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八年 > 第 92 章 基建和教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意味深长的说道:“要想富先修路,我大明,各省各府之间的官道,路况极差,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依朕看,也是该好好修缮修缮了。”

    范景文道:“我大明的官道,的确如陛下所说,路况极差,有些路段车辆,已经难以通行。

    可是陛下,我大明的官道众多,纵横交错,不知陛下,打算从何处修起?”

    崇祯,几乎没有考虑,直接说道:“首先,修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其次是,京师至西安,南北两直隶,至于其他地方先放一放,等户部宽裕一些再说。”

    听了这话,这次除了卢象升以外,其他人都有些懵,就算要修官道,怎么会,先修京师至山海关呢?

    于是,郑三俊说道:“陛下,就算是要修缮官道,陛下,所说的三条,依微臣之见,最应该先修的,是南北两直隶,其次是京师至西安,至于山海关方向的官道,应该排到最后。”

    户部尚书,蒋德?道:“陛下,郑大人所言极是,南直隶江南一带,是我大明最富庶的地区,商贸较北地尤为发达。

    修缮官道以后,定能增强,南北两地商贸往来,也能为朝廷,增收一些商税。”

    其他的几个文官,也很赞同郑三俊所说,都认为应该先修,南北两直隶的官道,山海关应该放到最后。

    为什么,这群文官,会首先想着,修南北两直隶的官道,而不是和崇祯想一样,先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

    说到底,这是层次高度,所决定的,不一样层次,看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文官,站在自己的角度,只想着经济政治,自然认为,连通南北两直隶的官道,更为紧要。

    山海关,在他们文官眼里,就是个边镇,是个不毛之地,怎么和南直隶所在的江南比。

    卢象升,没有附和文官,不是和文官有仇,也不是卢象升,就比文官的眼界高多少。

    而是卢象升,身为武将,考虑问题自然是以战为由。

    大明的不安定,和威胁都来自于北方,先修山海关,以后出征建奴,不管是运兵还是运粮,都是事半功倍。

    至于崇祯,身为一国之君,考虑问题,自然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崇祯,想先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可不只是为了打建奴,方便运兵运粮。

    而是,为了以后关外,努尔干都司的大片黑土地的建设。

    崇祯道:“诸位爱卿,目光放长远些,不要只顾眼前。”

    至于,别的崇祯也懒得解释,再怎么解释,与现在这群人的思想,也难以理解,以后他们自然会懂。

    倒不是说,这些大臣,就是鼠目寸光,而是,眼界受限于这个时代。

    崇祯,要不是从后世,穿越而来,估计此时的想法,会和这些文官,如出一辙,甚至还有不如。

    众人听皇帝说,他们目光短浅,心中虽然不服,但也不好再争辩,只能在心里说一句,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倒要看看,皇帝你有何长远目光。

    郑三俊,有些不快的道:“那就依陛下旨意,先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不知陛下,是否,还有其他旨意。”

    崇祯道:“官道,全改用水泥修建,宽度增加至,双车能够并行,还有不要急于求成,工期长一点不要紧,首要的是质量。”

    郑三俊回道:“微臣遵旨,即日,就组织人手开工。”

    崇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望着礼部尚书倪元璐,说道:“倪爱卿,礼部新修的学堂,可有孩童入学?”

    倪元璐回道:“启禀陛下,新修建的学堂,按陛下的旨意,不论男女,只要是适龄的孩童,皆可免费入学。

    可是,入学者多以男童为主,女童却是十中无一,别外,男童的入学率,也只有十之二三。”

    崇祯,听傻了,孩子可以免费上学都不愿意,这种待遇,在后世都没有啊!

    崇祯,好奇的问道:“这是为什么?”

    倪元璐道:“回禀陛下,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之所以大多数女孩没有入学,是父母觉得,女孩读书没什么出路,又不能科考,再有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愿意让女孩入学。

    其二,稍大一些的孩童,不论男女,都要帮助家中做家务,下田务农,要是入学了,会耽搁做家务,和下田干活,所以即使上学免费,他们的父母也不愿意。

    其三,虽然上学免费,但是笔墨纸砚,还是要自己购买,很多家庭都负担不起,不如把孩子留在家中,或多或少,还能挣些口粮。”

    崇祯,听完倪元璐的说辞,觉得以前自己肤浅了,还以为,只要自己实行,免费入学的政策,大明的孩童,就都能读书。

    对啊!这里是大明,可不是后世,普通百姓,父母不会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

    不像后世,无论多昂贵的学费,无论多烧钱的补习班,父母砸锅卖铁,都要把孩子送进去。

    崇祯道:“诸位爱卿,依你们之见,该如何处理此事,才能让适龄的孩童入学?”

    下面的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愣是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只能齐声道:“臣等无能,请陛下恕罪。”

    崇祯,思绪飞转,想着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适龄儿童入学。

    不让女孩入学,是担心女孩读书没出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给以后读书的女孩,找一条出路,重男轻女,这个只能慢慢改变。

    不让孩子入学,要把孩子留在家中,做家务下田,这个最容易解决,在这个时代,可以来硬的。

    至于,没钱买笔墨纸砚,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

    崇祯琢磨了一阵,心里已有定计,开口说道:“倪爱卿,今年的恩科,再加一条,不论性别,女子同样可以应试入考,只要成绩优异,一样可进入,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结业之后,和男性考生享有同样待遇。

    另外,以北直隶为试点,凡是家中有,适龄入学孩童的,不论男女,必须入学,家中父母不得阻挠,如有阻挠者,罚银十两,杖责四十。

    还有,凡是入学儿童,笔墨纸砚,皆由学堂提供,另外,再给入学儿童免费,加一顿午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