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农门帝师的科举之路 > 第443章 离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殿内闻讯的文武百官哗然,江州打仗了!!!

    不少人都是茫然状态。

    唯有元武帝,喜不胜收。

    就在刚刚,他还在嫉妒自家老父能在史书上留下隆重的一笔,瞧,现在他的功绩就来了。

    他老父拓北方,那他就打南方!

    “吾皇万岁!”内阁钱阁老首先带头,行礼高呼皇帝万岁。

    其余人见状,赶忙附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江州出兵打仗他们已经不在乎了,谁让他们大乾是属于胜利的一方,特别是在经历过北方接连大捷的官员们,已然习惯这种惊喜操作了。

    尤其是户部,新任户部尚书笑的合不拢嘴。

    我军大捷,那便有缴获物资,军中有钱,户部的拨款便能拖上了几天了,许是军中都知道户部的德行,已然跟着北边学了,尽量自给自足,若是赚的多了,也会按规矩送部分到京城。

    内阁中,原户部尚书即现任阁老钱阁老甚是愉悦的摸了摸胡须。

    他们这内阁事情做的可比从前中书省的左右丞相舒服多了啊。

    北方无战事,南方有水军,国库充足,他们每日只要处理各地的政务即可,遇到事了问皇帝就行。

    “好,好!”元武帝激动道。

    福安已经将折报呈上,元武帝看完其中内容,满意至极。

    “沈从斌有功,南边水军有功,赏!”

    沈从斌出身武安侯府,勋爵子弟,皇帝封赏,这一下可谓是给整个京城勋爵门庭争脸面了。

    先帝时期,被衰弱的勋爵人家,再次开始蓬荜生辉。

    南边接连打胜仗,工部这里持续输出,有皇帝盯着,户部抹着泪支持银子。

    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快。

    转眼到了四月时分。

    倭人被大乾水军打的落花流水,最高兴的莫过于大乾的海商了。

    憋屈了两年,总算能出海做生意了。

    一时间,南边港口,热闹的很。

    而大乾附近海域的小国,也是纷纷夹紧了尾巴,对大乾海商的态度也是谦虚有加。

    海商们不禁感慨,果然强国无人敢轻。

    齐家书房里。

    齐温玉看着郑光远送来的书信,嘴角忍不住翘起。

    此时已是九月,出海去附近小国的海商已经回来。

    郑光远如今也是沉稳了许多,加上膝下两个孩子年幼,对自己的安全也是着重多了,也不似从前年轻气盛到处敢闯了。

    齐温玉对此也是满意的很。

    做海商,附近几个小国走走就成了,海上危险多,若是有个什么,让齐舒婉同两个孩子咋办。

    郑家底子厚,这些年又经营有道,已是顺州府有名的富商之一。

    钱财到了这等地步,已然足够了。

    毕竟物极必反。

    齐温玉看完全部书信,满意至极。

    南边的形势一直在他的预想之中进行。

    “咚咚。”外面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齐温玉抬头看去,只见秦宜宁拎着食盒笑眯眯的走了进来。

    “官人在看什么,如此高兴?”

    齐温玉起身上前迎她,接过了手中的食盒,笑道:“光远的书信,同我说了在海上的见闻。”

    秦宜宁轻点头,“妹夫回来了,那是好事。”说着,她将食盒中的汤羹拿了出来。

    “厨房给两个孩子做的,我给官人也盛了一碗过来,快尝尝。”

    齐温玉摇头失笑,“原来我是顺带的。”

    秦宜宁哼哼一声,“官人你平日里要上值,我就算给你准备也得有时间喝啊。”

    齐温玉笑着点头,“你说的不错。”他坐下来端起面前的汤碗,尝了一口,“不错。”

    秦宜宁挨着坐下,同他说起了正事,“秋闱已过,我瞧着过两日阿行的消息估计也到了,爹娘那里书信也送去了。”

    齐温玉喝着汤,“你安排便好。”

    秦宜宁颔首。

    二人正说着家里事,外头墨砚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对着齐温玉二人行礼后,赶忙道:“主君,宫中来人,皇上传您进宫议事。”

    此话一出,秦宜宁微诧。

    这时候,有什么事这么急。

    齐温玉也有些好奇,但还是放下手中的汤碗,起身道:“我进宫去。”

    秦宜宁点头。

    乾清宫的偏殿里。

    六位阁老,二皇子,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还有几位武将皆是各有所词,元武帝听的脑袋都大了。

    外头伺候的小太监轻轻的走了进来,恭敬禀报着,“陛下,齐大人到了。”

    元武帝闻言,眼睛一亮,赶忙招呼道:“让他进来。”

    殿中的众人互相看了看。

    谁不知道,皇上颇为喜欢齐大人。

    不过,这打仗的事,找工部尚书作甚。

    几位武将倒是欢喜了,工部尚书当初在北边可也是打过仗的。

    齐温玉进了殿内,恭敬的行了大礼。

    元武帝颇为温和道:“免礼,免礼。”

    “怀瑾啊,今儿个这事你也来听听。”

    齐温玉点头,“臣遵旨。”

    元武帝扫了一眼殿中众人,两方官员继续开始辩论。

    听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齐温玉明白他们这是在争论什么了。

    身为元武帝的知音,能得元武帝如此喜爱的齐温玉,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禀陛下,臣赞同韩将军所言。

    在场一半的人???

    阁老中的徐阁老赶忙道:“齐大人,打仗可是劳民伤财啊!”

    “我大乾如今国泰民安,如此不好吗?”

    “倭人已经被我们的大军打怕了,不敢再犯我朝。”

    齐温玉拱手道:“阁老此言有理。”他的话停顿了数秒,在殿中众人不解疑惑的目光中又道:“但,下官不赞同。”

    元武帝勾了勾唇。

    “倭人如今退了,那是因为我们的水军强盛。”

    “下官觉得,他们敢骚扰大乾疆域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唯有斩草除根,方能安心!”

    众人!!!

    齐王更是瞪大了眼睛。

    等等,他们刚刚商议的不是是否继续乘胜追击,拿回大乾的附属国吗?

    怎么工部尚书一来,就成了斩草除根!!!

    这倭人跟齐大人有什么仇?

    让温和的齐大人,一介文官说出了这样的话,即便当初的鞑靼瓦剌也没这样啊。

    在场众人默了。

    这就太离谱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