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农门帝师的科举之路 > 第500章 帝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内阁等人看着舐犊情深的场景,心中叹息。

    元武帝示意陈鸿熹起身,目光看向殿前跪着的几人,“几位爱卿都起来吧,你们都是朕最器重之人,不必多礼。”

    众人缓缓起身,恭敬道:“谢陛下隆恩,臣等惭愧。”

    元武帝面上露出了丝丝笑意,叹道:“转眼,朕在位二十六载了。”

    底下众人纷纷低头,垂下眼帘,恭敬聆听。

    齐温玉心中感慨,可不是,当皇帝在位这么久,也真是难得了。

    “朕近日忽有感触,觉得自己大限将至。”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立刻跪下,伏地高呼,“陛下万岁。”

    元武帝嗤笑一声,摇了摇头,“你们几个都是跟着朕许多年的大臣,怎的也爱说起了那些虚言。”

    众人,“......”

    话虽如此,可是君臣有别啊。

    “陛下只是偶感风寒,太医院太医皆是能手,想必不要几日,陛下便会身体痊愈。”王阁老斟酌道。

    元武帝听着,笑骂道:“你这个老东西,就爱说这些哄朕开心的话。”

    王阁老讪讪笑道:“老臣说的是实话。”

    元武帝哈哈笑了起来。

    片刻后,他正色了起来。

    “朕今日传你们来,乃是有重事相托。”

    在场众人纷纷神色肃穆了起来,恭敬聆听。

    “你们急着,朕驾崩后,由皇太子陈鸿熹继承皇位,朕已经留下诏书,尔等要遵从,此事交给王阁老来宣诏。”

    众人一听,再次跪下,王阁老的声音不知何时已经带上了丝丝哭腔,“陛下放心,老臣一定遵从您的旨意。”

    元武帝轻轻颔首,“交给你朕是放心的。”

    说完,他看向齐温玉,叹道:“可惜不能瞧见太子同长乐大婚了。”他的话语停顿了一息,定声又道:“皇太子陈鸿熹继位后,皇后人选须秉承朕之旨意,由齐家女为后,终生不可废。”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唏嘘。

    陛下心中对齐家果真是厚待有加啊。

    皇太子陈鸿熹闻言,伤心道:“父皇放心,儿臣与长乐很好,我们一定会携手一生的,您且放心。”

    元武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扭头目光慈爱的看着他,“记住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长乐将来是你的发妻,要善待她。”

    陈鸿熹抽噎点头,“儿臣谨记,”

    元武帝微微笑着看了他一会,转头正视齐温玉等人,开始下令,“太子日后登基,内阁阁老,齐温玉,王徽,海常山,成良骏为辅政大臣。”

    几人一听,赶忙跪地道:“臣等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元武帝见此,再次一一打量四人,随后安心的闭上了眼睛,几息后,他摆手道:“退下吧,朕累了。”

    齐温玉等人互相看了看,行礼告退。

    皇太子陈鸿熹则没有离去,寸步不离元武帝,“父皇,儿臣守着您。”

    元武帝微微一笑。

    “好。”

    元武二十六年四月十二,沉重的钟声自皇宫内传出。

    街道商铺挂上了白灯笼,京城一片悲凉。

    元武帝驾崩了。

    这位在位二十六载的帝王,勤政爱民,开疆拓土,任用人才,发展工业...

    后世史书上对这位元武帝的记载,亦是一代明君。

    随后,皇太子陈鸿熹在内阁四位辅政大臣的扶持下,正式登基,宣告天下,称太和元年。

    遵循元武帝旨意,年间百姓守孝一年即可,新帝遵循祖制,守孝三年。

    原东宫辅臣,齐温玉为正一品太傅,王徽为正一品太保,海常山为正一品太保,成良骏为从一品少师,四人辅政。

    转眼到了冬日,齐温玉位列三公,齐家众人却是未见一丝喜色。

    周氏病了。

    自从齐秀才过世后,周氏的身子便不大好了,这几年仔细养着,底下的孙辈日日陪着,这才一直撑着。

    前两个月,北地传来消息,周家三舅过世了。

    周氏得到消息,伤心不已。

    转眼过去,周家这一辈,只剩了周氏一人。

    齐温玉政务繁忙,无法前去,派遣长子齐长安,二房长子齐长清前去祭拜,以尽孝道。

    天气渐冷,冬雪降下。

    十二月冬日,周氏过世。

    齐家众人悲痛不已。

    京城百官皆来吊唁。

    齐温玉上书守孝,皇帝夺情,朝政颇多,还需仰仗太傅教导。

    先有国后有家,齐温玉哀呼,留京任职兼守孝。

    由齐温行带领下面子嗣扶棺回乡,同齐秀才合葬。

    齐家子孙,守孝三年。

    三年内,四位辅政大臣兢兢业业,稳固了陈鸿熹的帝位。

    转眼到了,太和四年。

    小皇帝终于脱了孝期,礼部官员上书,遵循先帝遗旨,与齐长乐大婚。

    同年四月初春,皇帝陈鸿熹册封齐家嫡女齐长乐为皇后,大赦天下,减三年赋税,告知海外。

    大婚那日,大乾外的诸多国家皆有来使,恭贺帝后大婚。

    随后,太傅齐温玉上书,恳求长子齐长安,二房齐长清,齐长平等外放。

    随后几年,齐家留在京城的唯有太傅齐温玉,国公齐温行,翰林院编撰齐长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