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义军 > 第481章 大结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罗刹国沙皇得知中鲜卑利亚北部失守,气得差点吐血,本来想夺取大华朝控制的中鲜卑利亚南部,没想到反而被大华军夺取中鲜卑利亚北部。

    他气急败坏地叫嚣着要全面报复,于是倾全国之力派出15万大军对中鲜卑利亚地区进行反攻。

    大华军依托前线的各大城池,以逸待劳,牢牢守住叶尼塞河沿线,罗刹军一时难以获得战果。

    总体上来说,罗刹军比较擅长在冬季作战,在冬季的时候利用严寒的天气对大华军进行进攻,在夏季的时候进行蛰伏。

    大华军则恰恰相反,在冬季的时候以防守为主,在夏季的时候进行反攻,收复失地,甚至越过叶尼塞河,推进到叶尼塞河以西地区。

    就这样两军以叶尼塞河为战线进行着长期的拉锯战,就此进入长达数年的相持阶段,谁也占不到便宜。

    中鲜卑利亚前线远离大华朝内地,相对来说,大华朝的后勤补给压力更大一些,需要动员了上百万民夫运送物资,给朝廷的财政造成了很大压力,国内空有近百万的军队,却只能在鲜卑利亚前线维持十二万的兵力。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大华朝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筹备军费,甚至还在民间发行战争债券筹措军费。

    要不是大华朝人口众多底子雄厚,不然还真的可能会破产。

    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两国的战略平衡突然打破,胜利的天平向大华朝倾斜。

    因为期待已久东萨彦岭山脉的隧道打通,北京到瀚海城铁路终于得以修通,不用再征用百万民夫翻越萨彦岭山脉运送物资,得以节省出大量的军费,大华朝总算缓过劲来。

    有了铁路,前线的后勤补给不再是问题,财政压力大为减轻。

    大量的后勤补给和兵力通过鲜卑利亚铁路源源不断输送到瀚海城,然后再经过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水域船运到各个战场。

    李向东已经在考虑向前线增兵,以打促和。

    大华朝对于战争的态度悄悄开始转变,以马天佑为首的主战派建议大军向鲜卑利亚前线增派十万兵力,以打促和。

    方鹏飞甚至提议,继续向西推进,夺取鄂毕河以东地区,国界以鄂毕河为界线。

    以沈子衡为代表的主和派则建议见好就收,没有必要继续延长战争,减轻财政压力。

    两派各有自己的理由,争争执不下。

    就在这个时候,罗刹国派来了和谈代表,希望和大华朝议和。

    “罗刹国的鼻子也蛮灵嘛,知道我们的铁路建成了,这才想到要来和谈,早干什么去了?”马天佑不屑地说道。

    “罗刹国主动要求和谈,这是好事啊!正是结束战争的好时候,接下来就看能获得多少利益的问题了。”沈子衡极力赞成和谈,见好就收,尽快结束战争。

    “好吧!打了五年战争,耗费了不少国力,是时候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这件事由理藩部跟罗刹使者进行洽谈。”李向东倾向于跟罗刹国进行和谈,暂时结束战争,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谨遵圣命!”理藩部尚书白子仪领命。

    “前线的战事也不能停,作出准备向西推进的态势,继续给罗刹国以压力,以打促和。”李向东继续说道。

    “谨遵圣命。”马天佑领命。

    “可惜了,我们的铁路已经修通,正处于有利局面,完全可以再向西推进。”方鹏飞惋惜地说道。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先跟罗刹和谈,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现有的地盘。至于鄂毕河以东地区以后再说。”李向东不置可否地说道。

    其实他对于方鹏飞建议还是有点心动的,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目前先巩固一下现在已有的战果,以后视情况而定是否有必要继续向西推进,香肠要一点一点的切。

    理藩部尚书白子仪马上跟罗刹国和谈使者接触,进行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双方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讨价还价,两国最终签订了停战协议,以协议的形式划定了两国的边界线,两国以叶尼塞河为边界线,叶尼塞河以东归大华朝,叶尼塞河以西归罗刹国。

    自此大华朝终于正式把中鲜卑利亚北部也纳入到版图,大华朝成为有史以来国土面积最大的中原王朝,北接北冰洋,南至南海,横跨太平洋,也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甚至是歌功颂德,称颂当今皇上是一位雄主。

    不过内部却有一些“杂音”,希望当今陛下不要再折腾了,理由是好战必亡。

    “陛下,我朝十几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却在这一场战争中消耗一空,委实可惜啊!”户部尚书贺高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

    “也不是白白消耗的嘛,这不是把中鲜卑利亚北部也纳入到我朝的版图了嘛。”李向东一脸无奈,辛辛苦苦为国家打下这么一大片疆土,反而落下了埋怨。

    “可是这些疆土都是苦寒之地,不能拿来种地,反而还要派兵驻守,增加朝廷的负担,唉!”贺高一脸肉痛,眼泪水都要快掉下来了。

    “是啊!陛下,国土并不是越大越好,不能再一味地扩大疆域了,正所谓好战必亡!”沈子衡也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劝道。

    “爱卿言之有理,以后只要他国不来惹我们,我们也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守住和经营好现在的疆土就够了。”李向东口头承诺,其实他对于现在的疆土已经很满意了,再多了也不好管理。

    大华朝后期扩大的地盘很多地方短时间内没有增强国家的实力,反而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西藏、新疆、漠北、东北、鲜卑利亚这些地方都是亏本经营的,现在只是亏得没有那么多了,也就东洲开始停止亏损,处于不亏不赚的情况,也就是说整个国家全靠传统的汉地十八省在支撑。

    一旦国家出现意外情况,这些地方说不定反而会成为国家的拖累。

    英国、法国和沙俄也常年对外发动战争,他们怎么就没有因为常年征战而衰弱,反而越打越强大?

    因为他们把战果转化为经济实力!

    可是李向东不想像西方列强那样吸血殖民地,这样只会把那些地方推向对立面,走向独立。

    他的想法就是既不能被新国土拖累,又要保持对这些地方的掌控。

    国家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猥琐发展,把重心放在国内事务上。

    经济方面:大力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

    文化教育方面:继续推广新学教育。

    政治方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设,加强民意委员会对政府的作用,避免出现独裁政府,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安心做一个甩手掌柜和旁观者,治理国家事情还是交给职业政治家来做吧。

    军权方面李向东不仅不会分权,更不会放手,反而一直很注重军队的掌控。民政可以放权,军权一定不能放手,只要军权在手,谁都翻不起大浪。

    李向东在接下来在位的几十年里,一直在致力于完善君主立宪制度,让国家平稳发展过渡,把大华朝从一个封建国家改造成为稍微先进一些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全书完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