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79章 机械天才马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缉止住悲声,擦干泪水,重新入座。

    曹芳说,他还是担心王凌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一来这是他亲政后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如果闹出乱子,会被无数人看笑话。二来王凌虽有浮夸的成份,毕竟也是为大魏效力多年的老臣。若是晚节不保,于大魏国威有损。

    王凌的叔父王允覆辙在前,他不希望王凌重蹈。

    因此,他希望张缉能去一趟淮南,面见王凌,劝王凌接受诏书,回京任职。

    万一王凌坚决不肯,那也请他按照正规的途径上书言事,不要误会朝廷,采取过激行动,搞得大家面上无光。

    曹芳最后特别提醒张缉。

    鉴于高平陵事件,有关血脉的传言可能会被有心人利用。你见到王凌之后,务必要澄清这一点,以免他被人误导。

    听了曹芳这句话,张缉上了心,立刻说道:“臣立刻起程。”

    曹芳非常满意,这才是可以信任的大臣。

    “若是王凌固执,你就留在淮南,参王凌军事。”

    张缉拱手再拜,随即又说道:“陛下,臣有一个请求。”

    “你说。”

    “臣尽力劝王凌回朝。若王凌坚决不肯,臣希望陛下能调一人增援,以补王凌之失。”

    “谁?”

    “故安丰太守王基。他本是王凌故吏。王凌治青州,全赖王基之能,两人交情极深,比臣更适合参王凌军事。”

    曹芳点头答应。

    他知道王基是名将,也有意用他。“臣立刻派人去查,看他现在何处。一旦收到王凌不肯返回的消息,立刻派王基增援。”

    张缉犹豫了片刻,又道:“临行之前,臣还有一句话,冒昧敢言。”

    “你说吧,无须忌讳。”

    “太傅、太师,皆是武皇帝征战天下时的谋士,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尤其是太傅,统兵二十余年,罕逢败绩。若东南有事,还望陛下捐弃前嫌,多向他们请益。”

    曹芳沉默片刻,眨眨眼睛,郑重地说道:“好,朕记住了。”

    “谢陛下。”张缉长出一口气,拜了两拜,起身退下。

    目送张缉离开,曹芳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地吐了出来,反复三次,将胸中的郁闷强行压制下去。

    他算是明白了。

    自己虽说读了不少历史书,对未来的历史大势有些先见之明,可是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根本不是这些老狐狸的对手,只有被人耍的份。

    既然如此,那就不斗心眼了,改斗力。

    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笑话。

    曹芳叫来了尹大目,让他派人将散骑侍郎荀勖叫来。

    时间不久,荀勖就匆匆赶来。

    曹芳一共交待了三件事:一是让荀勖去查哪些人受到曹爽牵连,暂时不能履职;二是王基现作何职,身在何处;三是博士马钧在哪里。

    荀勖说,前两件事,他要去核实。最后一件事,他可以立刻给出答案。

    马钧就在隔壁。只不过他天生口吃,不好谈论,也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尚方监那边帮忙,就是闷在房间里搞自己的小发明,很少与同僚来往。很多时候,大家都想不起还有他这个同僚。

    曹芳起身下殿,让荀勖带他去马钧搞发明的小房间看看。

    荀勖有些意外,却什么也没说,转身带着曹芳出了殿门。

    荀勖说得没错,马钧就在昭阳殿隔壁,离曹芳只有一墙之隔。在供郎官、侍郎们居住的值庐中,曹芳看到了正在窗前制作模型的马钧。

    马钧头发半白,常年伏案制作模型,他的身体有些佝偻。袖子卷起,露出结实的手臂,和一双灵巧的手。面前的案上摆满了斧凿、墨斗之类的工具,以及大大小小的零部件。

    沿着墙,摆了两排书架,只是上面没有书,全是做好的模型。

    马钧盯着手里的零件入神,竟没有听到门外的脚步声。

    荀勖正准备提醒,曹芳摆摆手,示意荀勖去忙。

    荀勖会意,拱手施了一礼,转身匆匆去了。

    曹芳进了门,没有去和马钧说话,却欣赏起了书架上的模型。看着这一个个精巧的模型,即使不清楚作用,曹芳也觉得叹为观止。

    这可是真正的奇才啊,一百个经学大家也不换的奇才。

    可惜,他没有遇到伯乐,一辈子都埋没在这个小起眼的小屋里。

    曹芳对马钧有点印象,是因为马钧曾奉先帝诏书,改造了一套木偶百戏,将原本不能动的木偶变成了能动会跳的水转百戏,给年幼的曹芳、曹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那套水转百戏至今还在他的??宫里。

    可惜的是,以先帝之明,也没有意识到马钧的真正价值。

    曹芳一边感慨,一边向前走,直到他看到了一个模型。

    连弩。

    曹芳站住了,盯着连弩模型看了又看。

    诸葛亮的众多发明中,诸葛连弩的名声最响,后世还有很多人试图重现,但效果都不怎么理想。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连弩并非诸葛亮首创。

    弩有着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却也有射速慢的缺点。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不少能工巧匠进行了研究,试图改进弩,提高射带。

    连弩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而且一直在进步,只是不为骄傲的读书人在意而已。

    诸葛亮只是改进者之一,而且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最好的那一个改进者就是曹芳眼前的马钧。

    诸葛亮很强,而且是个全才,但是仅论机械设计一项,他不如马钧专业。

    “这是你改进的连弩吗?”曹芳说道。

    正在制作模型的马钧缓缓抬起头,侧身打量了曹芳一眼,愣了片刻,猛然惊醒,连忙起身,一边放下袖子,一边跪地请罪。

    “臣……臣无状,不知陛……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是朕不请自来。”曹芳摆摆手,示意马钧不要紧张。他拿起连弩的模型,伸手拨了拨。“这东西能用吗?真比诸葛连弩强?”

    说到连弩,马钧立刻精神起来,一咕噜爬了起来,从曹芳手中接过模型,解说起来。

    “陛下有所不知,这连弩是臣在诸葛元戎,呃,就是陛下说的诸葛连弩的基础上改进的,效用当是其五倍。若是制成大型连弩,以绞车上弦,最远可射及千步……”

    看着结结巴巴,却眉飞色舞,整个人似乎都在放光的马钧,曹芳心里乐开了花。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马钧就是这样的将。用好了,大魏军工就有了起飞的可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