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文明六:1901 > 600 复杂的高加索地区斗争(莫斯科起义前兆)

600 复杂的高加索地区斗争(莫斯科起义前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沙俄,高加索地区。

    察里津,高加索地区最大城市的名字。

    当然,后世,察里津还有一个威名赫赫的名字——斯大林格勒。

    没错,察里津就是那个被誉为二战转折点的城市!

    “索契的起义号角吹响了,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1915年,布党被沙俄当局驱逐出境,被判为叛国组织。

    反而,因为妥协的政治立场,一根同生的孟党却被留在了莫斯科。

    但是,在中亚地区休养生息的布党却从未放弃过对沙俄精华地区的觊觎。

    毕竟,和擅长妥协的孟党不同,布党的领军人物都杀伐果断。

    整个1915年,布党将中心放在了中亚和中欧地区。

    也即是,后世的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地区。

    当然,放弃莫斯科,转而向沙皇统治力量薄弱地区发展的方针是中心方针。

    而这一方针也颇具成效,也为布党后来的反帝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进入1916年,沙皇逐渐向资本家和贵族们提起宰猪刀,沙俄内部局势陡然一转,混乱不堪。

    于是乎,在第三世界的帮助和国内不明势力的协助下,布党派遣了大量的政工和军事人员进入沙俄精华地区,组织新的反帝斗争。

    自古以来,沙俄的精华地区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莫斯科周边地区。

    第二个则是资源丰富的高加索地区。

    当然,和后世不同,沙俄的高加索地区是和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地区,中东的波斯地区接壤的,因此,高加索地区是民族矛盾盛行的地区。

    不过,对于在中亚经历过严峻民族矛盾的布党来说,布党高加索分党部在高加索地区搞布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可谓是如鱼得水。

    当然,建设和组织工作也波折迭起的。

    一开始,工作都是在农村落后地区开设的。因此,布党的推进速度很快,而成果也颇具成效。

    但是,等到了城市工作开始之后,高加索地区分部就面临了大麻烦。

    “这个月,我们在索契,在察里津,在第比利斯布置了不下十五次的游行起义活动,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甚至,因为起义筹划不全,我们的革命同志们还损失了近三成!无疑,我可以宣告,这三个月以来,我们在高加索地区的工作是过大于功的!”

    按照分配,布党的三号人物加米涅夫成为了主导高加索地区的党务,军务,政务的负责人。至于,一号人物伊利奇则是留在根据地,主导工作。

    而对于莫斯科的工作安排,二号人物托洛茨基便成为了主导者。

    对于1916年6月9月份的工作,加米涅夫沉重,宣布结果。

    当然,这个结果不仅是高加索党部共同得出来的,还是经由以伊利奇为首的布党高层的授意得到的。

    无疑,对于加米涅夫个人来说,这种评价让他内心痛苦。

    “既然,高加索城市的起义工作陷入了停滞不前。因此,总部意见,解散党部,放弃高加索地区党务,放弃一部分的城市工作,调配人手,前往莫斯科,支持莫斯科党部的工作。”

    在政治上,不怕做的不好,就怕有人对比。

    简而言之,当高加索地区陷入起义窘境之时,莫斯科党部的工作却将进行的如火如荼,而领导莫斯科布党工作的托洛茨基声势大涨不说,还迅速地向总部申请了大批量的干部们的支援申请。

    “加米涅夫同志,我想,我们不用丧失信心,毕竟,和莫斯科相比,高加索地区的矛盾实在是太多了。民族矛盾,边境矛盾,军事矛盾比比皆是。”

    顿了顿,来自第三世界,现任西联党党员,陈立农出声,鼓励道。

    “其实,在大秦早期,我们也面临过如此情况,而当时,我们的秦领袖却是见招拆招,不断开拓进取,最终,在秦领袖的带领下,大秦才顺利建立了。”

    似乎,陈立农想用自己国家的例子来鼓舞众人。

    但,加米涅夫只是拍了拍陈立农的肩膀,无奈笑道。

    “呵呵,你们的国家是好样的,布党和西联党一直都是好朋友。只是,伊利奇的命令,我们不得不听。但,这段时间以来,还是感谢西联党和第三世界对我们高加索分党的支持!”

    见状,陈立农还是拿出了一封信件,诚意满满说道。

    “先不用着急,我认为你们的工作暂且面临了失败,但是也不至于将高加索分部的力量全部撤往莫斯科。因此,我写了一封电报寄往了第三世界和布党,万幸的是,这份电报得到了好的回应。”

    ~~~~~~

    信件平平无奇,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改变了高加索分部的结局。

    亲爱的陈立农,亲爱的朋友。

    见字如面,看了你的信件之后,我竟然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虽然,这不可思议,但是,我不得不说,在反帝斗争和反殖民斗争的经验上,大秦革命者是远远走在了我们布党人的前列的!

    。。。。。。(内容省去)

    你的朋友,伊利奇!

    ~~~~~~

    其实,本来,陈立农是想要寄给布党对外交流部的,但是,没想到,这份信件阴差阳错的竟然到了布党一号人物伊利奇的手上。

    而更出人意料的是,因为这一封信件,伊利奇不仅咨询了大秦驻布党代表,而且还向大秦委员会请求了帮助。

    针对此,第三世界以及大秦国际宣传部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不撤销高加索党部,只缩小规模。

    “我。。。我。。。我真是。。。”

    哽咽着,加米涅夫都快要哭出来了。

    显然,陈立农的这份信件不仅改变了高加索分部的结局,更拯救了加米涅夫的政治仕途,甚至,从未来来看,要不是这封信件,布党即将面临倾覆!

    当然,后世人分析,之所以这份信件能够打动伊利奇,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陈立农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了高加索地区的复杂性,也相对完全的讲述了高加索地区工作的困难和未来前景。

    可以说,对高加索地区的未来,陈立农是抱有信心的。

    第二点,从各种角度,陈立农强烈质疑了莫斯科地区工作的真实性。

    当然,作为后来者,我们还是不能够理解伊利奇的心思。

    或许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谚语打动了伊利奇。

    也或许是“莫斯科工作进展只是空中楼阁”让伊利奇提起了警戒心。

    亦或许是,“不流血的革命真的是革命?”的反问让伊利奇重新审视政策。

    但最终,失败的高加索分部还是没能够被撤,仍保留了近百分之四十。

    至于,剩下的百分之六十则是全部前往了莫斯科,进行新的工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