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红楼大相公 > 第757章 吃螃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们都是盐务官员,一位是盐运使!”

    “一位是巡盐御史。”

    “陛下将两淮盐务的重任落在你们身上,可见对你们是极大的信任,相信你们可以将事情做好。”

    “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两淮盐运使鲁德恭。

    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

    两位主管两淮盐务的主官穿戴齐整,头顶寒雨而来,入厅内,先后一礼,而后,立于说话之地。

    恒王轻抚着大肚腩,看向二人,微微笑语,刚才让他们坐下……并不坐下。

    站着说话,也不为影响什么。

    “……”

    秦钟立于一旁,默不作声,于林如海二人看了一眼,预提盐引之事,小胖子多有提及林如海密查。

    而这位盐运使……鲁德恭!

    并未多言。

    鲁德恭!

    年岁、身量同林如海相仿,相比起来,稍微壮实一些,也许是林如海近月来消瘦之故。

    绯服着身,束发乌纱帽,发丝齐整,明眸有神,颔下留有寸许,神容样貌亦是有读书人的气韵。

    观之,颇有气度。

    数日来,见过数次。

    盐引之事。

    他肯定知道的。

    预提盐引,盐运使定然要拍板,才能够施行,具体他知道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下官在任盐运使,日日朝乾夕惕,两淮盐务之事,未敢有丝毫懈怠,如此,方可以报陛下天恩。”

    盐运使鲁德恭,身穿一袭绯服,闻此,直接跪地深深一礼,语落深深一眼。

    “巡盐御史,在任数年,全赖陛下隆恩。”

    “陛下的嘱咐都记在心中。”

    “陛下的期待,下官一直铭记。”

    “未敢有丝毫懈怠。”

    林如海亦是跪地叩首。

    “都起来吧。”

    “你们做的怎么样?本王初到扬州,所知其实有限。”

    “今日召你们前来,就是随便聊一些事。”

    “鲁大人,如今盐运衙门的运库之中,还有多少存银?”

    小胖子摆摆手。

    “谢恒王殿下。”

    “运司衙门的库中银子?”

    “这……还有六十多万两银子!”

    “今岁的盐课,已经上缴,运库中的银子都是近月来盐引的税银,以及盐务衙门行署的一些银子。”

    鲁德恭缓缓起身,于此问,稍有所想,便是应语。

    “今岁发出的两百万张盐引,还没有全部被盐商提取完?”

    小胖子点点头。

    “殿下,去岁江南水灾,一些地方受灾,影响不小。”

    “而且,一些灾民受蛊惑,为生财聚利,多有参与贩卖私盐,以至于官盐在一些引岸都难以卖出。”

    “两百万张盐引如今还剩下数十万张没有被盐商提取。”

    “不过,盐课是不为影响!”

    鲁德恭声音沉稳,将个中缘由解释着。

    “既如此,今岁本王听说又有预提五万张盐引?”

    小胖子笑道。

    “殿下!”

    “这……,这是年初所为,去岁水灾,贩盐受到影响。”

    “今年江南风雨调顺许多,是以想着可以多卖一些,这也是惯例。”

    “那些盐商也是这样认为的。”

    “五万张盐引都被他们分完了。”

    鲁德恭再次解释着。

    “哦?”

    “被分完了?”

    “如今他们自己的盐都不好卖,如何会将明年的盐也提前支取?岂非……荒谬?”

    小胖子反问着。

    “殿下!”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盐商都不好卖。”

    “两淮盐务之地占据很大,有些引岸地方人口很多,对于吃盐的数目很大。”

    “有些引岸则偏远一些,人口不多,便是难以贩卖。”

    “盐商之中,有些盐商的盐引都用完了,是以,预提明岁的,这样的事情在盐商中多有常见。”

    “毕竟,如何将盐卖出去,是他们的事情。”

    “每个人的手段不一样,结果就是不一样。”

    “五万张预提盐引,便是如此。”

    鲁德恭继续详细解释着。

    “说的有点道理。”

    “五万张盐引,预提交税……十五万两银子吧。”

    小胖子瞅了瞅这位两淮盐运使,自己但有所问,他无不应语,解释的都很到位。

    “是十五万两银子!”

    鲁德恭平静道。

    “林大人。”

    “你为两淮巡盐御史。”

    “一应盐务,你也有所知。”

    “鲁大人所言应该没有缺漏吧。”

    小胖子视线一转,落于许久不曾有言的林如海身上。

    “回殿下。”

    “鲁大人所言,的确无缺漏。”

    林如海一礼。

    “鲁大人在任盐运使有四年了吧。”

    “也不短了。”

    “听说鲁大人多喜古玩玉器、名人字画,品鉴眼力多有独到,此事可有为真?”

    小胖子把玩随身玉带上的一块羊脂玉佩。

    “……”

    “殿下,下官闲暇之余,有些金石之趣。”

    鲁德恭神色一怔,低首又是一礼。

    “哈哈哈,盐务闲暇有些趣事,完全可以有。”

    “而且听闻鲁大人眼力相当独到。”

    “市摊之上,常有捡漏?”

    “有一次,还曾将一个摊主售卖的仿前明仇英的仕女图买下,后来品鉴之后,竟然是真品。”

    “其后,有人要花五千两银子买走,鲁大人都不曾理会?”

    小胖子笑道,别有赞叹。

    “……”

    “殿下,那次是下官的运气。”

    “运气!”

    鲁德恭又是一礼。

    “仇英的仕女图,传世之作本就不多。”

    “京城之内都没有几幅。”

    “接下来有暇,本王还真想要去见识见识。”

    小胖子摇摇头,握着手中的玉佩,行至上首宽大的座椅上,站了一会儿,还真有点小累。

    “殿下!”

    “今日雨日,若可……下官待会派人将画作取来,请殿下品鉴。”

    鲁德恭忙道。

    “哈哈,你的心意本王领了,今日估计没有空闲之刻。”

    “上午见你们,下午还要见那些总商们。”

    “喝茶!”

    “盐务上的事情,本王还有其余事情要问你们,都坐!”

    “喝茶!”

    “小神医,你也坐!”

    “都不要拘束。”

    小胖子从侍女手中接过茶水,看向鲁德恭二人,指了指左右的座位,于某人亦是看了一眼。

    ……

    ……

    “当年父皇将身为户部郎中的鲁德恭选定南下为两淮盐运使,其中一个缘由便是鲁德恭在京城素有清名。”

    “想着他可以将盐务的差事办好,四年来,盐务的确没有差错,可预提盐引的事情,也几乎没有处理。”

    “仿佛直接忘记了。”

    “而今,扬州之内,清名卓然。”

    “只是……清名虽好,于盐务并无相连。”

    “相对于鲁德恭,林如海……你在为盐政,父皇夸赞你不少,语你初心未改。”

    半个时辰之后。

    盐运使鲁德恭离去。

    林如海则留了下来。

    看着林如海此刻清瘦无比的模样,小胖子不自觉拍了拍自己的大肚腩,自己应该有林如海两个重吧。

    “回恒王殿下!”

    “数年前,下官离京前,陛下曾亲自嘱咐盐政之事,至今未敢忘却。”

    林如海颔首一礼。

    “这一点很好。”

    “给!”

    “这是本王即将到达扬州府前,陛下于我的密折文书。”

    “你可一观!”

    “毕竟,一些事情都是因你之故。”

    小胖子赞誉。

    说着,行至厅侧的一个高几处,那里有一个扁平木盒,直接打开,取出里面一份表皮淡黄色的折子。

    打开扫了一眼,便是转身行至林如海跟前。

    “陛下!”

    林如海跪地一礼,双手将密折文书接过。

    “殿下。”

    “似乎一切都准备好了。”

    秦钟多有诧异。

    本以为小胖子协助林如海处理预提盐引之事,会很复杂、麻烦、耗费时间。

    但是。

    从眼前而观,小胖子了解的讯息相当多。

    林如海!

    他数年来密查了不少讯息,都有汇总。

    “多亏林如海之力。”

    “若是本王来这里处理,那就艰难了。”

    观林如海正在一览密折文书,小胖子点点头。

    “鲁德恭!”

    “枉负圣恩,沽名钓誉。”

    “扬州之地,虽有清名,虽不曾贪墨财货,却……另辟蹊径,多有收集金石古玩、名人字画。”

    “以他一年数百两银子的俸禄,如何可为?那些名人字画,随便一幅就是数百两、数千两。”

    “这里的盐商倒是会想点子。”

    “捡漏?”

    “扬州之地,名人大家那么多,卖画的一个比一个精明,仇英的真迹就那么巧出现在他面前了?”

    “他倒是经常捡漏了。”

    “本王刚才已经提点他了,如果他有心觉悟,今日当有所动。”

    “否则,自取其辱。”

    “一边在朝廷面前取巧,一边在盐商面前取巧,天下间的便宜都要占完?”

    小胖子冷哼一声。

    “殿下!”

    林如海将密折文书看完,双手托着递还。

    “你的身子既然无碍了。”

    “那么,本王会协助你处理预提盐引的事情。”

    “江苏之地,扬州之地,无论是谁……都拦阻不了。”

    小胖子接过密折文书,直入主题。

    “……”

    “殿下,虞家该如何?”

    “预提盐引的事情,之所以可以查的清楚,虞家老爷子出力不少。”

    “否则,单凭我个人之力,多有艰难。”

    “而虞家,当年也涉及其中。”

    “后来,季家的人也有寻来,也提供了一些名册、文书。”

    林如海沉吟。

    并未直接应下,说道另外一些人和事。

    “密折文书之言,本王协助你处理预提盐引之事,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虞家!”

    “国朝定鼎,出力不少。”

    “然,功是功,过是过。”

    “至于季家!”

    “小神医去岁于本王说过一句话,本王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天下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和毅力的,第二个吃螃蟹的,就有些东施效颦了。”

    “林如海,你觉得呢?”

    握着密折文书,将其在林如海面前晃了晃。

    如何处置,在林如海。

    自己不会插手。

    当然,自己也有一些看法和观点,是否听从……就看林如海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