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11章 初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一早,孙权起身,召集众将议事,宣布诸葛恪留守东兴堤,自己将退回濡须坞。

    诸将各怀心思,谁也不说话。

    支持诸葛恪的人松了一口气,觉得诸葛恪在合肥战败的危机暂时算是过去了。孙权依然信任他,只要他能守住东兴堤,这次出征就不算徒劳无功。

    万一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重创魏军,反败为胜。

    反对诸葛恪的人也松了一口气。

    你要守就守吧,别牵连我们就行。反正魏军主力就在巢湖对面,随时会来,看你能守到几时。

    如果消耗了大量钱粮,甚至损失了不少兵力,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东兴堤,看你还有什么脸面做辅政大臣。

    就在大家都觉得可行的时候,水师传来消息,魏军水师出了水寨,正越过巢湖,向东兴堤赶来。

    看旗号,统兵大将是中领军曹羲,主力是魏国的北军五校,兵力大概在万人左右。

    听完消息,众人面面相觑。

    有人心中暗喜。刚想着反败为胜,机会就来了。

    东兴堤易守难攻,就算魏军来更多的兵力,他们也有把握坚守住东兴堤,重创魏军。

    有人暗自骂娘。

    魏军还要不要脸?他们想战的时候,合肥据城不出。他们刚想走,魏军又追过来了。

    诸葛恪的兵力是足够坚守东兴堤,可是孙权能在这个时候主动撤退吗?魏军不来,他是主动撤退。魏军来了,他还走,就是被魏军逼退的,性质完全不同。

    孙权虽然年纪大了,但骨子里的轻佻并没有随着年纪消失,反而更加强烈。

    他大概率会选择主动迎战,挽回面子再走,而不是按原计划直接撤退。

    只不过主动迎战就不是诸葛恪能单独完成的,吴军必须全部上阵,其中当然包括对这一战不感兴趣,更不愿意为诸葛恪做嫁衣的江东世家。

    可是诸葛恪指挥时,他们可以出工不出力。现在孙权亲自指挥作战,他们就不能做得那么明显了,多少要拿出点成绩。

    孙权环顾四周,打量着诸将的神情,脸色阴沉。

    魏军来战,正中他的下怀。

    他有足够的信心击败魏军,然后留下诸葛恪坚守东兴堤,体面的撤退。

    可问题在于,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出战。

    到了战场上,他能信任他们吗?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自己亲自指挥,才能压制这些人的阳奉阴违,避免出现合肥城下的情况。

    好在魏军主将是曹羲,一个根本没有上过阵的宗室子弟,而不是久经战场的名将。主力同样是没什么战斗力的北军,而不是熟悉水战的扬州驻军。

    孙权迅速做出了决定,下令迎战,并将目光转向了陆抗。

    陆抗知道孙权的意思,这是希望他打头阵,表一表忠心,以示君臣团结。

    他麾下这五千人是父亲陆逊的部曲,长年驻扎在西线,精于水战,装备齐整,训练精良,战斗力堪称吴军之冠。

    但他有担心。

    魏军明明有擅长水战的扬州刺史诸葛诞部,偏偏不用,却派北军五校上阵,会不会是疑兵之计?

    曹羲领北军挡在前面诱敌,诸葛诞带领主力藏在后面,趁着双方纠缠之际冲上来。

    听了陆抗的担心,孙权表示赞许。

    两军交战,兵不厌诈,谨慎一点总是好的。

    不过你放心,朕会亲自为你掠阵,不给诸葛诞任何机会。

    话说到这个份上,陆抗只能领命,率部出营。

    ——

    巢湖像一个卧倒的矩形,折角在南,两端在北。

    东南方向就是濡须口,湖水由此南流入江,称为濡须水。

    紧靠湖岸有两座小山,濡须水的东侧是濡须山,西侧是七宝山。两山夹峙,上面筑有关城,扼守着狭窄的水道,易守难攻。

    曹羲清楚这一点,好在天子并没有要他强攻东兴堤,所以他有极大的自由度,不必去硬啃东兴堤。

    刚走到巢湖中段,正打算转帆向东,前面就有消息送回来,吴军出了水寨,摆出了迎战的架势。

    曹羲有点懵。

    江东人性子这么急吗?我还没到呢,他们就迎上来了。

    曹羲第一时间下令停止前进,在巢湖北岸的丘陵地带靠岸。

    出发之前,他就研过过了巢湖周边的地形,知道哪里可以扎营,哪里可以立寨。

    因为有充足的预案,再加上北军第一次上阵,所有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丝毫大意。曹羲命令一发出,各营就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之前演习的步骤,掩护的掩护,登岸的登岸。

    虽然和演习比起来不够流畅,总体上也算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曹羲等人在飞庐上看得清楚,也松了一口气。

    他们最怕的就是慌乱。

    别看平时练得很好,一旦上了阵,脑子里很可能就是一片空白,自己能撞在一起。

    最开始演习的时候,这样的事没少发生。

    立营的时候,曹羲收到了进一步的消息。

    迎战的吴军将领姓陆,兵力在五六千左右,大小战船有两百多艘,其中楼船有五艘,应该是几个校尉的座舰。

    从战船的数量、新旧以及列阵速度来看,这支水师应该是久经战阵的精锐。

    曹羲第一时间想到了陆抗。

    王?F、郭深赞同这个判断,他们也认为是陆抗的可能性很大。

    作为在任时间最长的江东大都督,陆逊坐镇西线二十多年,手下有一支精锐部曲并不是什么秘密。陆逊去世后,这些部曲由陆抗继承,陆抗也因此一跃成为统兵五千,驻守柴桑的大将。

    孙权想挽回合肥受挫的颓势,派陆抗来打头阵,一点也不奇怪。

    王?F随即提出建议,我们可以拿陆抗当陪练,练习一下水战的基本战术。

    面对江东战斗力最强的水师,打输了也不丢人,反而能看到差距,以后更加努力的训练。

    如果能有来有往,打上几个回合,不仅能提升士气,增强信心。以后遇到其他的吴军,我们也不必紧张了。

    曹羲有些犹豫,郭深却表示赞同。

    他为曹羲分析了陆抗出战背后可能的原因。

    除了陆抗所部战斗力强,孙权打算以此来挽回之前的颓势之外,还有可能是对陆抗之前在合肥城下表现的惩罚。

    诸葛恪筑东兴堤本就是为了建功,是孙权培养辅政大臣的重要举措,现在却因为陆抗等人不肯力战而受挫,孙权能不生气?

    现在我亲眼看着你打。

    从陆抗的角度来看,他不能不出战,但又不能不考虑损失。

    这些部曲是他的立身之本,损失太大,会伤元气。

    所以,只要我们自己把握好分寸,不要深入,不自我崩溃,战斗的激烈程度就可控。

    曹羲觉得有理,将出战的任务交给了有一定水战经验的步兵校尉曹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