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鲜衣怒马当纨绔 > 第130章 无形的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简对萧建烨这位皇子并不是很熟,只记得他是个十五岁左右的小屁孩。

    嗯,跟自己年纪相仿。

    未及冠礼,并未封王。

    传闻这位皇子好诗文,喜爱游览名胜山川,不喜权谋,性格洒脱,无拘无束。

    因为他年岁尚幼,且性情率真洒脱,不涉朝政,所以满朝文武谁都没把他当成事。

    可是,大家都不自觉地忘了一件事,梁帝与夏侯皇后所生的嫡子有三人,分别是太子萧建成,琅琊王萧建功,再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萧建烨。

    按照嫡庶长幼来看,除了萧建成和萧建功,萧建烨也有资格争夺储君之位,原因无他,就因为他是嫡子。

    换句话说,萧建烨的身份和地位,比襄王萧?都高出一头,毕竟萧?是庶子出身。

    当然话说回来,萧建烨想要争下储君的位置,面对的敌人也不少,或许不参与朝政,纵马江湖,远离庙堂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

    “小时候妾身在皇宫院内发呆时,建烨经常偷偷溜出来找我,他想法猎奇,经常做出许多新鲜的物件哄我开心,跟他待在一起,妾身那颗冰冷的心,才有了一丝的温暖。”萧子蕙依偎在顾简的怀中,声音放得很低。

    “建烨这孩子,性格温和,不喜权谋,刚正不阿,待人真诚,说起来倒是跟你我的年龄相仿。”

    顾简将她揽得更紧了,轻声缓和道:“待他下次回京,我带夫人去宫里拜会一下。”

    ......

    翌日,劳碌命的初虞坐在大理寺内看卷宗时,载着太子和谢道成的马车,来到了大理寺前。

    大门外依旧像往常般宁静,衙役们见到太子车驾,连忙过来迎接并殷勤地引领着他们,进入了大理寺。

    太子与谢道成并没有跟初虞打招呼,他们四处扫视了一眼后,直奔大理寺监牢。

    到了朱字号前,牢头打开门锁后便点头哈腰地退了出去,太子与谢道成快速地交换了个眼神,只停留片刻后,便往里走去。

    不出所料,刚走到狱廊拐角时,一个面沉似水的老者,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此人正是大理寺卿郑充。

    狭路相逢四周的空气瞬间好似凝结住了,气氛阴暗又沉寂。

    郑充灼灼的视线看到太子后,当即脸上露出了苦涩的微笑。

    “太子殿下大驾莅临大理寺监牢,下官不胜荣幸,只是...殿下不打招呼就闯进牢内,似乎不合规矩吧?”

    太子笑意盎然地看着郑充,缓缓道:“我跟谢家主来看下谢寒,给他送些吃食便走。”

    说完,谢道成还将手中提着的竹篮打开,里面确实是香气四溢的饭菜。

    郑充的脸色有些铁青,他听出了太子的意思,不打招呼直接进监牢找人,这是不把他这个大理寺卿放在眼里啊。

    看这模样,多多少少有几分报复和示威的意思。

    眼角余光看到太子脸上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郑充心中愈发警惕起来。

    权衡利弊后,郑充决定对这个笑里藏刀的太子殿下客气些,毕竟两人的地位相差悬殊,鬼知道这货暴起后,会不会把大理寺拆了。

    “殿下来晚了一步,谢寒已经移交到刑部候审了。”郑充面色复杂,苦涩地笑道。

    “移交到刑部了,老夫怎么不知道?”旁边的谢道成惊呼道。

    “呃...就在刚刚...老夫将案宗证物全部给了刑部官员。”郑充叹了口气,继续道:“殿下和谢大人此时回刑部找人还来得及。”

    闻言,太子和谢道成的脸色顿时舒缓了不少,毕竟现在的刑部已经被太子完全掌控,谢寒到了刑部,犹如鱼儿进了大海,无罪释放只是时间的问题。

    “还是郑大人会办事,建成错怪了。”太子眼珠慢慢转动,笑着说道。

    郑充的语气透出深深的无力:“殿下下次来大理寺,麻烦让人禀报一声,就这么无故闯进阴暗的牢狱,我怕殿下会有危险。”

    “好,今日之事,是本太子欠考虑,叨扰郑大人了。”

    说完,几人拱手相对一礼,随即太子与谢道成转身离开了大理寺。

    待两人的身形消失在狱廊尽头时,初虞悄无声息地出现了郑充的身旁。

    “郑大人,就这样把谢寒移交给了刑部,不是坏了规矩么?”初虞皱着眉头,低声道。

    郑充叹了口气,说道:“是坏了规矩,可...那又怎样?有太子殿下在,大理寺根本保不住谢寒,与其这样,不如顺手给太子和谢家送个人情。”

    “可陛下和襄王那边...不好交代了啊!”初虞提醒道。

    “那也没办法。记住,皇子间的争斗,我们大理寺绝不插手,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谢寒已入刑部,就不关我们大理寺的事情了,接下来...坐山观虎斗吧。”郑充轻声道。

    紧接着,两人沉默无言,他们现在的沉默仿佛像一根被点燃了引线的火药桶,只等着它在静谧中爆炸。

    事情脱离掌控,无形的刀正在缓缓亮出。

    ......

    两日后,陈家再次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

    陈松的母亲,悲伤过度,因克制不住内心对儿子的想念,半夜自缢而亡。

    死前,她留下了一封遗书。

    遗书上写得很清楚,天道不公,官府包庇谢寒,太子出面对大理寺施压,逼其将犯人转交刑部,遂悲愤交加,以命死谏,求陛下主持公道,否则将死不瞑目。

    此消息一传出,太子便坐不住了,事情闹大了,这桩案子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且剑指东宫。

    谢道成也着急了,他很清楚这桩案子背后不为人知的内幕,无论谢寒是否有罪,此时的谢家已经一步步朝着深不可测的深渊逼近。

    民众的舆论顿时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传开,陈家陈松先辱后杀,其母亲悲伤过度,以死明志,然而凶手却从大理寺转到了刑部,稳稳地在刑部大牢蹲着,不知何年何月才会伏法。

    明眼人都知道,刑部已经不是天子的刑部,它已成为太子控制的棋子,这外人看来,无疑是一件令人愤慨的事。

    襄王的剑锋已经出鞘,太子该如何应对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