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义军 > 第223章 女真人的继位危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向东看着马天佑让人送回来的战报,豁然站了起来,大声叫好起来:“好,太好了,叶有为、姜继海真是好样的,天佑也是统筹有功,他们这次居然攻进了沈阳城,还把皇太极逼上吊了!哈哈哈...”

    “什么?攻进了沈阳城!还把皇太极逼上吊了!叶有为、姜继海二位将军真是屠龙勇士啊!”李岩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继而是羡慕,羡慕叶有为、姜继海等人立此大功。

    在场的众人也是一片哗然,大华军总算扳回了一局,前段时间大华军在中原大败而归,军中内部的士气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甚至还产生了一些悲观情绪。

    谁知道转眼间,大华军直接杀进清军的老巢沈阳,还把满清皇帝给逼死了,真是神级反转啊!

    “陛下在旅顺的布局真是神来之笔啊!直接打中了清军的七寸。”李岩由衷地感叹道。

    “是女真人太托大了,自以为野战无敌,就没留多少兵力在辽东,被我偷了家。”李向东淡淡地说道。

    

    皇太极被大华军逼死的消息传到京师民间,老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虽然不敢当街拍手称快,但都默默地关起门来悄悄地庆贺,并祭告死去的家人这个喜讯。

    要知道后金在数次入关劫掠的过程中,不仅劫掠了无数的钱粮人畜,还夺去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欠下无数的血债。

    在京师一个农家小院内,一位农家妇人领着一双儿女正跪在地上正默默地烧着纸钱,大厅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牌位,上面写着:亡夫陈大可之位。

    农家妇人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哽咽着说道,“夫君,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建奴伪皇帝皇太极已经被大华军杀死了,你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陈大可是一个普通的京师农民,在上一次后金入关劫掠时,不幸被后金士兵杀害,留下这位寡妇和一双儿女。

    在京师,还有无数这样的家庭在偷偷地祭告着无数被清军害死的亲人。

    

    李自成得知清军被大华军捣了老巢,皇太极上吊自杀,当即仰天长啸,“天助我也!狗日的清军也有今天!哈哈哈...”

    李自成好不容易才攻进北京做了皇帝,却被清军赶了出来,他自然是恨极了清军。

    “清军皇帝死的匆忙,还没来得及指定皇位继承人,想来清军会因为争夺大位而产生内乱,这正是我们发起反攻的大好时机。大华军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大顺军师牛金星捋着几缕稀疏胡须高兴地说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终于可以报一箭之仇了。”郝摇旗最近跟清军交手,连战连败,对于清军已经是没有脾气了,如果清军这个时候真的发生内乱,的确是报仇雪恨的大好时机。

    马大海、王威、徐惊天三人则是五味杂陈,当初不看好李向东山区包围平原的路线,觉得整天呆在山区打游击实在看不到前途,机缘巧合之下就投奔了大名鼎鼎的李自成。

    谁曾想到现在大华军如此的风光,看来还是自己没有眼光!

    马大海甚至还有一种自戳双目的冲动,如果当时一直跟着李向东,说不定被派去辽东的是他们三人的其中一两人呢。

    

    就在豪格赶赴燕京的时候,皇太极驾崩的消息也传到多尔衮那里。

    多尔衮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然后是一丝窃喜,机会终于来了。

    震惊的是大华军竟然真的能攻破沈阳,皇太极竟然没能逃脱,窃喜的是机会终于来了。

    曾有传言第一任奴酋努尔哈赤在死前曾经留有遗命给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由多尔衮继位。

    皇太极为了夺取大位,谎称努尔哈赤有遗命让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殉葬。

    最终皇太极在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几位兄弟的支持下,成功让阿巴亥殉葬,并夺取了大位。

    虽然皇太极对多尔衮还算不错,但多尔衮在心里还是暗恨皇太极的,皇太极不仅害死了他的生母,还夺了原本属于他的汗位。

    多尔衮当即带兵赶往燕京城,清军入关之后,燕京城是清军的第二政治中心,沈阳陷落之后,燕京则已经是事实上的政治中心了。

    在大华军围困沈阳之前,皇太极留了一手,把城中的皇室宗亲全部送往燕京城,不然满清的损失更大。

    多尔衮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跟清军内部的各位大佬进行商议,推选新的皇帝。

    皇太极死后,清军现在事实上形成了两大势力。

    一方是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势力,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掌握正黄、镶黄两旗的军事实力,支持他的人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满清重臣索尼等人。

    另一方是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的势力,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掌握着正白旗、镶白旗的力量,支持他的人有他的同胞兄弟英王阿济格及豫王多铎等人。

    其他人则是中间势力。

    相对来说现在多尔衮大权在握,军事实力更加雄厚一些,而豪格的军事实力虽然不如多尔衮,但他胜在出身好,是皇太极的长子,继承皇位也名正言顺。

    一众满清大佬齐聚燕京。

    英王阿济格及豫王多铎等人支持多尔衮继位。

    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支持豪格继位。

    两方一时相持不下,大有谈不拢就要兵戎相见的架势。

    多尔衮也曾想过靠手中掌握的兵权强行上位,但这肯定会引起内乱,但如果让豪格继位,他又不甘心交出兵权。

    最后多尔衮做出妥协,拥立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为皇帝,由他和右真王济尔哈朗辅政,待福临成年之后,当即归政。

    至于为什么拥立福临继位,而不是其他皇子继位,一方面是因为福临年幼,多尔衮辅政,他就可以继续掌握大权,另一方面据说是因为福临的生母跟多尔衮有一腿。

    满清的大多数大佬对此没有什么意见,这样既符合皇子继位的传统,又可以避免内部分裂,都纷纷赞成拥立福临为皇帝的提议。

    豪格虽然不愿意,但大多数都同意多尔衮的提议,他只得同意,形势比人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