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70章 你想抗诏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让黄门郎带着张雄去长水营传诏,即刻执行。

    长水校尉郭芝被杀,首级挂在旗竿上示众,长水营的将士都看在眼里,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这几天群龙无首,他们更慌,不知道天子会如何处置,又会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接任长水营。

    如今看到张雄,他们才算安了心。

    张雄是五子良将张?之子,这次又是救驾的功臣,飞黄腾达是意料之中的事。由这样一个人来统领长水营,将来敢欺负长水营的人应该不多。

    消息传出,不仅长水营将士振奋,其他人也期待不已。

    天子赏功罚过,凡是救驾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赏赐,大家不用急,安心等待就是了。

    当然,心情紧张的也不少,比如司马懿父子。

    他们很清楚,张雄在乘舆中和天子谈了半天,少不了当年旧事。当年他们是如何欺负张雄的,现在张雄咸鱼翻身,会一一回报。

    冀州人就这脾气,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绝不拖泥带水。

    司马懿和司马孚商量后,决定由司马孚请辞尚书令,先试探一下天子的态度。

    曹芳接到司马孚的请辞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接受,同时下诏,任命丁谧为尚书令。

    消息一出,群臣震动。

    虽然大家都知道司马孚这尚书令做不长,丁谧有功,也必然会加官晋爵,但来得这么快,还是让很多人没有预料到。

    由此可见,天子说的到此为止只是缓兵之计。

    桓范收到消息后,迅速赶到乘舆求见。

    曹芳正好要见他,请他上了车,没等桓范开口,他先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王凌来京城接任太尉,一旦东吴来犯,扬州刺史诸葛诞能否守住寿春,击退来敌?

    这个问题很重要,桓范倒也不敢怠慢。他沉吟了良久后,对曹芳说,从个人能力来讲,诸葛诞没有充足的军事经验,当初曹爽任命为他扬州刺史的时候,他就强烈反对。但是曹爽不听他的,被何晏、邓?蛊惑,坚持任命。

    好在这两年东吴因太子之位内斗,牵连到军中大将,先是支持太子孙登的陆逊去世,后是支持鲁王的全琮病故,然后丞相步骘又死了,一时半会没有精力北上。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随着陆逊、全琮的去世,太子之争很快就会结束,为了缓解内部的矛盾,孙权很可能会再度进犯,朝廷还是要做好准备才行。

    曹芳一时没听懂。“为何陆逊、全琮、步骘等人去世,太子之争就会结束?”

    桓范倒也不意外,很认真的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吴国的太子之位与袁绍、刘表废长立幼不同,太子孙登本是孙权悉心栽培的嗣君,鲁王霸虽受宠,却不至于危及太子。之所以有此争立,原因在于支持孙登的江东世族坐大,危及孙权统治,这才借太子争位以削弱江东世族。如今陆逊死,顾谭流,江东世族受挫,孙权的目的已经达到。再不收尾,就会危及根基。”

    曹芳恍然,桓范不愧是智囊,一语中的,与后世对孙权一手挑起两宫之变的分析如出一辙。

    可见世家坐大的麻烦,不仅曹魏有,孙吴一样有。

    “桓公以为,应该如何调整东南防务?”

    “老臣与镇南将军偶尔论及此事,大致有两种方案:一是留王凌于淮南,二是将镇南将军与诸葛诞互换。淮南有兵有粮,只是诸葛诞不堪大用而已。只要将得其人,就算孙权举国来犯,亦无大碍。”

    曹芳仔细想了想,却没有做决定。

    临阵换将这种事大意不得,他不能只剩桓范的一面之词。

    桓范是智囊不假,但他对军事未必在行。

    “朕再思量几天,可能还要征询一下太尉的意见。”曹芳说道,先给桓范通个气,免得他多想。

    桓范灵机一动,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既是军事,自然当征询太尉的意见。依臣之见,陛下不妨也征询一下太傅的想法。”

    “太傅?”

    “是的。”桓范嘴角挑起一抹浅笑。“太傅虽有错,但他在战场上没犯过错,堪称本朝名将。武皇帝在世时,他就担任丞相主簿,多有奇计。陛下若能向他多多请益军事,以尽其材,不仅于陛下有益,也能安百官之心。”

    曹芳眨眨眼睛,会心而笑。

    桓范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保留太傅的虚名,安百官之心,然后尽可能的榨取司马懿的剩余价值,将他征战多年的军事经验学过来。

    有一说一,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还是很高明的。他被诸葛丞相搞得那么狼狈,不是他无能,而是诸葛丞相太神。换一个人——如张雄所希望的好样,由张?全面负责西部战事——未必就能做得比司马懿更好。

    别的不说,论能忍,就没人能比得过司马懿。

    “桓公高见,就依桓公。”

    见曹芳不仅答应了,而且答应得很愉快,桓范非常满意,连劝曹芳收回成命的话都不提了。

    只要没罢免司马懿,其他人都好说。

    毕竟司马懿才是罪魁祸首,天子能容他,不能容其他人?

    天子度量大着呢。你们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天子之腹。

    桓范满意而去。

    曹芳本想立刻召司马懿来,可是转念一想,决定再等一等。

    他要看看司马懿还能有什么招。

    他不相信司马孚上书自免尚书令之后就没事了。

    果不其然,次日一早,司马懿上书请罪,自免太傅,请求回家反省待罪。

    一时间,无数双眼睛盯着乘舆,无数双耳朵凝神倾听。

    在他们的注视下,乘舆传出一道口谕。

    召太傅司马懿进见。

    司马懿免去了冠,脱去了华服,穿着一身褚衣,来到乘舆前,跪在地上,磕头请罪。

    六马驻足,乘舆门开,曹芳在万众瞩目中走了出来,下了车,来到司马懿面前,将司马懿扶了起来,很恳切地说道:“太傅,朕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还请太傅指教。”

    司马懿惶恐不安。“陛下言重了,非陛下不妥,是老臣行事荒唐,无颜再侍奉陛下。请陛下夺爵罢官,容老臣乞骸骨,归府自省。”

    曹芳正色道:“太傅,朕之前已经说过,之前的事不再提起。太傅一再请辞,是担心朕食言,还是觉得朕不堪辅佐?”他顿了顿,又道:“又或者,你就是想抗诏,以示不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