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袁氏逆子,开局抢了甄宓! > 第0091章 厌战的圣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宁听到袁谭的问话,迟疑了一下,情绪黯然下来,轻叹了一口气才回应道:“我也没想到,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本以为可以就这样隐姓埋名的过一辈子了,却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

    随后,张宁开始详细的向袁谭讲述起了她的经历。

    十多年前(公元183年),张宁还是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她的父亲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因为她是童子之身,就让张宁成为了太平道的圣女。

    张角率领教众发动了黄巾起义,自封“天公将军”,带领部下主力在冀州巨鹿一带和汉军主力对峙,张宁也一直跟在军中。

    后来,张角不敌卢植,败退到广宗后不久就病逝,将张宁托付给自己的二弟“地公将军”张宝抚养。

    但很快,张宝在下曲阳又被官军击败,走投无路的张宝不忍兄长唯一的女儿跟着自己丧生,将张宁交给了心腹龚都,让他带着张宁逃离下曲阳,另寻安全地方隐居起来。

    龚都带着小张宁辗转多地,来到了兖州的濮阳,在这里隐居下来。

    十年来,他们以兄妹相称,只是务农生活,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前不久,曹操和吕布在濮阳发动战争,二人侥幸逃过战乱。

    曹操击败吕布,重新占据濮阳之后,他们也觉得可以恢复以前平静的生活。

    让张宁没想到的是,这天她和龚都一起砍柴归家的路上,遇到了一队官兵,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

    “龚都!”官兵头目无意中看到了路边躲避的龚都和张宁,发出了惊愕的叫声。

    张宁和龚都没想到会在街道上被人认出,尤其还是官兵,都吓了一跳,慌忙的想要闪避。

    官兵头目快步冲上前,仔细地打量着龚都,确认了他的身份:“龚都兄弟,真的是你。”

    龚都努力地回避着:“我,我不叫龚都,你认错人了。”

    对方却非常肯定地说道:“错不了,龚都兄弟,你好好看看我,我是徐和呀!”

    龚都这才仔细辨认着,也认出了对方,那人是张角的弟子之一,当初被派到青州一带,成为了黄巾小方的渠帅。

    徐和似乎意识到带着官兵和龚都在街上说话不妥,立刻向着部下们吩咐着:“你们先回去,我遇到了以前的老乡,我们要叙叙旧。”

    官兵们得令离去,徐和这才低声对龚都说道:“龚都兄弟,去你的住处说吧!”

    龚都知道自己已经被对方认出,推脱不开,只能点头,带着他和张宁一起回到了住所。

    到了龚都的住所,徐和却一直盯着张宁观察,毕竟当初他是张角的嫡系弟子之一,也曾多次见过张宁。

    尽管时过境迁,张宁已经成了大姑娘,但脸上的五官等细节还是可以分辨出来。

    徐和终于认出了张宁,发出了惊呼:“这,这是圣女?!”

    龚都赶忙摆手示意他低声:“徐渠帅,莫嚷!”

    徐和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唐突,赶忙住口,随后向着张宁跪倒参拜:“拜见圣女!”

    张宁赶忙伸手搀扶:“你快起来吧,我现在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民女,早就不是什么圣女了!”

    徐和很是尴尬,起身后向龚都询问,他们怎么会隐居在濮阳。

    龚都对徐和没有怀疑,将自己和张宁隐居的经过向徐和讲了一番,随后询问徐和怎么会成了官兵。

    徐和轻叹一声解释道:“当年三位将军相继过世,太平道遭到官兵镇压,起义也就宣布失败,我等也就在青州盘踞下来。”

    “前几年,我们趁着汉室朝廷混乱,董卓乱政与十八路诸侯作战的时机,又重新在青州起事,想要完成大贤良师的遗愿。”

    “我们一路从你看过青州杀到兖州,结果遭遇了曹操,被其击败,无奈下只能投降,成为了他的部下。”

    “这么多年,我们都不知道圣女还在人间,否则若是有圣女登高一呼,各地黄巾余部必定群起响应,我们何愁大事不成?”徐和说到最后,很是惋惜的叹息着。

    “我已隐居多年,只想过平静的生活,根本也不想做什么圣女,更不想再参与什么起义,这件事不要再提。你就当从来没有见过我们,快回去吧!”张宁听完徐和的讲述,却非常冷漠的拒绝了他,并下了逐客令。

    徐和无奈,只能低头离去……

    袁谭听着张宁的讲述,猜测道:“只怕是这个徐和回去,向曹操举报了你们的行踪,他才会派人抓捕你们吧?!”

    张宁点头,随即愤恨地说道:“正是。当天夜里,我和哥哥正在安睡,却被敲门声惊醒,是青州黄巾的副渠帅司马俱来报信。”

    “他说徐和回去就向曹操报告了我的存在,还故意夸大了我在太平道的地位,声称只要我登高一呼,就可以让天下黄巾归心。曹操当即就派他带人来抓我们。”

    “司马俱念及旧情,不忍我们被捕,就趁着徐和调动兵马的机会来偷偷报信,我和哥哥才得以逃脱,离开了濮阳!”

    “可那曹操却不肯放过我们,一路派人追捕,我们也是不断的用计规避,一路奔逃,才到了长社这里,险些被他们追上,幸好遇到了你……”

    张宁讲述完了自己整个的逃亡经过,最后忍不住又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你要想逃避曹操的追捕,应该是去往冀州、并州,去找那里的白波军、黑山军寻求庇护才对,怎么反而往南方跑?!”袁谭有些不理解地询问着。

    张宁摇了摇头:“如果我去找他们,势必就要恢复圣女的身份,跟着他们一起去造反,可我心里其实是特别厌恶杀戮和战争。”

    “十年前,我就跟着父亲和叔父们四处征战,我见惯了尸横遍野的样子,也亲眼目睹了黄巾军是如何烧杀抢掠,我从心里反感,甚至是害怕这种场面在我眼前出现。”

    “从小哥哥就偷偷教我武功,希望我长大以后可以重振太平道,完成父亲的遗愿,可我根本不愿意。”

    “我甚至不止一次的在心里质疑过父亲和叔父当年的起义是不是错的,为什么他们明明是打着拯救苍生的想法,却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呢?!”

    说到最后,张宁哀怨地低下了头,甚至已经有眼泪在眼圈中开始打转。

    袁谭理解地看着面前的张宁,一个只有七、八岁大的小姑娘,却每天都要目睹战场上的生死杀戮,在刀光血影中生存,这种刺激和摧残是足以让人恐恐慌,甚至崩溃的。

    他心里对张宁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其实她的遭遇又何尝不是普天下众多孩童的普通承受的?

    身处乱世,想要过安稳的生活,对于很多人都已经变成了奢望。

    “其实你父亲发动起义并没有错,想要推翻汉室的统治,改地换天,给民众一个全新的生活也没有错。”

    “他错在做大事不够保密,导致起义泄密,不得不仓促行动。”

    “然后完全没有计划性,起义军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互不救援。”

    “他对部下也缺少约束和管控,任由黄巾军烧杀抢掠,才会被官兵各个击破。”

    “只能说,你父亲有一颗拯救苍生的心,却没有改天换地的能力。”

    “起义开始后,他又缺少足够的管控力,才导致了现在乱世的形成。”袁谭相对客观地讲出了自己对张角的评价。

    袁谭的话,让张宁微微一愣。

    她想起了张角临终前的自我反省和叹息,意思和袁谭说的大同小异。

    她完全没想到,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竟然对父亲有着如此深入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

    这让从小失去父爱的张宁,对袁谭的好感提升了很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