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八年 > 第81 章 计定白杆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卢象升道:“陛下,调兵加强甘肃、榆林、宁夏三镇的守备,确实最为稳妥,但不知陛下,打算从何处调军。”

    崇祯道:“朕,想先听听建斗,你的想法。”

    崇祯,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偷个懒,有着专业人士不用,那自己,不是和之前的崇祯一样,是个傻老帽吗?

    像这种烧脑的事,能躲就躲吧!自从穿越做了皇帝,这烧脑的事太多了,崇祯,是真的担心自己,会老年痴呆呀!

    还是躲在专业人士后面,查缺补漏就好了,这样也更能显示,我崇祯大帝的睿智与英明。

    卢象升,自然是不知道,崇祯心里的,这些小九九。

    卢象升,心里暗想着,这次可不能再露算一拍了,要不然,自己这个军机大臣,就名不符实了。

    于是,卢象升,斟酌着开口道:“回禀陛下,国内目前能调动的兵马,有洪承畴,带领的剿匪军,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军,还有陛下的亲军青龙、白虎、朱雀三军。

    至于,刘泽清和左良玉,带领的兵马,依微臣之见,难堪大任,就不做考虑了。

    青龙,白虎,朱雀三军的步兵,必须用于,蓟州镇至太原镇,之间所有边关的防守。

    除去青龙军,补给曹变蛟的骑兵外,三军一共,还有八万余骑兵。

    这八万骑兵,作为机动力量使用,是最佳选择,所以,微臣不建议,调这八万骑兵去镇守,甘肃、榆林、宁夏三镇。

    最后就只有,洪承畴带领的剿匪军,和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军。

    从两支军队,现在的状况分析,微臣认为,调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军北上,协助孙传庭镇守三边,是最好的选择。”

    崇祯,起了好奇的心思,就想听听卢象升这专业人士,怎么就认为,调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军,北上最合适。

    于是,崇祯,好奇的问道:“建斗,何以就认为,调秦良玉的白杆军,北上最为合适?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说法不成?”

    卢象升道:“回禀陛下,其一,洪承畴,带领的剿匪军,虽然,常年与流匪交战,但流匪的战力,和建奴相差甚远。

    剿匪军并没有,和建奴交战的经验,洪承畴,本人也是如此,对建奴的战力,和打法没有明确的认知。

    冒然,调洪承畴北上,对战建奴难免会吃亏,入冬在即,建奴随时会攻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剿匪军熟悉建奴。

    其二,陛下,下令各地藩王,围剿李自成,和张献忠,前线一直都是由,洪承畴在统筹。

    少了洪承畴,秦良玉,虽然骁勇,但毕竟只是一介女流,很难镇得住,前线的那些藩王。

    不是微臣,歧视秦良玉,而是那些藩王什么德行,陛下,比微臣更清楚。

    若不是,有陛下的圣旨在上,洪承畴,也未必能镇得住,那些藩王。

    换了秦良玉,一介女流,即使有陛下的圣旨在上,也难保藩王,不会出什么纰漏。

    反之,调秦良玉北上,白杆军骁勇善战,论战力,绝对在洪承畴的,剿匪军之上。

    白杆军,有和建奴交战的经验,并且战绩斐然,不会存在惧敌的问题。

    换了,捏惯软柿子的剿匪军,那可就不一定了,说不好,会被建奴打成溃军。

    而且,调秦良玉北上,也不会影响到,追剿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军事任务,只要有洪承畴,在前线统筹,藩王们就乱不了。”

    正是,上述的这些原因,所以微臣认为,调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军北上,协助孙传庭,镇守三边,是最好的选择。”

    崇祯,听完卢象升所说,满意的道:“建斗,言之有理,调秦良玉的白杆军北上,确实是最合适的。

    既然如此,那建斗随后,就给秦良玉下调令,调白杆军北上,进驻榆林。

    另外,传令给孙传庭,撤出镇守榆林镇的所有边军,把榆林镇的防务,全权交由秦良玉。

    让孙传庭,把边军集中在甘肃、宁夏两镇,告诉孙传庭,不要一味的防守,如有战机也可以攻出去。”

    卢象升道:“陛下英明,微臣遵旨。”

    崇祯,为什么要孙传庭,撤出榆林镇的守军,交由秦良玉负责呢?

    不是崇祯,不信任孙传庭,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军队交叉指挥,带来的弊端。

    正如之前,卢象升,建议崇祯,让曹变蛟,率本部人马出征一样,都是为了避免军队交叉指挥。

    这还只是其一,其二是甘肃、宁夏、榆林三镇虽然相连,但是中间,还是隔着不短距离的。

    战线太长,会出现战令传达迟缓,不利于战局的把控,和战机的把握。

    这也是,为了给孙传庭,创造良好的战场环境,便于指挥,崇祯相信孙传庭,能领会自己的良苦用心。

    至于他孙传庭,要怎么排兵布阵,崇祯可就管不着了,崇祯也不会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皇帝不需要,事事亲为,掌握好,战略层面的问题,就可以了,至于战术层面的问题,那是统兵将领的事,皇帝,就不要越俎代庖了。

    就算现在的崇祯,很牛逼,也不可能,隔着千里,指挥明军作战。

    这会儿,可没有什么,莫尔斯电码,更没有什么电话手机,就算崇祯有心,想指挥也做不到。

    要是强行指挥,千里之外的战争,那样的话,和穿越前的,昏君崇祯,又有什么区别。

    就好比卢象升,他就领悟了,崇祯的用意,为什么这么说呢?卢象升,口中的那声,陛下英明,足以证明。

    崇祯,又接着说道:“建斗,说起李自成和张献忠,朕,最近事务繁忙,倒是疏忽了,建斗,和朕说说流贼的近况吧!”

    卢象升,听了崇祯的话,心想,陛下,真是个老六啊!这么大的事,居然说疏忽了,好像完全不在乎流贼似的。

    这可不是崇祯托大,而是现在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确实已经,造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