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义军 > 第254章 收割机、插秧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向东现在只能指望通过研制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了。

    粮食生产中最费时的环节基本上是小麦和水稻的收割。

    为了配合小麦和水稻的收割,官府甚至专门设立了粮食收割假期,让各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和学校的师生放假回家,帮忙抢收小麦或水稻。

    另外水稻插秧这个环节也非常耗时。

    粮食收割和水稻插秧这两个环节,极大的制约了粮食生产的效率。

    李向东准备让机械研究所,研究畜力收割机和畜力插秧机,提高粮食收割的效率和水稻插秧的效率。

    在另一个时空的1820年,英国人布朗就发明了用马推动的收割机,大大的提高了小麦和水稻的收割效率。

    李向东也曾经看过有关畜力收割机和畜力插秧机作业的视频,虽然比不上现代化的机械收割机和插秧机,但却比手工劳动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至于这两种畜力机械的具体构造,李向东也不是很了解,没办法给出意见,只能靠机械研究人员慢慢摸索了。

    机械方面的东西相对来说要比电器类和化学类发明要容易一些,至少看得见摸得着,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只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实践,总有成功的一天。

    “小麦畜力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机械研究所的负责人罗新宇一脸疑惑地问道。

    “对,畜力收割机就是用牛或马作为动力,拉动机械装置收割小麦或水稻,水稻插秧机就是用牛或马作为动力,拉动机械装置实现自动插秧。这将是水力织布机和纺纱机之后,又一项造福人类的重大发明。”李向东解释道。

    “用机械收割小麦和插秧?好主意!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罗新宇两眼突然放光起来。

    “使用机械收割小麦或插秧,将会极大提高这两个环节的效率,如果研制成功,到时候一个人干相当于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的工作量。畜力收割机麦和插秧机将会是继水力织布机和纺纱机之后,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李向东开始讲述畜力收割机和插秧机的美好前景。

    “请院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的。”罗新宇对于畜力收割机和插秧机的效率深信不疑,以前谁又能想到水力织布机的效率是人工的几百倍呢。

    就在这时,一个蓬头垢面,满眼血丝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这个人正是李向东的小舅子叶康豪。

    李向东的侍卫们都认识他,也就没有阻拦。

    “院长,蒸汽机终于可以带动纺纱机了!”叶康豪一脸兴奋地说道。

    “真的?”李向东听到这个喜讯,霍然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走!带我去看看!”

    蒸汽机经过数年的研究,早已经能够连续运行,但输出功率始终不高,根本带不动纺纱机和织布机。

    叶康豪带领蒸汽机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不断地改进蒸汽机,今天总算有了新的进展。

    李向东来到蒸汽机研究所,发现在厂房中央摆放了一个巨大的钢铁机器,冒着阵阵蒸汽。

    这个蒸汽机比他预想的要大许多,差不多有一辆卡车那么大。

    “这么大!”李向东不由地咂舌。这么大的蒸汽机看来还不能移植到蒸汽船上,需要继续小型化才行。

    “蒸汽压力够了没有?”叶康豪向负责操作蒸汽机的技术人员询问道。

    “压力已经达到标准值,随时可以运行。”技术人员回答道。

    “好!开始启动!”叶康豪说道。

    “是”技术人员打开蒸汽阀门。

    “咔嚓、咔嚓…”

    随着一阵阵轰鸣声响起,蒸汽机不停地冒着阵阵白色的蒸汽,蒸汽机的曲轴慢慢地开始动了起来。

    咔嚓声由慢变快,最后定格在一个稳定的速度上。

    “不错,很有节奏感,很顺滑。”

    蒸汽机发出的轰鸣声,在李向东听起来不仅不觉得吵闹,反而觉得是那么的有韵律,甚至让他都感到有些陶醉,就像是一首工业交响乐。

    这就是工业之美。

    “现在一台蒸汽机只能带动一台纺纱机,力量还不是很理想。”两眼布满血丝的叶康豪在一旁介绍道。

    “这已经很不错了,总算能让纺织工坊脱离地形的限制,不用再依河而建了。至于性能问题,以后再慢慢改进。”李向东说道。

    “你们蒸汽机研究所算是立下大功了,蒸汽机成功将会载入史册,回头要你们举行庆功仪式。”李向东说道。

    蒸汽机的研制成功将意味着这个时空的中华文明将率先进入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机的不断改进相信蒸汽机的输出功率将会越来越高,以后蒸汽船,蒸汽火车相信很快就能实现。

    “谢谢院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也是在您的指导下才能够研制成功。”叶康豪得到李向东的肯定激动不已。

    李向东这才注意到叶康豪两眼惺忪,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估计为了改良蒸汽机,没有少熬夜。

    “你们辛苦了,这几天你们好好放几天假,回去好好休息一下。”

    “谢谢院长的关心!不辛苦。”叶康豪心中一阵感动。

    李向东回去后,马上指示纺织机械公司正式生产蒸汽机,应用到纺织工坊上。

    华夏大地工业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

    随着蒸汽机应用到纺织工业中,布匹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生产成本也极大降低。

    布匹价格也降低到合理的价格,老百姓们终于实现了穿衣自由。

    化学研究室也传来好消息,玻璃镜也研制成功。

    李向东拿到玻璃镜的成品,已经跟现代的玻璃镜相差无几。

    李向东马上指示工部成立玻璃镜工坊,大量生产玻璃镜。

    别小看这小小的一块玻璃镜,一块巴掌大的玻璃镜售价高达100白银,这可是当作高档奢侈品来售卖。

    而玻璃镜的生产成本却低得吓人,不到一两银子,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还可以降得更低。

    你还别嫌贵,全球就只有大华朝工部玻璃镜工坊一家能生产玻璃镜,别无分店。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决定商品的价格不仅仅是成本,而是独有性知识产权。

    拥有一块玻璃镜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富人们对此趋之若鹜。

    玻璃镜不止在国内售卖,更是向海外进行售卖,赚取海外富人的银子。

    这也让工部玻璃镜工坊挣得盆满钵满,极大的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