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八年 > 第39章 得享太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看着叶向高说问道,叶爱卿有何意义,朕倒想听听。

    回禀陛下,所谓文武,文在先,武在后。何况纵观历朝历代,不论文武还没有谁能立碑太庙之前和灵位得享太庙的。陛下怎可将士兵的灵位立于太庙则殿。立碑于太庙之前。陛下置满朝文臣于何地?

    其实朝堂上很多文臣都是这么想的。包括范景文等保皇派。在古代呀文人图的是名。武人图的是功。不管他们怎么忠于皇帝。内心始终觉得比武人高一头。

    要是让武人太庙前立碑。灵位得享太庙。那功名二字不都被武人占去了吗?文巨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这事要是答应了,文臣以后在武将面前都抬不起头。

    要知道,太庙可是供奉自太祖以来历代驾崩先帝灵位的地方。可以说是整个明朝的精神信仰所在之地。能在这种地方立牌位,立碑是何等的荣耀。一向把名看得比命还重的,文臣怎么可能同意。叶向高,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罢了。估计这满朝文臣没有一个会同意。

    左都御史杨涟,出班说道,陛下臣赞同叶大人之意。紧跟着,就连范景文,蒋德景,郑三俊等文巨之首都站出来附道,臣等也赞同叶大人之意。

    反正就是皇帝你给士兵发抚恤金。我们答应。但是要给武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立牌位。而且还是在太庙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地方。那是万万不能同意的。这不是在打全天下闻人的脸吗?所以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只要是文臣都不答应。给阵亡将士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立牌位。

    崇祯看着朝堂上这一群文臣。心里忍不住骂道一群腐儒。要是只有叶向高一人站出来反对,自己还可以拿捏对方。可是一群人都站出来只要是文臣有一个算一个。其中还包括自己看重的重臣。

    崇祯坐在龙椅上想了想。接着说道,诸位爱卿先不要急着得反对。诸位爱卿反对的原因朕也知道。你们是觉得文人没有机会位列其中才反对。

    可朕并没有说不允许文人位列其中啊。只要满朝文武都视你为为国为民的英雄。无论文武,皆可得享太庙。这样诸位爱卿没有异义了吧。

    下面这帮文臣互相对视似乎在琢磨什么。还是叶向高站了出来。启奏陛下,武将可以上沙场报效国家,得享太庙。我们文臣朝堂上哪有这样的机会?明显是武将的机会更大一些。

    崇祯听了这话笑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叶爱卿也可以上沙场报效国家呀。叶爱卿要是为国尽忠了。朕也会让你得享太庙。不上沙场也可以。只要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也可以位享太庙。

    诸位爱卿这回没什么异义了吧?确实没有反对的理由了。这回皆大欢喜。满朝文武,齐齐跪地。吾皇圣明,功盖尧舜。就是一顿彩虹屁。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义,工部就抓紧时间动工吧。竣工之日把罗汝才,刘宗敏,郝摇旗,三个贼首带到太庙前祭旗。微臣遵旨。

    内阁的诸位爱卿下朝之后到御书房,朕有事与爱卿们商量。臣等遵旨。

    退朝。陛下起驾。恭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朝不久后,御书房。崇祯坐在上首位的作案后面。以范景文为首的内阁成员悉数到场。内阁中张至发,孔贞运这两人是温体仁担任首辅期间的内阁成员。崇祯想看看他们的表现,所以呢,也没有换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诸位爱卿平身。

    范景文开口道。不知陛下召臣等来,有何吩咐?召诸位爱卿过来有两件事。一个是我大明连连干旱灾祸不断。这个诸位爱卿也是知道的。关于赈灾的具体事项,也都已经交由内阁和户部具体负责朕自然不会再插手。朕只是有两个赈灾的措施。想说以诸位爱卿听一听是否可行?

    请陛下明示。诸位爱卿,我大明现在缺粮。酿酒又极为耗粮。朕打算下一道禁酒令暂时停止国内一切酿酒和售卖流水的行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陛下,虽说各地灾情严重。但也还没到要下禁酒令的地步吧。蒋德景这样说。

    诸位爱卿不要报有侥幸。有备无患总是好的。若真等到要下禁酒令的时候。为时晚矣。范景文接口道,陛下,思虑周全所言甚是。要防范于未然。巨赞同陛下所言向全国下发禁酒令。其他几人看老大都顶头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崇祯内心想着,要是老子告诉你,老子来自21世纪。老子再告诉你,接下来七年都是干旱。看你蒋德景还敢不敢说,没有必要。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义了。那内阁就尽快把禁酒令发下去。另外安排人手,把京城的酒都收集起来。交到曹化淳的后勤部。蒋德?问道,陛下收集酒做什么?朕要另作他用。听崇祯这么说,也没有在问。

    户部现在还有多少银两?回禀陛下,之前陛下从内库拨银2,000万两到户部。最近几个月各地灾情严重。用于各地救灾,花费500万两。现户部还存银,1,500万辆。这还得益于,工部修建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还有修缮京城街道。开设养济院。都是从陛下的内库出银。以后各种开销。还是要从户部出银。什么都从朕的内库出银会乱套的。微臣遵旨。

    另外还有一件事。朕此次出征。伤亡四万余战士。有很多是因为伤口处理不当导致死亡。增加了不必要的牺牲。范爱卿可有医学方面的人才举荐给朝廷。范景文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用手摸索着自己的胡须。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沉吟了片刻才开口说道。回禀陛下。臣知晓两人,医学一道在江南都富有盛名。名唤赵献可,吴有性。为人正直,人品俱佳。或可为朝廷一用。

    朕自然信得过,范爱卿举荐之人。就请此二人进京吧,为朝廷效力。老臣遵旨。不只是他们俩人。还要从全国各地征集知药理之人越多越好。

    老臣斗胆问陛下,找这么多知药理之人,有何用?崇祯答道,我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修建好以后。不仅研究武器。要在各个方面都加以研究用于百姓,用于国家生产。比如说医学,农学等各方面的人才。所以范爱卿你这内阁首府,吏部尚书重道远啊。陛下眼光长远,非臣能即。既然没什么问题就照此办理吧。臣等遵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