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农门帝师的科举之路 > 第437章 知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上午,一道道圣旨送到了六部处,六部尚书共同荣升一级。

    紧接着,六部中,都察院等处,诸多官员都被调离了岗位,进内阁的内阁,换部门的部门,一时间,可谓是迎来了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场大清洗。

    而此时的工部,工部尚书升内阁,工部左侍郎入都察院,只有齐温玉这个右侍郎还在原位。

    工部众人看着齐温玉,纷纷悟了。

    难怪当初先帝这么急匆匆的把齐大人调回来,原来是早有打算啊。

    可是这升官速度也太快了吧。

    御书房内。

    新出炉的六位阁老坐在殿中同皇帝议事。

    皇帝坐在上方,六人坐在下面,不禁给了众人一种,他们只是换了个工作地点办公的感觉,只不过是官位升了一级,待遇好了一点而已。

    “新任六部尚书,诸卿可有人选举荐?”皇帝笑问。

    户部尚书最先开口,他上来了,可是他的左侍郎还没有,人家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也该升职了。

    是以,他立刻举荐了自己多年的忠心下属。

    其他尚书见状,也赶忙跟上。

    到工部这,众人纷纷看向了工部尚书。

    工部左侍郎被调职进了都察院,荣升一级,如今最大的官员可不就是右侍郎。

    工部尚书深吸了口气,大义凛然道:“皇上,臣举荐工部右侍郎齐温玉。”

    此话一出,众人虽然心知肚明,可是心里也是特别的酸啊!

    这才多大年纪,就已经是尚书了。

    他们混到这个位置的时候,谁不是四十起步,又或者家世过硬。

    吏部尚书摸了摸胡须,嘀咕问,“齐大人今年多大年纪来着?”

    旁侧的兵部尚书立刻回道:“二十有七吧。”

    众人,“......”

    上方的皇帝轻轻一笑,“齐爱卿确实年轻啊!”

    才二十七岁,如此人才,瞧着身体也颇为康健,可见还能为大乾继续奋斗三十年起步吧。

    六人互相看了看,得,他们明白了。

    “皇上圣明!”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翌日。

    朝堂上,齐温玉等人在朝堂上被钦点为正二品尚书。

    文武百官卡看着不做声的六位阁老,纷纷闭上了嘴巴。

    韩子笙站在后面,眸中掩不住的笑意。

    这个好友真是交对了。

    秦宅。

    秦宜宁正同刚认识的御史家的夫人在说话,前院的婆子忽然急匆匆的跑进了院子,满是喜气的样子。

    “何事如此慌张,没瞧见夫人在会客吗?”秋容跑了出来低声呵斥着。

    前院婆子咧嘴一笑,福了福身道:“劳烦秋容姑娘给夫人报喜,刚刚墨管家差人来报,咱们家主君圣上钦点,荣升正二品工部尚书。”

    秋容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

    院子里,下人们都听见了。

    屋里正说话的二人也听见了。

    御史夫人赶忙恭贺道:“妹妹真是好福气,你家齐大人又高升了。”

    秦宜宁亦是喜不胜收,虽然齐温玉升迁可能性很大,但毕竟年轻,是以众人也不敢确定,如今旨意已下,已是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二十七岁的工部尚书啊,齐家人怎不欢喜。

    “赏,赏!”秦宜宁激动的吩咐着。

    旁侧的御史夫人捏着帕子笑道:“确实得赏!”

    “这么大的喜事,可得好好赏!”

    秦宜宁眉目间掩不住的笑容,“姐姐说的是。”

    齐温玉高升工部尚书,京城的风向瞬间变了。

    这位回京不久的齐大人正式进入了京城上层官员中,还是颇得圣心的那种。

    一时间,各家恭贺之声连连。

    而新上任的六部尚书,如今得了这么大的隆恩,自是撸起了袖子励志一定要好好干出一份业绩给皇帝看看。

    结束了舒适的秋日,天气渐渐变凉了许多。

    工部研制出的新型火炮也由新任侍郎吴岐山亲自送往了江州。

    皇宫里。

    齐温玉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往后面御书房走去。

    齐温玉进来的时候,皇帝正坐在小炕上下棋。

    “臣工部尚书齐温玉参见陛下。”齐温玉跪地高呼行礼。

    元武帝掀开眼帘扫了他一眼,轻轻点头,“起来吧。”

    齐温玉赶忙起身,恭敬的立在了一旁。

    元武帝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同朕说说吧。”说着,伸手示意他坐下。

    齐温玉也不客气,点了点头坐了下来。

    元武帝道:“你在折子中说,要加大生产海船的队伍,朕记得造船司前些年就已经扩建了。”

    齐温玉点头,“臣知晓。”

    元武帝闻言,挑了挑眉,好奇的看着他,“你可知再扩建得需要多少银子?”

    这两年,工部可是烧了不少银子啊。

    饶是元武帝再大方,此时也不得不慎重起来,毕竟只有自己当家做主了,才知道柴米油盐的贵。

    齐温玉道:“虽然如今咱们的船舰已经不逊于那些倭人,但毕竟海上作战经验还是不足。”

    “臣想着,我朝北方已定,唯有南方战乱不断,如今又开了海禁,是以船只一项最为重要。”

    元武帝轻轻一笑,眸光幽暗的打量着齐温玉,忽问,“怀瑾,你说大乾在朕的手中能恢复成昔日盛唐的风采吗?”

    齐温玉瞬间瞪大了眼睛,心中一凛,他就知道元武帝是不会安分的。

    “臣相信。”齐温玉赶忙道。

    元武帝笑了笑,摆手示意身后的福安带领着众人退下,片刻后,御书房里只剩下君臣二人。

    “怀瑾,你知道先帝同朕为何这般器重你吗?”

    齐温玉一怔,摇了摇头。

    “臣不知。”

    皇帝沉默了几息,说道:“先帝在时,朕同他便会时常提起你,说你跟朝中的那些官员不同,你的胆子很大,野心也很大。”

    齐温玉一怔。

    “你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敢想整个京城内所有文武大臣不敢想之事。”

    元武帝说着缓缓起身,走了两步,回头道:“同朕说说你真实的想法吧,这里没有外人。”

    齐温玉抿了抿唇,随后起身倏地对着元武帝跪下,“求陛下恕臣大不敬之罪。”

    皇帝转身看他,正色道:“卿畅言便是。”

    齐温玉点头,随即从南边倭人的形势开始分析。

    皇帝听着,眼底掩不住的欣喜光芒。

    饶太极殿上文武百官无数,也无一人是他的知音。

    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扩土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