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降落在清初 > 第106章 帝业初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645年中原大旱,饱受兵乱的百姓更加民不聊生,纷纷开始逃离家园。

    随着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安定下来,陕西周边各省的人口为躲避战乱开始向渭河平原一带迁徙。加上中原地区和湖北一带的战乱不断,加速了人口流动的速度和数量。从1645年四月到六月开始,不少的河北百姓向山西搬迁。而河南、湖北的百姓则开始向陕西西安一带出逃,从各个关口进入陕西的难民就有三十多万人。

    经过多日的路途的劳累,很多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都已经死在了路上,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没超过四十岁,幸亏这是在夏天,不然死的更多。这些人往往都是携家带口一起逃难。

    当然,这些人也没有什么财产,基本上就是一个包袱,两条腿。一个个浑身泥土,满脸污垢,面黄肌瘦,都是满眼的迷茫与无助,直直的看着前方,没有一点神彩。

    其实他们也并不太清楚陕西现如今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只是听说关中那边不再带着同00

    00样的希望,逐渐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绵延数里的逃难大军,走向传说中的西安。在潼关驻守的尚可喜,看到如此规模的难民,立刻将消息快马传到了西安,一是让大家做好安置难民的准备,二是请示叶布舒,是否要拦截后续进入潼关的难民。

    叶布舒收到这份奏报之后,也是感到很意外,如何解决难民问题是对自己治国能力的一场重大考验,成功不能败。

    于是叶布舒召集所有人来到自己的府邸,共同商解决办法,就连在潼关的尚可喜也被招到西安,一起参加进行商议。

    叶布舒见大家都到齐了,就首先发言讲明立场,他先告诉大家,只商议如何安置难民,不讨论驱赶,限制难民。

    他和众人首先确定了一个安置难民问题的原则,就是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只要逃难的人过了潼关来到陕西,就断然没有再赶他们离开的道理。虽然大家认可叶布舒对灾民的同情,但还是担心突然到来的难民,影响了整个西北的安定。

    叶布舒首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请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如何有效的分流这三十万难民。

    有多年处理政务经验的洪承畴首先开口:”王爷,这几十万人,必须要先把他们分开,不然,一件小事就能酿成大祸。”

    洪承畴说的对,难民聚在一起确实容易生事端,可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呢?

    洪承畴接着说道:“先从难民中挑选精壮男丁三万到五万人,把他们编入汉军营,调派到西安四周。这样最有战斗力的青壮年离开,就算有人闹事也会好控制的多。”

    釜底抽薪,这一招不错。

    “接下来,按难民原籍所在地,分散安置到西安周边不同的地点,再让陕西各州府上报可供分配的田地,按各州府田地的数量,将难民分流。”洪承畴估计做完这些事,至少能安置二十万左右的难民。

    ”好,这个办法立竿见影,行之有效,就请老师以本王的名义,命令各州府在十日内上报田地,不得延误。”

    “剩下的(难民)老夫就没办了,就看范大人还有什么好计策。”说完看向一旁的范文程。

    范文程听到这里,朝着洪承畴拱拱手:“洪大人哪里是想不出来,这分明是想给范某留口饭吃,既然如此,范某就不客气了。”

    “王爷,这些天来,属下带人四处巡查,发现西安一带虽然河流不少,但庄稼灌溉却很成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众多河渠年久失修,加上大小河路堵塞严重,导致无法引水灌溉田地,原本属下计划用几年时间逐一疏通修缮。既然有了这么多难民,不如就借着这个机会,让这些难民来做,这样他们既能有饭吃,还能有工钱拿,免的无所事事,招惹事端。

    只要有水灌溉,明年可增加增加数十万亩良田。这样一来明年就可以分田地这些流民了。”

    ”依本王看,不只是西安周边,就是陕西全境的河流也需要疏通,水渠也需要修复,同样也能增加良田。”

    尚可喜这时也开始发言:“王爷,如今春种已过,种其它粮食都来不及了,只有地蛋子(土豆)还可以,只要在八月下了地,难民这过冬的粮食就有了。”

    叶布舒这时才想到,现在已经六月了,分了田也来不及种庄稼,只有这个地蛋子能赶上一回收成,幸好这个时代土豆已经传入中国。

    可是又一个新问题出现了,一下子去哪里找这么多土豆当做种子?

    ”王爷不必着急,晋西北种地蛋子也有很多年了,加上大同一带这几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乱,百姓们在田里种的地蛋子很多。”

    没想到答案就在占据的大同,当年占领大同,保护了一方安定,自己的无心之举,如今为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真是天道循环,好人好报。

    “智顺王,你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快传本王令,让在太原的怀顺王耿仲明和在大同的陈永福,把大同一带的地蛋子有多少收多少,全都给运到陕西来。”

    ”本王也大方一回,出两倍的价钱收购。”

    叶布舒突然想起后世常说的一句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果真是至理名言啊!怪不得历代都要以农业为本,没吃的,都玩完。

    于是在叶布舒的指挥和带领下,一张陕西兴修水利的大图在慢慢展开,不断的夯实叶布舒的实力。有人,有粮就赢了一半了。

    新修水利的事情不是一两天能够做成的,而眼下迎娶蒙古公主的事情,却到了用指头数的时候。就在叶布舒和莫西蒙古两方面准备大婚的时候,生活在青海一带的和硕特蒙古部开始了异动。

    自元代起,在青海湖一带就生活着一支名叫鞑靼土默特的蒙古部落。所以也叫他们青海蒙古,在明末时,原游牧在新疆境内的蒙古族和硕特部,在首领图鲁拜琥的率领下,也进入青海。不久后,和硕特部征服了整个青藏高原,建立起割据一方的蒙古汗国。他们信奉格鲁派(黄教),并不断配合达赖喇嘛攻击其他教派。

    由于叶布舒攻占兰州后,准许远在莫西的蒙古特鲁厄部回迁河西走廊,这让盘踞在青海的蒙古和硕特蒙古部有了巨大的不安。

    于是他们内部对这桩联姻抱有了深深的敌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