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71章 不知为不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后悔,却无路可退,钟会、王广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

    身为天子近臣,就算不赞成天子的某些观点,甚至可以不给天子面子,也不能不了解。

    道不同,不相为谋,前提是要知道天子的道。

    如果连天子的道是什么都不清楚,还谈什么同不同。

    “臣等愿闻陛下高见。”

    曹芳大笑,连连摇头。“高见不敢当,只是一些猜想而已。是否合理,有待验证,更希望诸君能够不吝指正。”

    见曹芳谦虚,王广心里舒坦了些。

    钟会却暗自皱眉。

    他伴随天子时间最久,最清楚天子的习惯。别看他嘴上说得客气,心里只怕已经有了定论。与其说是请求指正,倒不如说是不服来辩。

    不过,这也激起了他的兴趣。

    曹芳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自己的世界观。

    简而言之,就是将后世的大爆炸理论套上一层老子、庄子的皮,以混沌开始,无中生有,然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演变成万物。

    说来也有些神奇,最现代的物理学展示的宇宙演化与古老东方的神秘主义的确有相似之处,甚至有科学家为此写过一本很正经的学术著作,名字也很东方,就叫《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曹芳当年曾读过这本书,现在化为己有,用来引导王广、钟会,希望他们能因此踏上真正的学问之路,而不仅仅满足于空谈玄理。

    不得不承认,学术研究这种事只有衣食无忧的人能够承担,在这个时代,就是掌握了知识,基本不用为生活操心的精英阶层。

    他们不想合作,曹芳也不希望他们大量盘踞在朝堂上,最好的安排就是让他们去研究学问。

    这些学问包括但不限于经学、玄学这些人文哲学,更应该包括逻辑学、博物学等自然哲学。

    发端于汉末、极盛于魏晋的玄学原本有这样的机会,玄学探讨使逻辑学一时风行,中国第一部博物学专著《博物志》也出现在这个时代。只是统治阶级的腐化导致了这些学问流于表面,后继无力,玄学探讨成了吹牛装逼的手段,却没有发展成真正的学术。

    甚至连博物学都成了被鄙视的对象。

    根本原因,就在于知识不仅仅是学问,更是垄断仕途的工具,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反而脱离了实践。

    现在,曹芳要打破这个局面,只能借玄学之势,破经学之弊。

    易为群经之首,打破世人对学问的既有观念,从易经开始,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很久,管辂的到来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曹芳侃侃而谈,管辂三人听得入神。

    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曹芳的观点虽然与公认的不同,却也谈不上离经叛道。

    无中生有、混沌初开这样的观点并不新鲜,前人早有论述,只是曹芳将这些观点融为一体,并且与历史发展结合在一起,更为系统,也更有说服力。

    如果说有什么离经叛道的地方,那就是曹芳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宇宙演化一样,由散而聚,由小而大,由方国而邦国,而天下,实则上否定了儒家学说中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

    按照这个观点推论,复古就不仅是不合时宜,而且可笑。

    听到这里的时候,王广忧心冲冲。

    他已经意识到了天子的用意所在,这是要动摇经学的根基啊。

    管辂最关心的还是星空,曹芳刚说完,他就立刻发问。

    “如此说来,陛下推崇的是宣夜说?”

    “你这么认为也没错,只是出发点略有不同而已。”

    管辂不肯放过,追问道:“请陛下明示。”

    “宣夜说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就是地为中心。”曹芳喝了一口酒,润了润嗓子。“可若是万物皆从混沌而生,地就未必是中心了。”

    “那什么才是中心?”

    曹芳沉吟了片刻。“管君,我能否先问你一个问题。”

    “请陛下直言。”

    “如果同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个复杂,一个简单,都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你认为哪一个理论更合理?”

    管辂不假思索。“自然是简单的,大道至简,越简单的越接近道。”

    曹芳点点头。“那管君能否对日及五星的运转进行推演,看看是以地为中心更简单,还是以日为中心更简单。”

    管辂几乎是瞬间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月呢?”

    “月暂时放一边。”曹芳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管辂二话不说,推开案上的杯盘,用筷子蘸着酒水,在案上勾画起来。只见他一手执筷,一手曲指运算,指动如飞,嘴里念念有词。

    曹芳很惊讶。

    这管辂是人形计算机吗?这么复杂的天文运算,就算一根筷子和五根手指心算?

    说老实话,他是真的看不懂。

    钟会、王广倒是司空见惯,一点也不惊讶。趁着管辂运算的功夫,他们趁机和曹芳探讨起来。

    王广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依陛下所论,则三皇五帝又是何等人?”

    曹芳早有准备。“古之圣贤。秦一统天下之前,鲁之孔,邹之孟,楚之老,宋之庄,都是那个时代的圣贤。只不过当时的天下范围有限,未必就是现在的天下。”

    他顿了顿,又道:“孔子周游列国,不至秦,楚也只是到叶城而已。他眼中的天下能有多大?就算囊括当时的天下,会包括河西、陇右吗?会包括岭南诸郡吗?会包括燕山以北吗?”

    王广随即又问:“依陛下此论,则大禹治水又当何论?”

    看着咄咄逼人的王广,曹芳微微一笑。“我不知道。”

    王广愣住了。“不知道?”

    “不知道。”曹芳不紧不慢。“上古的典籍散失,只剩下只言片语,口耳相传,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在有确凿的证据出现之前,我只能存而不论。”

    王广欲言又止,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本来以为抓住了破绽,可以反驳曹芳的观点,维护儒学正统,却没想到曹芳直言不知,根本不应战,他倒没法再追问了。

    见王广尴尬,钟会起身说道:“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陛下深得夫子真传,身体力行,臣佩服。”

    曹芳含笑看着王广。“公渊,在你看来,是天大,还是人大?”

    王广略作思索。“自然是天大。”

    “那天遵守的道理,人应该也遵守吧?”

    王广再次警惕起来。“想来……如是。”

    “既然如何,何不等管君运算结果出来再论?”

    王广转头看看旁若无人的管辂,心中升起一阵强烈的不安。

    他有一种预感,只怕管辂运算的结果很可能是以日为中心,而不是以地为中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