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94章 千年基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与宗室的见面非常愉快。

    他事实上解除了将宗室圈禁在邺城的诏书,增加了他们的食邑,让他们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可以充裕地从事学术、文艺研究,不再每天提心吊胆,生怕有无妄之灾。

    除了暂时没有让他们当官。

    这是为将来准备的,现在还不具备条件。

    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奢望一步到位。

    但他的诚意很足,宗室很满意。

    见了宗室,跟着接见乡党。

    比起宗室,乡党的成份更复杂。

    除了姓曹的,还有姓夏侯的,姓桓的,姓丁的,乌泱泱的几百号人。

    台上已经坐了宗室,空间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登台,绝大部分人只能站在台下,依次接见。

    可是对曹芳来说,接见乡党比接见宗室更容易。

    对宗室的使用是一件很考验水平的事。既不能不用,以免政权的根基动摇,又不能给太多的权力,以免有人生觊觎之心。重用乡党,则没那么多顾忌,选择范围更广,用起来也更灵活。

    他为什么可以放心使用夏侯绩、曹兴等人?

    因为他们不是曹操的子孙,没有帝位继承权,权力再大也威胁不到皇权。

    而且这个时代地域观念重,天子重用乡党是天经地义的事。生在龙兴之地就是命好,其他人可以羡慕,可以眼红,甚至可以妒嫉,却不会有人觉得天子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换了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曹芳命文钦父子站在台下,许仪站在台上,什么也不用说,意思就很很明白了。

    只要你们有能力,不管是文才还是武艺,朝廷都会用,而且是重用。

    在无数来请见的乡党中,曹芳特地接见了几个人。

    其中就有许仪的从兄许仁。

    身为将军之子,许仁不习武,却选择了学文,很有代表性。

    一方面,这是家族的选择。

    文官比武将安全,死在战场上的可能性小得多。

    学文也比习武轻松,不用与士卒一起吃苦。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风气导致的结果。

    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使得世家权力大涨,有家世就可以做官,谁还愿意吃苦。吹吹牛逼不好吗,非要流血流汗,去拼命?

    何况流血流汗的还不如吹牛逼的有排面。

    总而言之,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或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实际推行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好在现在积弊还不算深,没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曹芳以许仁为典型,做了一番政策宣讲,对九品中正制进行了侧面批评。

    你喜欢读书,是你个人的选择,这没有问题。

    但是,想凭着读几本书,能拽几句子曰诗云就可以做官,甚至平步青云,那你就想多了。

    读书修心润身,只是为你将来从事其他事务打好基础,并不能代替专门的技能学习。

    你要从文,就要通晓吏道。

    你要从武,就要通晓武艺、兵法。

    坐而论道,吹枯嘘生,是后汉衰亡的原因之一,大魏不能重蹈覆辙。

    许仁被说得有些尴尬,却也不敢反驳,只能唯唯喏喏的应了。

    曹芳没有再说什么,以免许仁下不了台。

    他相信,文钦父子立功受赏,许仁一无所获,足以说明他的态度,谯县乡党会有所反应。

    就他而言,他还是希望谯县能出更多的名将。

    天下未定,名将才是根基,武力是最后的保障。

    只要基数够大,不仅会出名将,还会出文武兼备的名臣。

    ——

    一天的接见结束,曹芳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说了太多的话,嗓子也有些沙哑。

    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召见了??鸬椋??史训t遇刺的情报。

    ??鸺竽美戳苏偶┧突乩吹南?⒃??

    张缉的消息很简单,字迹甚至有些潦草,看得出是的匆匆忙忙的情况下完成的。

    曹芳让张华、郭深等人拿来地图,以及之前收到的公文,按顺序排列,尽可能将事件连贯起来,推演其中的真相。

    ??鸬橹?耙丫?隽瞬簧僮急福?芸炀湍贸隽私峁?

    从时间节点来看,费?遇刺是在他退回汉中之后,姜维还在陇右,但已经突破了邓艾的阻击,狼狈撤退。虽然没说刺客是谁,可是从张缉的语气中,有可能是姜维派来的使者。

    至于是不是张缉安排的郭氏子弟,就不好说了。

    不过这不重要,就算与姜维无关,费?遇刺,姜维也会受到怀疑。

    张缉会设法将他拖入其中。

    姜维有一个致命软肋:好养死士。

    养死士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会让人感觉到不安全,不是图谋不轨,就是睚眦必报。就算没有矛盾,也会保持三分警惕,生怕莫名其妙的被他干掉。

    所以养死士通常都是悄悄的,司马师如此,姜维也不例外。

    但姜维养死士的秘密早就被张缉掌握,只等爆雷。

    一旦这个消息公布,费?遇刺的责任自然会落在姜维头上。

    看完简报,曹芳沉吟良久。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后面如何发展还不好说。

    除非一切都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否则短期内对蜀汉用兵的可能性不大。

    而北疆的问题却必须立刻解决。

    “召中护军来。”曹芳拍了拍膝盖。

    ——

    仪式结束之后,等候宴飨的空闲时间里,钟会被一群年纪相当的人众星捧月地围着。

    作为颍川钟氏子弟,天子信任的中护军,又是这次东征少有立功封侯的文职人员,钟会当得起这个荣誉,也成了无数少女仰慕的对象。

    围着他的人有请教问题的,也有提亲的。

    王浑也在其中。

    他有一个疑问,天子接见宗室时,鼓励他们从事文艺研究,是否妥当?

    他没敢直说,只是隐晦的提到了汉灵帝的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招收的生员就是擅长书画琴棋之类小道的人,后来不少人都成了官员。因为没有经学背景,个人品德也不行,引起了不少争议。

    据说当年武皇帝和这些人接触不少,但这并非大道。天子处处效仿武皇帝,让宗室去研究这些小道,是不是买椟还珠,倒置了本末?

    听完王浑的担心,钟会放声大笑。

    他抚着王浑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处道,子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理一也。我等有家室之累,只能学而优则仕,以求俸禄养生。宗室衣食无忧,连仕都可以免了,不用来治学,岂不可惜?夫子名垂千古,难道是因为他官至鲁国大司寇吗?”

    王浑一声叹息,眼神复杂地看了钟会一眼,语带钦佩之意。

    “还是中护军明悉天子深意。以学问为根基,方能福泽绵长。世家如此,朝廷亦然。有那么多宗室子弟从事学术,将来大师辈出,大魏国祚焉能不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