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49章 士季如陈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王浑再拜而退,曹芳吁了一口气,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他能感受到王浑的兴奋,也知道自己让王浑去清查军屯是招好棋,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说到底,这是利用人的恶,有着浓浓的法家习气。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法、术、势,处处为帝王考虑,简直是体贴入微。后世帝王虽然嘴上不提韩非子,但行事往往不出韩非子学术的范围。

    他原本不喜韩非子的学问,现在却不自觉的用上了,而且有一种真香的感觉。

    若非如此,王浑岂能如此服贴、温顺。

    果真是屁股决定脑袋,身份一变,思维方式也跟着变了。

    我会不会在这条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迷失自己?

    “陛下。”钟会走了进来,打断了曹芳的反思。

    曹芳收回思绪,不解地看向钟会。

    “臣刚才偶遇王浑,得知陛下委任王浑为使者,清点淮水沿岸军屯。”

    曹芳心中一动,有些不爽。

    王浑刚出门,就把消息透露给了钟会,也不知是王浑太兴奋,还是钟会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士季有异议?”曹芳一边说,一边示意钟会就座。

    “臣岂敢。”钟会在曹芳对面坐下。“大战在即,清查军屯自然是必要的,但不宜仓促。万一有人铤而走险,为掩小错而冒大险,不仅被贪墨的粮秣收不回来,已有的钱粮还会有损失,岂不耽误了大事?”

    曹芳沉吟了片刻,觉得钟会的提醒有一定道理。

    如果有人为了掩饰贪污、侵吞的数额,直接将剩余的粮秣也烧了,损失就大了。

    “以士季之见呢?”

    “先命诸屯田将运粮至合肥,使其自占,然后派人清点,核对数量,依差额大小处置。”

    曹芳眼前一亮。

    不得不说,钟会这脑瓜子好使。

    这不就是异地办案吗?

    先命各屯田点的负责人带着一定数量的粮食来合肥,调虎离山,然后再清点存粮。他们就算想搞鬼,也来不及通知。

    就算后方出了问题,有一批粮食在合肥城里囤着,也不至于出现重大问题。

    “行,这两个办法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钟会一愣,咽了口唾沫,将剩下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本想劝曹芳收回成命,别让王浑去查,以免牵连太广,汝南豪强损失太大。没想到曹芳根本不想等,同时进行。

    按照时间算,诸屯押着粮草离开驻地的时候,正好王浑刚进入汝南界。

    时间卡得严丝合缝。

    “还有问题?”曹芳问道。

    “没有,臣以为甚好。”钟会面不改色,笑道:“汝南向来难治,这次借着两军交战的机会,彻底整顿一下,也有好处。”

    曹芳笑着点点头。

    他知道钟会有为汝南人出头的想法,但不多。

    原因很简单,他是庶子,还没成亲,既与族中人交情有限,也没有亲戚关系牵连,只剩下所谓的乡党情谊。为他们说几句话没问题,真让他不惜代价的进谏,不太可能。

    他的母族在太原,所以和王浑、郭淮等人反而更亲近一些。

    “刚收到战报,吴国准备进攻了。”曹芳将军报递给钟会。“征东将军将迎来一场苦战,你觉得他能承担住压力吗?”

    “能。”钟会不假思索。

    “这么有信心?”

    “士为知己者死。征东将军蒙先帝与陛下厚爱,怀报效之心,无退缩之意。此其一也。征战二十余年,在辽东爬冰卧雪,深入千里,素能苦战。此其二也。身后有陛下支持,麾下有诸将鼎力。兵力虽少,士气正盛,足以一战。此其三也。”

    钟会一边说一边扳着手指,最后总结道:“有此三者,征东将军必胜,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罢了。”

    “话虽如此,濡须毕竟还是太远了,朕想率部前移,为征东将军掠阵。士季以为如何?”

    “可行,但现在不必。”钟会笑笑。“臣怕吓走了吴人,征东将军又白忙一场。”

    曹芳忍俊不禁,也笑了出来。

    君臣二人笑了一阵,曹芳又道:“若朕前移,诸葛恪会卷土重来吗?”

    “不会。万一来了,也是请降。”钟会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军报,手突然停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朱据用陆抗为将,简直是授人以柄。”

    “有何不妥?”

    “陛下,陆抗太年轻了。就算他继承了陆逊的部曲和用兵之道,也难以服众。骤然为大将,难免会让人觉得是江东人党同伐异,欲对淮泗人不利,尤其是诸葛恪。”

    曹芳略作思索,明白了钟会的意思。

    他知道陆抗是名将,觉得朱据派陆抗去攻??鸺蟮淖笠硎敲髦侵?伲?渌?巳床磺宄?

    在他们看来,陆抗就是初上战阵的毛头小子。虽然有皖城下的惊艳,却也有合肥城下的失利。综合来看,只是中人而已,甚至当不得陆逊之子的美誉。

    朱据命他为将,就是江东人结党,排挤淮泗人。

    就算大将军诸葛恪连战连败,这时候也轮不到陆抗出头。

    曹芳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虽然他还不清楚孙权的遗命究竟是怎么安排的,但诸葛恪还在羡溪应该是事实。他要么是被排斥在顾命大臣之外,要么就像李严一样,虽有顾命在身,却不能直接参与朝政。

    以诸葛恪的脾气,岂能忍气吞声?

    他会不会为了争一口气,率部来袭合肥或者东兴堤。

    就算这两个战略要地易守难攻,没什么把握,他也有可能兵临濡水,给魏军找点麻烦,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曹芳将自己的担心对钟会一说,钟会连连摇头。

    “陛下请放心,诸葛恪绝不会如此。他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岂能冒险袭我粮道,为朱据、陆抗分忧?他如果是这样的人,就不会轻易放弃东兴堤了。”

    曹芳觉得钟会说得有理,却也不能掉以轻心。之后运粮,一定要安排足够多的兵力保护,并增加羡溪方向的斥候数量,密切监视诸葛恪的一举一动。

    见曹芳还有犹豫,钟会又道:“陛下何不派人劝降,就算不成,能稳住诸葛恪也是好的。”

    曹芳深表赞同。

    成了是劝降,不成是离间,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也是人间常态。

    “谁去比较好?”

    “王广。诸葛观亦可,只是口才、见识不如王广,作用有限。”

    曹芳同意钟会的建议,决定派王广走一趟。

    诸葛观虽然是诸葛诞长子,与诸葛恪同辈,但是太年轻了,名士习气很重,才干却很一般,远不如王广适合这种任务。

    两军交战之际,使者可不仅仅是传递消息这么简单,更是摆在明处的情报员,要有足够的眼力和见识,能从细微处看出问题才行。

    “士季如陈平,智计百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