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义军 > 第446章 鲜卑利亚局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大华朝周边的局势平稳,非常难得的没有与西洋列强发生冲突,大华朝抓住这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发展经济,国内经济不仅从长期战乱中慢慢恢复过来,人口大量增长,甚至还迎来了婴儿潮现象。

    李向东一点也不担心人口过多,导致耕地不够的问题,大华朝现在占据了广大的鲜卑利亚地区和东大陆,这都地广人稀的地方,再多的人都容得下。

    再说了,还有澳大利亚还没去开发呢!那也是一片地广人稀的地方,只不过大华朝现在精力有限,还没有功夫去管理那片地方。

    与此同时,大华朝的工农业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应用,国内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随着农用机械的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同样的人口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

    农业化肥技术的发展,耕地亩产量也直线上升。

    农业的发展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可以用更少的农业人口养活更多的人,更多的人解放出来,转而去从事工商业和其他行业。

    国内形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国泰民安来形容。

    各边疆地区的移民推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东北地区、瀚海湖地区、东大陆地区人口快速增加,其中东北地区人口增加为迅速,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增加到三百多万人,东大陆地区移民达到七十余万人,就连瀚海湖地区的人口也增加到16万人,其中瀚海城更是成为拥有5万人口的城市。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罗刹国又开始不安分起来。

    李向东一直都认为,罗刹国跟大华朝迟早还会再有一战,罗刹国家是一个非常好战,热衷于不断扩张领土的国家,而且非常有韧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在历史,罗刹国在不断向四面扩张领土的过程中,也经常遭遇败仗,但总能迅速恢复过来,并再次卷土重来,凭借它屡败屡战的韧性,不断地蚕食邻国的土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终扩张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然大物。

    罗刹国刚开始的时候也曾经被北方强国瑞典干翻过两次,但罗刹国最终还是成功翻盘,打败宿敌瑞典,夺得了大量的北方领土和梦寐以求的北方出海口。

    “陛下,罗刹国在中鲜卑利亚北部地区不断增兵,大有再次大举南下,重新挑起战端的意图。”马天佑担忧地说道。

    “据鲜卑利亚方面传回来的消息,罗刹国成功地在北冰洋沿岸开拓出了一条海上后勤航线,保证了他们在中鲜卑利亚北部地区的补给,这也是他们想再次染指瀚海地区的最大底气。”李岩说道。

    “幸好我们的铁路已经修到了镇北城,相信很快就会修到瀚海城。极大的减轻了瀚海地区的后勤压力。”方鹏飞庆幸地说道。

    (镇北城也就是后世的乌兰巴托)

    目前北京—瀚海地区的铁路线,已经修通到镇北城(乌兰巴托),并部分通车,只是从乌兰巴托到瀚海之间隔着一条东萨彦岭山脉,需要开凿一条隧道,导致这一段的铁路,到现在还迟迟没有修通。

    不过北京到镇北城(乌兰巴托)的铁路的开通,已经极大缓解了瀚海地区的物资补给压力。

    罗刹国在中鲜卑利亚北部增兵,大华朝自然也不能示弱,也同样要向瀚海地区增派的兵力,这样一来给后勤造成了很大压力。

    “希望罗刹国不要在瀚海铁路修通前动手。”方鹏飞说道。

    “如果我是罗刹国主帅肯定会选择在瀚海铁路修通前动手。”李岩毫不留情地浇灭了方鹏飞的愿望。

    “是啊,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敌人会犯错,只能做好最坏打算。”李向东揉了揉额头,“估计战事难以避免了。”

    “另外,罗刹国已经全面换装燧发枪,缩短了与我军在武器方面的差距,我们在武器上的优势将不会像上次那么明显。”李向东继续说道。

    自从上一次罗刹国在跟大华朝的战争中失利后,罗刹国痛定思痛,进行了反思,认为武器方面的劣势是导致他们的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罗刹国进行了武器革新。

    他们仿效大华军,把火绳枪兵和长枪兵全部替换为燧发枪兵,大有再次重新跟大华朝争夺西伯利亚地区的架势,试图一雪前耻。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西洋强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武器革新,英国在推广燧发枪方面也非常彻底,他们甚至还学习大华朝大力发展蒸汽机技术。

    大华朝虽然一直严密封锁蒸汽机技术,严防外泄,延缓西洋强国在蒸汽机方面的发展进程,但英国人还是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了蒸汽机样机,并进行拆解研究,并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的蒸汽机技术。

    “我们在后勤上处于劣势,武器也不再占有优势,估计会是一场硬仗啊。”李岩分析道。

    “据前方传回来的消息,罗刹人在中鲜卑利亚北部驻扎的兵力估计有五六万之多,而我们在中西伯利亚地区只有3万余人,需要继续向鲜卑利亚地区增兵。”马天佑建议道

    “好,军务部马上再向鲜卑利亚地区再增兵2万。”李向东当即同意了马天佑地建议。

    “只是这后勤压力就更大了!”李岩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铁路虽然已经修到了镇北城(乌兰巴托),这一段路倒是可以通过火车运送物资,但从镇北城到瀚海地区需要翻越一座东萨彦岭山脉,这一段路程只能通过大量人力和畜力徒步运送,这对于后勤的压力很大。

    “如果他们真的敢挑起战端,我不介意把他们赶出中鲜卑利亚北部,以叶尼塞河为界。”李向东紧接着冷冷地说道。

    西伯利亚虽然寒冷异常,不适合耕作,但李向东绝不会轻言放弃。

    如果让他在苦寒的西伯利亚和富饶的东大陆之间做选择,他宁肯要苦寒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离大华朝更近一些,人也不多,容易把控。而东大陆距离亚洲大陆太远。

    真正的天高皇帝远,变数自然会更多,以后会不会像后世的美国那样从英国独立出去,那都很难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