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文明六:1901 > 296 迟迟推进不了的河南战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不治之症。

    而能够临床治愈尿毒症的唯一方法就是换肾手术。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手术有两个很大的弊端。

    而这两个弊端导致了手术的死亡率很高。

    一是肾源的难寻觅,二是换肾手术后的并发症太多了。

    前者自然很容易理解。

    上帝给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体。

    自然的,每一个人就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器官。

    因此,强硬的剥夺他人的器官以供自用,这就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抢夺的肾源往往是不能够匹配使用的。

    而在医学上,这种现象有个专有的名词——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排斥。

    当然了,找到了合适的肾源,病人也避免不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在换肾手术中,导致死亡的最大并发症就是属术后的病原感染了。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因为技术原因,换肾手术是成功率很低的。

    不过,缓解尿毒症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却是慢慢的被发现了。

    缓解肾衰的治疗方式叫做透析,而缓解感染的药物叫做青霉素。

    而这两者真正的被发现,被运用还得等到一战结束之后。

    但是,谁叫秦石璜早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呢!

    通过搬运基地的知识,继而通过指导伍连德等一大批的“赤脚医生”的研究,在1912年中旬,秦石璜把上面两者都研究出来了,而且还用于了实际治疗中了。

    不过,尽管青霉素成功的研发出来了,但这种依靠真菌产生的分泌物,因为产量小,提纯方式还很简陋,秦石璜只能够把它作为一种应急的救人方式。

    当然了,为什么巴医生会知道?

    原因很简单。在世界范围内,早在研究成功后,秦石璜就准备用青霉素等先进的药物去吸引一些科学家到成都了。

    而为此,秦石璜不仅是发报纸,还派了间谍到欧洲专门散播这类消息。

    俗话说“梧桐招凤凰”就是此中真意了。

    ~~~~~~

    北平,袁府。

    从德国人巴医生的房间出来,袁克定的脑子还是有点昏昏沉沉的。

    据巴医生所说的,老袁的病是因为长期的肾脏负担过重而导致的。

    换句话说,长期的肾劳累(常年累月的多次房事)和高营养的摄入(持之以恒的补品)都是导致老袁肾脏逐渐衰竭的诱因。

    不过幸好的是,现在的老袁的病症只是早期,还能够有缓解的方法的。

    而这种方法其实就在西南联合的医疗司内。

    西南联合的医疗司,这是在鼠疫之后建立的新的部门。为了保障医疗安全,秦石璜建立了以伍连德为首的医疗部门——西南联合医疗司。

    而除了监控疾病,防控疫病的职责之外,在秦石璜的“指导下”,医疗司还建立了医学部进行有关医学的研究。

    而这个医学部是被划分到了政德大学堂去的。

    对于高等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政德军校,还是政德大学堂,秦石璜都是不遗余力的投入相当大的财政资源,知识资源以及注意力的。

    而除了青霉素之外,无线电的发明,内燃机的改进等等都是政德大学堂的产物。而这一切的科技的进步,除了归功于老师和学生们的努力的研究之外,秦石璜的基地的知识搬运也功不可没。

    不过话说回来,随着秦石璜的注意力转到政治军事上去,这种科技飞速发展的势头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毕竟秦石璜没空余时间了。

    ~~~~~~

    河南,许州府,河南兵团前线驻地。

    号称是“铜墙铁壁”“人肉防线”的河南南部防线,在鏖战了近一个月之后,这个防线还是被李甲一的河南兵团给突破了。

    驻马店——汝阳——上蔡组成的铁三角,在失去了百姓的人肉的屏障之后,在李甲一的炮火和攻势下,这三座防线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在艰难的思想斗争下,再猛烈的炮火下,虽然损失了些无辜的人命,但是在九月底,铁三角防线正式被换上了旗帜,而近二万余人的镇嵩军也成了落荒之犬了。

    因此,在九月底,河南的南大门正式的向着李甲一打开了。

    但可惜的是,由于镇嵩军的肮脏战术,近一个月中,整个河南兵团都被拖在了河南最南部。而在这一个月内,河南都督张镇方竟然又建立起来了一道防线。

    相比镇嵩军的前线防线,因为张镇方调集了大量的百姓,调集了大量的物资,所以这道防线显得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硬实。

    因为布置在河南中南部的许州和汝州一带,这道防线也被称作“许汝防线”。

    1912年,十月2日,河南兵团的作战会议室。

    “我愿为此次攻势受阻承担所有责任,请兵团长责罚。”

    河南兵团的副兵团长,兼任河南防线副总司令,徐铠甲就前天的攻势的受阻作出了深刻的检讨。与此同时,他也汇报了相应的部署情况。

    坐在首座听取汇报的,赫然是刚参加完成都军事会议,坐船回到河南前线的中将李甲一。听着颓废的攻势,李甲一面无颜色。

    “许汝防线,我部15师攻打了近三天,只是推进了近五十余里。”

    最新的战况听起来很是“寒酸”。

    “行了,行了,废话就别说了。”

    面无表情的李甲一,抬手就打断了徐铠甲的自我阐述。

    “其实,打仗打到了现在。我是深刻的感觉到了一点。”

    站起来,缓缓地巡视了四周的军官们,李甲一突兀的把一份文件拍在了会议桌上,用平淡的语气说道:“每次前往成都进行军事会议,我都是很惭愧啊。”

    中涓行动过后,整个西南联合进行的一共有三个大方向的战斗。

    向北的西宁战役,向东的鄂省战役,向西的肃清战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向东的战役又分为了三个小方向的战役,分别是长沙战役,九江战役,以及李甲一所指挥的河南战役。

    而在这三场战役中,尤以河南战场的兵力最多,将领最多,编制最高。

    不过可惜的是,除了李甲一这边的战争之外,其他方向的推进都尤为迅速。

    湖南,刘湘率领的三个师推进到了长沙一线。

    向东,朱副旅长的一师一旅推进到了九江一线。

    而要不是秦石璜及时叫停东部和南部战事,估计南方战线就要推进到广西和贵州了,而东面战线要推平整个江西了。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北方的可是北洋军,东边和南边的都是一些杂鱼烂虾。因此,这不公平。毕竟北洋军有枪有炮,而杂鱼烂虾可是半数赤手空拳的。”

    不过,对于此,秦石璜只想说一句:“战争只有成败之说。一切抛开了成败的战争,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其他人都是前天,昨天,今天已经推进了几十上百里,明天要推进多少里路的目标的汇报,而我只能够他娘的汇报,我部仍然在鏖战。”

    李甲一尽管是一副平淡的语气,甚至乍看起来还有些愉悦,但是在座的各位师旅级的指挥官们都知道一点——这是火山爆发前的平静罢了。

    “鏖战,呵呵?”

    瘫软的坐在了椅子上,李甲一缓缓地接着说道:

    “防线坚固,工事易守难攻?”

    “北洋军第三师素质高,炮火厉害?”

    “天气阻碍进攻?”

    ........

    “其实,直到后来,在我一个独处之时,我才想明白了。”

    一副不敢让人直视的双眼缓缓地巡视周围,李甲一说道:“原因很简单。这其实就是我们能力不够罢了,其实就是我们攻不破曹坤的防线罢了。”

    没错,紧接着镇嵩军而来的部队是号称“北洋之龟”的曹坤的第三师和第五师。

    当然了,这个名号是曹坤为了效仿“北洋三杰”而自娱自乐的。

    不过,也许,大概,或许,在这场战争之后,曹坤的这个名号要名扬大江南北了。毕竟他是防住了西南联合军队近半个月猛烈攻势的第一个北洋将领,第一个中国将领。

    “因此,前天,我已经上报给司令部了,我请求支援。”

    坐在主位上,李甲一缓缓地把丢在桌上的这份文件的内容告知了。

    “兵团长,不可啊!”

    “兵团长,实在不行的话,让我们再带领部队冲一次吧!”

    ...........

    劝告的话语,不甘的泪水交织在这座会议室内,不过李甲一却是没发一言。

    从后世披露的徐铠甲回忆录中,在第十五章《河南战役》章节中,或许我们能够得知一些有关河南战役为何受阻的真正原因。

    1:兵员素质不行,士气低下

    (士兵大多数都是没打过仗的,反观参加长沙和九江的部队都是参加过武昌和西省战役的。)

    2:炮火支援不行,装备优势不行,地利不行。

    (以往一往无前的149mm榴弹炮,却是在曹坤的防线碰了壁,打不破依山而建的防御工事。同时在河南中部山区,装甲直属旅的机动性被限制了)

    3:敌人防线坚固,士气正旺。

    (曹坤本土作战,善于防守,兵员素质强悍,还打过徐州之战。)

    4:难民潮越演越烈,阻碍攻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