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之乱世仁杰 > 第72章 青州困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幽州那边,刘封隔三差五开演唱会,二人转唱到飞起,青州这边的亲爹最近可是愁的不行。

    青州事态糜烂啊!

    青州多平原,只有在南部有连绵的山脉,在二十一世纪就是千佛山山脉和临朐那边的一群山,而这群青州黄巾,就是躲在这群山里跟官军打游击。

    而且青州这边一堆郡国,就平原郡和东莱郡属于刺史部管,而青州刺史龚景身兼齐国国相,其实刺史才是兼职,平时只管自己齐国国内的事,各个国相、郡守也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

    黄巾来了,连哄带骗把人忽悠去别的郡国,关起城门来只管自己没事。

    丝毫没管那些被黄巾嚯嚯的村庄,所以黄巾是越来越多。

    其实刘备来了以后也干了不少事。

    大军安顿好了以后,刘备下令关羽他们一边招募乡勇剿贼,一边招安黄巾军,因为刘备的仁名经过跑海的商人传开了,也有不少人投效,当年跟着关羽跑过一趟的李大胆,也拖家带口的来投奔。

    在青州作乱的黄巾贼,几个月的时间就被招安了近半,那可是五十多万人啊!

    基本上被迫从贼的黄巾都招安了,但是那些挑头闹事的真正黄巾贼,还躲在群山,或者在偏远地区,海边,跟官军打游击。

    打游击最无解!

    五十多万人,分散在青州各个地区,官军来剿,就跑,就化整为零躲。官军走了,就从各个地方聚集起来,继续打家劫舍。

    基本上每个县都得有那么一两万或者几千人的贼寇。

    这不就扯淡?打劫的快赶上良民的一半了!

    可是各个国相县令呢?直接关起城门来当看不见。除非城池被围了,才冒个头。

    气的刘备牙疼。

    这个时候,田丰献计:所谓堵不如疏,青州剩下的黄巾贼不愿招安,无非是手中有人命怕朝廷惩罚,或者没有田地耕种,逼不得已做贼。

    前者好办,自首者可承诺不杀,罚劳役抵罪,而且保证他们劳役的时候吃穿不愁。

    后者更好办,出动军队或者以工代赈招募的乡勇,建几个空村子,村子空着自然就有人进去住,其他村子有游骑和军队保护着,不会有人出来去空村子,那么空村子里住进去的人十有八九就是黄巾贼。

    其实主公仁名他们也知晓,只是出于朝廷的不信任才不敢从山里出来。既然出来了,那就好办了。

    到时候派军队保护着一员能说会道的小吏,给村民登记造册,也就算是招安了。

    田丰的计划挺不错,于是刘备就更改了剿匪计划,把新招的军队转变为生产建设兵团,建新村,开荒地。

    直到大汉中平五年二月,青州黄巾才算是基本平定,连老婆生了女儿都没有回燕城探望。

    但据说依然有一二十万人躲在山里不出来。

    刘备也拿他们没辙,由于青州还没有普及冬小麦,所以整个冬天地里都是空着。眼瞅着要春耕,就赶紧忙活春耕的事,这个事可绝对不能耽搁。

    幽州也在忙春天的事,为了让官学的弟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刘封特意在自己的田里拨了二百亩地,让大家熟悉耕耘,也抱着让胡族子弟熟悉熟悉耕作的心态。

    燕王大作两首悯农诗,让汉胡两族的子弟都双眼含泪,抿嘴不做声,只低头刨地。

    刘封:额弥陀福,罪过罪过,我这不是抄袭,我这只是借鉴~

    又过了几天,刘封组织大家进行了狩猎比赛,胡族的小子们大放异彩。

    组织这次比赛,主要是为了猎兔子。

    由于幽州近几年推广冬小麦,冬天地里也有青食,导致野兔不缺乏食物,泛滥成灾。

    这几年幽州人民不缺肉食,主要就是靠兔子,但是野兔太能生了,又不好抓,所以即使人们使劲吃吃吃,它们的数量也是连年剧增。

    要问为什么不好抓?

    是因为这年头抓兔子主要靠掏洞。

    兔子呐,狡兔三窟嘛,挖的洞还深!所以不好掏。

    还因为这年头还没有各种机关来捕捉兔子。

    铁贵啊,谁要是在野外扔一根铁丝,分分钟就被人捡回家。

    用麻绳做套索呢?

    兔子可以咬断的。

    所以总的来说,想解决诸多问题,还是得降低铁的价格。

    要降低铁的价格,就得提升铁的产量。

    要想提高铁的产量,就得改进炼铁的技术。

    刘封不会啊!

    他就知道吃!

    好在还有张子璇!

    请为我们尊敬的燕王妃致以崇高的敬意!

    即子璇纸以后,曲辕犁被张子璇改进出来了,从此田地得以深耕。

    独轮车被张子璇改进了,人们推货更加省力。

    现在,高炉被她带着一群工匠盖好了,当第一炉钢水倾倒进铸模里的时候,卢植扶着炉壁老泪纵横。

    天佑大汉啊!

    苍天有眼啊,让张角一直穷困潦倒!

    要是当年张角建起高炉,这会儿估计都黄天四年了!

    张角好几天没理闺女。

    有一天,徐晃跟刘封张子璇报告说,马原和诸葛渝两个人一直有事没事去高炉那里转悠,还经常跟高炉的工匠拉家常。

    这一下就提起了刘封的警惕之心,这俩人一个在户部当账房,一个是礼部蔡邕的副手,都跟属于工部的炼钢厂没有关系,他们去干嘛?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这是想去偷师!把高炉的建造方法偷了去,给家族!

    张子璇却对他们的行为嗤之以鼻,专业的高炉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制作成的,光他们偷师,顶多就是学个样子货。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焦炭。

    煤炭这个年代并不受人重视,称作涅石,烧起来有毒气,所以应用面十分窄。

    张子璇在涿郡设立的焦炭厂,就是从平城和寒城拉来煤炭,在涿郡炼成焦炭后再拉来燕城炼铁。

    在马原他们看来,焦炭跟涅石没有什么两样,就算把高炉建造技术偷学了过去,也建不起来,建起来没有焦炭,也炼不出好铁来。

    那也不能由着他们去探视高炉的秘密啊!今天能探视高炉,明天就能去窥探火药!后天就能去窥视张子璇的实验室!

    要知道,燕王曾下令,张子璇的实验室是燕城最机密的地方,除了刘封和张子璇,或者他俩带着人能进,其余人员无论是谁,靠近立斩,不问缘由!

    典韦和已成年的虎咆军忠诚的执行着这个指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