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上门赘婿只想当咸鱼 > 第123章 小师弟大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远继续看着,张龙送过来的方子,当他看到盐的时候,刚开始还没什么,随着李远继续往下看,差点惊掉了他的下巴。

    小师弟说盐有很多种,不仅仅只有现在大家吃的海盐,还有井盐,池盐(湖盐),岩盐。

    小师弟详细写了这些盐,周边的环境,以及哪些条件下,会有这些盐的存在。

    每一种盐的提炼方法,小师弟都写的清楚楚。

    后面附着一份,小师弟的建议,小师弟建议,把大乾所有的盐,收归国有,在大乾各地设立盐司,由国家直接出售平价盐。

    所有卖盐得来的收益,全部收归国库,这样不仅国库空虚的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也能让老百姓吃得起盐。

    大乾的所有盐,都是海盐,掌控在几大豪门世家手中,这些年陛下为了盐的事,对这几家豪门世家多有忍让。

    这几家掌控盐的世家,近些年,仗着手里握着大乾的命脉,肆无忌惮,毫无敬畏之心。

    特别是最近几年,盐的价格是,越来越贵,很多老百姓,已经买不起盐了!

    小师弟说,先找到其他的盐,等这些盐产地的盐,投入市场了,就可以无形中直接打破,那些豪门世家垄断的局面。

    也可以找到合适的地方,制造海盐,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不起兵戈,就可以彻底解决盐的问题。

    李远激动的浑身颤抖,小师弟这份建议,要是真的可以实现,那就是功在千秋的功绩。

    自己身为户部尚书,管理着大乾的人口,土地,钱粮,深知现在大乾的老百姓,还吃不饱穿不暖。

    此举一旦实现,不仅可以让陛下,放开手脚对付董太师一党,还可以肃清吏治。

    国库充盈,不但可以改善民生,也能打造装备兵器,让大乾军队再不惧,四方蛮夷。

    渐渐冷静下来的李远,把小师弟的谏言,放在一边,看着手上剩下的纸张。

    小师弟建议陛下,手上有钱的时候,开一家钱庄,就像醉仙楼一样,开遍整个大乾。

    钱庄可以聚拢天下之财,陛下拿着这些钱财,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用钱生钱的办法,聚敛钱财。

    陛下可以直接通过钱庄,拨付军饷,赈灾款项等。

    一切需要从国库拨出的银子,陛下都可以通过钱庄拨付,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免除了一级一级的贪腐。

    李远看完,张龙写的所有东西,心里感慨,小师弟天纵奇才,小小年纪,不但学贯古今,文采斐然。

    经商更是难得的天才,从他手里出来的东西,哪一样不是,令人眼红的独家生意。

    那一样不是聚敛钱财,最快的生意!

    在政治层面,小师弟直接用商业手段,解决了运送军饷的难题,也解决了赈灾款项拨付缓慢贪污等问题。

    如此远见卓识的人才,难怪太傅直言,小师弟只是人生阅历,欠缺一些,其他方面已经比肩老师了!

    老师直言假以时日,小师弟的成就必定超越老师

    当时自己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太傅夸大其词了,现在看来,是自己小看小师弟了!

    李远沉吟片刻,对着门外喊了一声,来人。

    随从进来行礼,大人有何吩咐?

    收拢所有禁军,安排车驾,带上王成父子,连夜回京。

    马上飞鸽传书给陛下,请陛下调拨一千轻骑,马上从京城出发,接应我等。

    随从出去后,李远闭目沉思,小师弟这份建议非常重要,小师弟的安危,看样子也得重视起来了!

    小师弟如此大才,如果出了意外,那将是陛下的损失,是国家的损失。

    景傲雪看李远闭目不语,不知道张龙给李叔写了些什么,李叔看完,不但神情严肃,还下令连夜回京。

    李叔,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为什么要连夜回京?

    公主,有些事您不知道为好,今晚咱们连夜回京,路上需要日夜兼程,还请公主做好准备。

    请公主收拾一下,咱们待会就得走了。

    景傲雪见李远不肯说,也就不问了,自顾收拾东西去了。

    自己公主的名头,可以吓唬别人,在李叔这可不好使。

    张龙回到主院饭厅,岳父岳母和媳妇,已经在等他吃饭了,今晚的晚饭,吃的有些晚。

    张龙上前行礼,秦淑仪让他不用行礼了,坐下吃饭。

    女婿,为娘打算让管家带人先去府城,打扫宅院。

    让秦河和如意先去接手铺子。

    让花开和富贵去庄子上,安排春耕的事。

    让吉祥留在清河县,负责山庄上的事,秦江负责铺子的事。

    你看为娘如此安排可妥当?

    岳母大人,小婿有些粗浅拙见,不知岳母大人可愿一听?

    秦淑仪听女婿说有不同意见,满脸含笑,我儿有想法很好,你且说出来,为娘洗耳恭听。

    岳母大人,小婿方才细细思量,家里的产业,不外呼就是铺子,山庄。

    咱家的铺子,目前只有酒肆和豆腐坊,是盈利的,另外那个胭脂铺,最多只能做到收支平衡。

    咱们何不出售那个铺子,直接让小姑姑,去府城负责一家店铺呢?

    秦淑仪点头,女婿不说,自己差点忘了,夫君的那个堂妹。

    夫君那个堂妹她也不小了,虽然关系远,平时她也很少回府,只是待在铺子里。

    但她的婚姻大事,自己这个当嫂嫂的,也得过问不是,不闻不问,不说夫君不悦,外人也会指手画脚。

    女婿,你继续说。

    岳母大人,府城的三个铺子。

    小婿打算,还是按清河县的样子做,一个做胭脂铺,一个还是做酒肆,另一个做豆腐。

    秦淑仪点头,铺子的事,就按女婿你说的办。

    山庄的事,女婿你是不是也有打算?

    岳母大人,自古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什么时候富裕过?

    他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

    病了,没钱医治!

    死了,一床草席一卷!

    咱家的山庄,说到底还是要交给佃户,去种。

    如果种粮食,咱家多收租苦了百姓,少收租亏了自己,都不划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