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 第69章:武周代唐,代武者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亥时的更声响过,武旦终于回来了。

    此时,天上那轮血月已经慢慢隐去,回到东宫的武旦,也恢复了云淡风轻的神色。

    孩子们看到他回来,一窝蜂的围了上来。

    “父亲,您看见了吗?刚才天上有红月……”

    李隆基拉着父亲,指向天空那轮已经隐约不见的月亮。

    “天相之事,自有浑天监督管,你们不许再议论此事。”

    武旦声音冷峻,神色却有些动容,他知道孩子们都在担心他。

    如今幽禁东宫,每次母亲召见,似乎都像赶赴刑场,此时更是犹如劫后余生。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东宫之中,到处都是母亲和魏王的眼线,他可不想再被有心之人抓住什么把柄……

    “好了,不早了,都回去休息吧。”

    想到这儿,武旦驱散了众人。

    眼看几个郡王都回去了,只有年幼的小公主还赖着父亲,负责照顾小公主的牡丹,也只得陪着多留了一会儿。

    不过,两人倒是没什么交流。

    牡丹知道自己作为武承嗣的义女,武旦对她并不信任。

    于她而言,因为刘窦二妃的事情,对于东宫诸人,她心里总是有着一分亏欠之意。

    武旦如此冷淡对她,她心里反而好受一些。

    所以,平日里牡丹虽然在孩子们面前表现活跃,说说笑笑,在武旦面前却很是拘谨,从不妄言

    武旦一边逗着孩子,一边偷眼瞧了瞧牡丹。

    他不由的想起了母亲赐婚的话……

    在这个寂静的,温柔的,冷清的夜,他忽然有些心动了……

    其实,除了单纯的孩子们,在东宫诸人看来,住在春华宫的武牡丹,名为少傅,实则就是皇嗣武旦的妃嫔。

    如果他愿意,随时可以收了她。

    武旦原本想趁着小公主的依恋,移步春华宫,不过,他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转身回去了。

    自从窦妃去世,那个春华宫,他已经很久没有踏足了……

    ——

    东宫陷入了黑暗沉寂,此时的上阳宫却灯火通明。

    武则天正愁眉紧蹙,凝视着天上已经消散的血月。

    此时,那轮殷红的月,只留下一丝淡淡的红,就像被稀释擦去的血迹……

    “王监正,这血月之相,可有什么破解之法?”

    “启奏陛下,冬至乃一年中极阴之日,阴极之至,阳气始至,这血月又是极阴之相……”

    “我不要听你说这些废话,讲重点!”

    武则天长袖一挥,把王监正又吓出了一头冷汗。

    “月变色,如血光,国动荡,有灾殃。”

    王监正壮着胆子,终于说出了这几句话。

    其实就算他不说,众人也都知道,这血月是不吉之兆。

    只是这话以术语的形式从他的嘴里讲出来,似乎又多了几分神秘性和可信度……

    “姑母,每逢血月而生,必是战祸之时。咱们大周初立,不得不防啊!”

    武承嗣在一旁插话道。

    武则天的脸瞬间阴沉如水,她冷冷的瞥了武承嗣一眼,很不满意他的插话。

    转而,武则天看向王监正,继续追问。

    “王监正,你的意思,就是国有动乱?又有谋逆之徒?”

    “据史可鉴,应该是由下而起的夺位争战兵祸。”

    “可以预测战乱起自哪里?”

    “根据月相来看,赤色浓淡,在国之南。”

    “在国之南?”

    武则天若有所思,很久没有再说话……

    “姑母……”

    武承嗣还想插话,武则天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打断了他。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朕乏了,改日再议。”

    这一夜,武则天辗转难眠,那一轮赤色的月亮,就像印在了她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以至于整个春节也过得人心惶惶,元节的百官春宴上,武则天盯着文武大臣,似乎每一个都有反意……

    自己称帝后,最害怕的就是谋反,她怕李唐子孙,她怕权重大臣,她怕功高将领,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也时时防备……

    所以,只要听说谋反,她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如今,血月出现,难免又是一场杀戮……

    ——

    这一轮血月,映在了武则天的心上,也照进了洛阳民众的眼里……

    血月出现,天下大乱。

    一时间,民间议论纷纷,很快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流言……

    其中传的最厉害的,竟是一句谶言——代武者刘。

    谁也不知道这句谶言源自哪里,但武则天的耳目遍布朝野,很快,她就听说了这个流言。

    武则天大惊,急召武承嗣进宫。

    在古时,谣言谶语似乎带有一种神秘可怕的力量,冥冥之中,却能成功预言未来之事。

    君主对这种谣言谶语,通常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武则天自然深知其要。

    当年还是太宗当政,自己入宫之后,太白星经常在白天出现,民间又有谶言,说李唐三代后,女主武氏代之…

    也许,正是那“武周代唐”的谣传,才让她的心里一直存了称帝之意……

    可是,如今朝中刘氏一族并无势力,那东宫刘氏也早已被韦团儿所除,武则天实在想不出,这个“刘”所谓何人……

    “陛下,您还记得王监正说的,根据血月之相的显示,祸乱之初,在国之南吗?”

    武承嗣终于等到了机会,再次提及血月之相。

    “你是说……岭南?”

    “姑母英明。刘,可指刘氏族人,也可指流放之人。那岭南,流人众多,且多是李姓、王姓等元老贵族的后人……”

    “据侄儿统计,如今岭南及各地流放的大臣家族共有几万户,他们大多心存怨望,如果流人串通作乱,定会危害社稷。”

    武承嗣这一番话,立马戳到了武则天的心事。

    这些年,虽然杀了很多李唐皇族,可是天下仍然有许多忠心的臣民对李唐皇室抱有幻想,而那些流人多是反对自己,忠心李唐皇室的反臣。

    武则天对他们一直比较忌惮,也始终是她的心腹之患。

    想到那夜的血月,武则天更是坐立难安。

    于是,春节之后,她立马派遣酷吏万国俊为监察御史,前往岭南调查流人阴谋叛逆之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