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八年 > 第51章 筑京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又接着说:“朕,不愿为己杀一人,却可为国屠千城,圣君也好,暴君也罢,就留给后世去评说吧!筑京观”。

    听了崇祯的话,第一个忍不住的就是王承恩,老泪纵横的跪在地上。其余几人也都齐齐跪倒在地,“是臣等无能让陛下,受累了”。

    几人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心中的激荡久久不能平息。

    要知道,即使被世人称为暴秦的秦始皇,也是在死了之后才有人敢这么说的。

    纵观千年历史,没有哪一位君王,敢亲口承认,暴君之名。

    而自己眼前这位皇帝,却愿为自己的子民,为自己的国家,背负这千古暴君的骂名。

    这样的一位帝王,被称为暴君吗?

    或许对敌人他是残暴的,但作为他的子民,又是无比幸运的,庆幸的,庆幸能跟在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后面为他而战,也就是为国而战!这就是几人此时心里的想法。

    “诸位爱卿都起来吧”!

    几人缓缓起身,这次黄得功,曹文诏没有再犹豫。两人带着人提着马刀,去砍下一颗颗头颅。

    一万颗血淋淋的人头,以三角形的形状。一层土一层人头的往上码。不能让土把人头全部都盖住。

    筑好后,要能明显的看出来是一层土一层人头。两个时辰后,在原本蒙古部落的位置。就多了一座用人头堆砌而成的七米小山。

    “启奏陛下,京观筑好了”,黄得功,曹文诏来报。

    “很好,你们去找一块木板来”。然后崇祯就朝着京观而去。两人不明所以。

    黄德功问“你说陛下要木板干什么?给蒙古人写碑文””?

    曹文诏回道:“不知道,快点把木板找过去不就知道了吗”?

    两人就冲着孤零零的蒙古包而去。找了半天,最后两人把一张长条形的桌子给搬了出来。

    “陛下没有找到木板,只找到这张桌子”。

    崇祯说道:“桌子就桌子吧,搬过来”。

    两人把桌子搬到崇祯面前,就站到一旁,用好奇的眼光看着崇祯,看看陛下到底要干什么。

    崇祯没有理会两人的目光,挥出马刀砍掉了桌子的四只脚,然后把桌面平放在地上。用马刀在桌面上刻字。

    盖闻古者伐不敬,取其鲸鲵筑武军,封以为大戮,於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大明崇祯皇帝,崇祯八年,七月十八日立。

    崇祯叫道:“王大半,将木板立于京观之前”

    王承恩回道:“老奴遵旨”!

    这时曹文诏开口问道:“陛下,蒙古人的牛羊怎么办”?

    崇祯回道“牛羊全部都屠杀了,让将士们原地休整补充肉食”。

    崇祯叫道:”黄得功,把你们抓住的那三个蒙古人带过来”。

    “微臣遵旨”。

    很快三个蒙古人就被押到了崇祯面前。崇祯问道:“告诉朕,离这里最近的部落在哪里?朕可以给你一条生路”。

    三个蒙古人没有说话,只是其中两人不停的用眼睛瞄着,布日固德。

    崇祯也看出来了,这三人明显是以,布日固德为首。

    崇祯并没有着急,又缓缓开口道:“带朕去离这里最近的部落,朕可以给你们荣华富贵,否则后面的京观,会再多三颗人头”。

    三个蒙古人脸上写着,惊恐、木讷显然是被之前的屠杀吓坏了。

    到不是他们没有见过杀戮,只是亲眼看着自己的族人和亲人,死在自己的眼前,而且还被剁掉了头颅,像山一样的堆了起来。

    见到这样的场面又有几个人能镇定呢?没有当场崩溃,已经是很难得了。

    崇祯看得出来,这三人处在崩溃的边缘,随时都会崩溃。所以他得快点问,崩溃有两种可能。

    要么贪生怕死,直接投靠自己,要么就是垂死挣扎一死了之。崇祯可不想赌,万一死了,想找到下一个蒙古部落就难了。

    于是,崇祯对着玄冥二老招了招手,两人躬身进前。

    骆养性和方正化齐声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把这三人带下去问话,问什么不用我教你们吧”?

    奴婢遵旨!卑职遵旨!

    崇祯,想可能在问询这一方面,他还是不如东厂和锦衣卫的。

    山西大同阳河口外,黑压压的人头窜动,战马嘶鸣,一眼看不到边,林丹汗率领着十二万兵马,准备攻打阳河口。对草原上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这里是进入大同的,其中一个关口。关口的城头上,卢象升,正在眺望着蒙古骑兵。

    一旁的曹变蛟十分郁闷,他原本以为可以出去和蒙古人大干一场,却被勒令只允许守城,不允许出城野战,让他懊恼不已。

    蒙古军中,林丹汗问道:“塔什海,看明军的样子,好像不想和咱们打呀?你有什么办法吗”?

    “回大汗,我们缺乏重型的工程器械,硬攻城墙肯定行不通,不如以弓箭掩护,直接撞击城门”。

    林丹汗回道:“城头还是要攻的,要不然攻城门的勇士压力太大,难以取得成效”。

    “大汉言之有理”。

    林丹汗又接着说:“我们全部人都在阳河口,人员过于集中,明军反而容易防守,本汗的意思不如分出一路人马去杀虎口,你们以为如何”。

    塔什海,足足考虑了十几息的时间,回道:大汗杀虎口情况不明,会不会太过于冒险”?

    林丹航回道:“本汗的想法跟你恰恰相反,我们一路过来从未分兵,明军早已掌握我们的动向,我们全部人都在这里,他们肯定也会重点防御这里,还有我们之前的情报,都是皇太极提供的,他的话我们可不能全信”。

    “那大汗的意思是”?

    “本汗想着,我们先是全部集中于此,那明君的守备,肯定也集中于此。要是我们现在分兵去打杀虎口,明军未必能及时作出反应,明军少骑兵。

    而咱们又是一人双马,到达杀虎口的时间肯定比明军短。这就是咱们的机会,就是要利用骑兵的速度比明军快来击溃明军”。

    林丹汗的儿子,阿布奈道:父汗,孩儿愿带兵去杀虎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