段,来到经常观景的平台前,曹芳吐了一口气。

    “翻过了那道山,就是洛阳。”他伸手指了指远处横亘天际的太行山。

    “妾看不到洛阳,却看到了护军将军。”刘宪眼尖,一下子看到了不远处的钟会。

    曹芳目光一转,也看到了钟会和他身边的呼延药,随即笑了。

    钟会很少散步,更不会和呼延药一起散步。

    内心深处,他一直觉得娶呼延药是件丢人的事。

    今天出现在这里,而且带着呼延药,大概率是掐着点,在这里等他。

    钟会这是等不到明天啊。

    曹芳招招手,也不用大声,一直在看他的钟会就明白了,顾不上招呼呼延药,拔腿就向上跑。跑了两步,忽然反应过来,又停下等候。

    呼延药却摆了摆手,示意钟会自行,她就不跟上去凑热闹了。

    曹芳见状,也向刘招弟、刘宪使了个眼色,让她们去陪呼延药说话。

    刘招弟、刘宪心领神会,下山去找呼延药,与钟会擦肩而过。

    钟会来到曹芳面前,气喘吁吁,面色通红,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跑得累了。

    “士季,有进步啊,终于肯与夫人一起散步消食了。”曹芳调侃道:“我就说嘛,这一任并州刺史非你莫属,你们夫妻就是化胡为汉最好的表率。”

    钟会躬身行礼。“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以前不是不肯与她一起散步消食,实在是事务太忙,顾不上。如今北疆大捷,事情没那么多了,机会也就多了。”

    “嗯,这几个月,你也辛苦了。等我起程去冀州,你就能清闲些。”

    “陛下亲政之后首次巡幸冀州,臣不能随行,实在遗憾。唯有治理好并州,不负陛下所托。”

    曹芳哈哈一笑,说了几句闲话,又将之前嘱咐呼延药的话说了一遍。

    当着钟会的面,着重强调呼延药的匈奴人身份对钟会的帮助,以免钟会有其他的想法。

    钟会在这里等他,至少有一半原因是他那句话引起的猜想。

    果然,他说完之后,钟会就释然了许多,连声附和,表示自己一定努力,尽快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等呼延药生了儿子,就可送去洛阳做人质了。

    正妻、嫡子,通常都是人质的最佳人选。

    除非他将来生好几个儿子,嫡子才有机会随他出任地方,就近见习事务,为将来入仕做准备。

    嫡长子有继承权,起点也高,入仕的时间通常会晚一些,见习的时间更充裕。

    说完了正事,解除了心疾,曹芳又调侃钟会说,你也抓点紧,连刘豹那七十岁的老翁都播种成功了,你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钟会很尴尬。

    这件事已经成了他的心病,不仅他着急,他的母亲更着急。

    如果只是呼延药一人也就罢了,偏偏他身边还有一个妾。耕耘了这么久,两人的肚皮都没有动静,连他自己都有些心虚了。

    唯一的理由只能是之前服散留下的隐疾还没有完全消除。

    ——

    次日,曹芳召集王昶等人,公布了捷报。

    一时间,群臣喜形于色,就连王昶都抑制不住心中喜悦,抚着胡须,笑容满面。

    大战结束了,天子要离开了,太原人再也不用这么紧张了。

    当然,这一战最大的意义还是证明了天子的英武和远见。

    亲政两年,第一个半年练兵,接下来一年半接连取得三次大捷,而且都是实力取胜,无可争议的大捷,足以证明天子当初重整禁军的决定是对的,甚至是超出所有人预期的。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吴蜀何足道哉?

    让王昶高兴的还在后面。

    曹芳表示,虽然曹羲、邓艾重创鲜卑人,取得大捷,但鲜卑人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拓跋沙漠汗没有请降,而是返回弹汗山,说明还没有真正臣服。

    所以,未来的重心还应该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诸葛亮、孙权都已经死了,西蜀、东吴后继无人,仅能自保而已,不可能再有进攻的力量。因此,南方的防务由三征负责,朝廷的重心会在北方,而且是以防御为主。

    接下来的几年不是武力征伐,而是修文养德,让百姓喘一口气,为最后平定吴蜀积攒力量。

    目前暂定规划是五年。

    五年如果不够,那就再延五年。

    如果预定的方案能得到贯彻,十年之后,中原已经恢复元气。若吴蜀识时务,主动称臣,自然再好不过。如果吴蜀不识时务,那也没关系,直接推平他们就是了。

    这十年时间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军事准备却不会放松。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按禁军整编的模式,推进各都督区军队的整编、训练,将老弱淘汰掉,留下青壮,并逐渐取消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的士家制,恢复汉朝的兵役制。

    二是投入人力、物力,开发更多的先进武器和装备,提升战斗力。

    诸多事实证明,技术可以极大提升战斗力,比简单的增加兵力更有效。

    更重要的是,人才多是大魏特有的优势,吴蜀也好,鲜卑也罢,想学也学不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常胜之道。

    王昶对此大加赞赏,主动请缨,愿意以太尉的身份推进兵制改革。

    改革不仅会挨骂,还会有风险。这样的事当然不能由天子亲自负责,他身为太尉,责无旁贷。

    曹芳很满意。

    改革有风险,而且肯定会挨骂。这样的事,不方便由他这个天子直接出面,王昶愿意承担责任,再好不过。

    他本来也是这么计划的。

    王昶一直想要发挥余热的机会,证明自己。现在,他可以给他这个机会了。

    成功了,是他英明,王昶跟着有功,晋阳王氏的富贵荣华可保,王昶本人的身后名也不用担心。

    不成功,责任是王昶的,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杀了王昶谢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