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之汉起辽东 > 第102章 新的教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涣在书院和众人商议到深夜,才初步敲定下了教育问题,接着就是教材问题。

    最后还是司马微提议,每个人都按自己所长编写一份教案,到时候大家集思广益。

    众人纷纷点头,接着都在书院里面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学院开始上课,刘涣几人出了书院就回了襄平城,回到刺史府内,刘涣思考着教材的问题。

    现在的教育顺序是,启蒙完成后就开始读《史籀》《苍颉》《训纂》这些,能通读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孝经》《六甲》《论语》,学完这些后继续开启新的学习之路。

    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大汉的后续教育就转到了《史记》《汉书》《新语》这些上面。

    再接着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和《左传》、《公羊传》和《?b梁传》三本对《春秋》的注解!被称为“三传”。

    最后才是按自己的喜欢学习一些其他书籍,比如喜欢儒学的可以继续研究“五经”,对历法、算术感兴趣的可以学习《甘石星经》《天文气象杂占》《周髀算经》这些。

    喜欢兵法的会学习《六韬》《司马法》《尉缭子》等,也有主修法家的,学习《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合称“汉律六十章”,后来经杜周、杜延年解释的汉律,被称为“大杜律和小杜律”。

    如果按这套教学方法,一个孩童七岁入学启蒙就要三到五年,一直到学完“五经”和“三传”已经二十四五了,再深入学习一些其他的就更需要时间了。

    要想办法缩短启蒙的时间,仔细想想后世的启蒙法,汉语拼音?这个算了,不太敢用,怕把整个中华文明给带歪了,毕竟在某个时代就有人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汉语拼音。

    再想想还有什么!《三子经》不合适,这个是宋以后才有的启蒙读物,现在用就会删减很多,思来想去也就两部符合现在的情形《弟子规》和《千字文》了。

    启蒙有了那么其他的呢?小学的语文教材就选《孝经》《六甲》《论语》这三科,在数学这方面要下功夫了,《周髀算经》这个太高深了,明显不适合小孩子。

    只能自己编写了,随即一部名叫《数学》的书新鲜出炉了,刘涣没有采用后世的阿拉伯数字和符号来代替,而是直接写的汉字“一二三”和“加”“减”“乘”“除”。

    看完自己编写的《数学》刘涣很满意,随即又开始编写中学的教材《数学》最后是大学的《数学》的编写,刘涣一直到五天后才编写完成。

    接着开始编写起中学和大学的新科目《物理》和《地理》,生物和化学刘涣表示哪个不是现在就能玩的转的,以后再说吧。

    中学和大学的语文教材刘涣还是打算沿用儒家的书籍,只是从中学以后教授的科目多了几科而已。

    这天刘涣还在书房编写教材,许褚来到书房,看着眼窝深陷头发乱糟糟的刘涣,抱拳道“主公!你已经好几天没出门了啊!”

    刘涣听见声音抬头看了一眼许褚,道“仲康啊!不是说过了吗,没人的时候叫我大哥就行!”

    许褚赶忙摇了摇头,想起了程昱那张脸,程昱曾经严肃的告诉自己,现在自己和刘涣君臣有别,这个大哥的称呼不能再叫了。

    看着许褚陷入了沉思,刘涣也没管他继续低头写着教材。没过多久刘涣写完了所有的教材,当即伸了个腰。

    许褚听见响动回过神来,刚要说话,刘涣就摆了摆手道“好了!仲康,没事了,我都忙完了,你去叫王开父子给我弄点好吃的,今天我们两兄弟喝一杯!”

    许褚转头就出了书房,刘涣对着外面喊道“来人!”

    门外两个侍女走了进来,刘涣开始沐浴更衣,等刘涣出来,王开父子已经做好饭菜了,刘涣招呼许褚坐了下来开始了这大半个月来吃的最安心的一顿饭。

    第二天,刘涣起身洗漱完毕,来到前厅开始处理堆积的政务,接近中午才处理完成,随后叫来孙乾收拾文书,传达命令!

    中午刘涣来到了书院,听学子说郑玄和蔡邕几人都在藏书楼里面,刘涣进去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的摆满了二十几个柜子新式的书籍,而不再是竹简。

    二十几个书柜都是一些常见的书籍,是郑玄和蔡邕贡献出来的,从游记、杂记到各地方地志都有一些,一楼因为都是杂书可以借出去读,就没有设立看书的桌椅。

    二楼的书柜就比较少了但也有十几个书柜,大多是一些如《论语》这类常规学习书籍,设立了几排长长的凳子和桌子,学子可以挨着坐下四五十人,当然也可以借出去读。

    三楼也不差十个书柜,放的多是一些当代的著作,和一些注释类书籍,也设了差不多二十个位置,但都是独立的书桌。

    四楼的书柜就少的多的只有四个,放的是一些巨作和名家注释和一些私人收藏,也设有十个可以看书的桌椅。

    在最上面的五楼放是几人的最珍贵的私藏,一些绝世的孤本或者传世的巨著这类的,上面现在就摆了五套桌椅。

    刘涣在五楼找到了郑玄三人,此时的三人正小心的捧着书籍在观看着,不时的扶着长须连连点头,要是在配上一个白色的茶瓷缸和老花镜,妥妥的一幅老学究的做派。

    整个藏书楼里面的书,早在书院还在建设的时候就已经在开始印刷了,郑玄和蔡邕的贡献差不多占了整个书楼的百分之九十还多,这就是积累啊!

    蔡邕虽然只带了不多的几车书,但大多是孤本和巨著,后来也口述了不少书籍让人印刷成书籍。

    说起茶,好像长白山就有两种一种叫茶条槭茶的,另一种叫刺五加茶都是不错的名茶。可惜后来绝了,不过这个时候应该会有吧!等有空派人去找找看。

    刘涣看几人看的入迷,轻轻的走到一旁坐了下来,透过五楼的窗口整个书院净收眼底,太子河从书院绕过向南而去,而且还能看见不远处的襄平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