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99章 连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傅玄一下子被挑起了兴趣,欣慰接受。

    曹芳随即拜傅玄为著作郎。

    著作郎是小官,没什么权力,只负责著述,倒也符合傅玄的志向。曹羲虽然觉得有些委屈,傅玄本人却很坦然,很开心的答应了。

    “稍后你仔细观看连弩试射。”曹芳对傅玄说道:“这也许是平定天下的第一步。”

    “臣知马君手巧,但天下在德不在兵,一具连弩恐怕改变不了天下形势。”

    “如果不是一具,而是几千具、几万具,甚至百万具呢?”

    傅玄眉头微皱。“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

    曹芳摇摇头。“朕非好战,相反,朕是想止战。你想想,如果我大魏将士装备了最好的军械,能以一当十,还需要那么多将士戍边吗?”

    曹芳说得激动,一声长叹。“天下苦战久矣,朕只想尽快荡平天下,让戍边的将士返乡,与家人团聚,从此安居乐业。哪怕因此背上好战的骂名也在所不惜。”

    傅玄大感惊讶之余,更觉得天子的脾气对胃口。

    他聪明过人,见识广博,却是祖传的直性子,既看不惯愚蠢之辈,更看不惯虚伪之人,所以一直不愿意踏入官场,只和志趣相投的人来往。

    听说了高平陵的事后,天子在他眼中就是一个残暴的昏君,所以裴秀去请他的时候,他想都不想,直接拒绝了。今天随曹羲来参观连弩试射,一方面是看曹羲的面子,一方面是想给马钧捧捧场,唯独没想到会遇到天子。

    可是与天子谈了几句后,他意识到传闻可能有偏差。

    天子或许手段狠厉,但他并不是天生的好杀,而是心怀大慈悲,有平定天下之志的雄才。

    有点像太祖曹操。

    他的父亲傅干曾是丞相府参军,他从小就喜欢听曹操创业时代的故事,尤其喜欢曹操与郭嘉君臣相知的轶闻,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郭嘉遇到曹操一样,遇到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明主。

    此时此刻,他觉得机会来了。

    君臣相契的前提,就是性格相投。

    傅玄对曹芳刮目相看。

    一会儿功夫,有虎贲来请,说马钧已经准备好了,请天子临观。

    曹芳欣然答应,请傅玄一起登上高台。

    马钧站在台下,身后站着两个高大强壮的射声士,手里各捧着一具连弩。连弩上有弩匣,还有两个轮子一样的附件。

    马钧行完礼后,两个射声士开始演示。

    只见他们单腿蹲地,将弩架在腿上,一手扶弩,一手转动木轮,一支又一支弩箭射出,飞跃一百余步,命中远处的箭靶。

    虽然不是每支弩箭都能上靶,但射点集中,精准度还是很不错的。

    从弩箭中靶的声音来听,力道也非常可观,对无甲的士卒杀伤力极大。

    与影视剧中人人皆全副武装不同,真实世界中的三国军队做不到人人有甲,只有真正的精锐才能全副武装,大部分士卒有两片简单的皮甲就算不错了。

    据司马懿说,诸葛亮指挥的军队之所以战斗力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披甲率高。

    诸葛亮对军械的重视众所皆知。

    虽然曹芳没见过诸葛亮改进的连弩,不知道马钧能否实现效率五倍的诺言,但眼前看见的连弩已经比常见的连弩强太多了。不仅射速快,而且劲道足,射得远,杀伤力很大。

    简而言之,他很满意,对马钧的投资不仅成功了,而且超值。

    几次试射结束,马钧拿了一具弩来到曹芳面前。

    曹兴、夏侯绩、张雄等人都围了过来,目光炙热。射声校尉曹演最开心,有了这样的利器,射声营的战力斗倍增,再也不是摆设了。

    天子有意重建北军五校,将之变成与中坚、中垒、武卫三营一样的主力军,并要求尽快形成战斗力。招人容易,训练出战斗力却不容易,这是五校尉眼下都有些头疼的事。

    有了这些连弩,射声营可以抢得一些先机。

    曹芳也不迂回,直接问张雄,你觉得这个比诸葛亮的连弩如何?

    张雄说,从射速和力道来看,马钧改进的连弩比诸葛亮的连弩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有一个担心,如此高的射速,箭弩消耗的数量极大,对辎重补给的要求也就更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弩注定只能用于步战,不能满足骑兵的需要。

    曹芳笑了,军中将领就是军中将领,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目的。

    张雄不关心这种弩是否先进,他更关心这种先进能不能成为自己的优势。

    曹芳随即问马钧,你能打造一款专门为骑兵用的连弩吗?

    马钧想了想,表示可以。虽然射速不可能这么快,但比现用的骑兵弩强一倍肯定不成问题。

    马钧话音未落,张雄就咧着嘴乐了。

    曹芳随即安排马钧尽快打造一批弩,供射声营试用,同时开展骑兵弩的改进。

    为了鼓舞士气,他宣布了两件事,一是今日举行庆功宴,所有参与连弩改进的人都参加;二是连弩由射声营试用一段时间进行正式验收。验收合格之日,封马钧为侯。

    以后每成功一个项目,都会给相应的封赏,或是增邑,或是赏赐。

    此言一出,不仅马钧感激涕零,参与连弩改进的裴秀等人也喜出望外。

    他们知道天子重视连弩的改进,却没料到天子如此重视,更没料到天子不是一时热情,而是有长远规划,为此不惜封侯增邑。

    兴奋之下,他们磕头谢恩,山呼万岁。

    中领军曹羲主动承担起了筹办庆功宴的任务,立刻安排人去准备。

    曹芳趁热打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对马钧、裴秀等人说,你们不仅要注意连弩机构的改进,更要研究与连弩有关的各种问题,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份潜力,以及其中蕴藏的道理,止于至善。

    比如箭重对射程的影响。

    不同的弩要配不同重量的箭,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射程和杀伤力。这些以前都是经验积累,掌握在射手的脑子里,口口相传,每个人的领悟都不同。你们要将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并形成尽可能简明的数据、口诀,方便每一个新射手学习,为射手的培养提供帮助。

    粗略的讲道理是不够的,你们要将这些道理具体化,才能指导实践。

    就像地图,如果只是大而化之,示意而已,作用有限。如果精确到能让一个从没走过这条路的人找到目的地,这个地图才是真正的地图,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最后,曹芳郑重的承诺,如果有人能绘制出这样的地图,或者研究出绘制精确地图的办法,一样可以封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