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八年 > 第 118 章 秦良玉抵达榆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阿布奈,听了多尔衮这话,才放下心来,渐渐恢复了,大汗之子该有的镇定。

    阿布奈,不紧不慢的说道:“榆林、甘肃、宁夏三镇,可是有不少关口的,不知道睿亲王,想从哪里进攻?”

    多尔衮,并没有给予阿布奈,肯定的回答,而是温声的说道:“我们距离明朝,最近的西三镇关口,还有两百余里,本王还要细细斟酌,还未确定,从哪里进攻。”

    多尔衮,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想好,而是不想这么早,就暴露了心中的进攻位置。

    从这点就能看出,多尔衮,是个既谨慎又多疑的人。

    多尔衮,自己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很识趣的没,有在开口询问,毕竟多尔衮才是此次,西征的主帅。

    多尔衮,站起身来,环视众人一圈,提高声音道:“全军开拔,目标榆林镇。”

    大明境内,秦良玉,已经率领八万白杆军,抵达榆林镇。

    孙传庭,早已带着白广恩,和家仆孙福,在榆林镇外等候多时了。

    从地平线,缓缓升起一杆,秦字大旗,由远及近的,映入了孙传庭的眼帘。

    孙传庭难掩脸上激动,因为他对秦良玉的忠贞也是,钦佩不已。

    秦良玉,也注意到了,前方的孙传庭,并加快了胯下战马的速度,距孙传庭还有五丈之时,秦良玉,就勒住了马缰,一跃而下,快步走到孙传庭跟前。

    左手抱拳行了一礼,用询问的语气道:“末将秦良玉,请问,可是孙督帅当面?”

    孙传庭,是从顺天府丞,直接调任三边总督的,所以之前秦良玉,和孙传庭并没有见过面。

    从秦良玉,自称末将,就能听得出来,秦良玉,并没因为孙传庭,之前没有带过兵,而有任何的蔑视。

    还是遵从军机处,三边军务,以孙传庭为主主的军令。

    调白杆军北上榆林,只是为了,协助孙传庭更好的守边。

    面对秦良玉,孙传庭自是不会,摆什么官架子。

    和声回道:“正是本官,秦将军一路车马劳顿,还是先让大军,进镇休整,再谋边事。”

    秦良玉,也没有客气,下令八万白杆军,进驻榆林镇休整。

    榆林镇军府大堂,卢象升、秦良玉、白广恩、马祥麟、秦拱明、秦佐明悉数在列。

    孙传庭,抬起茶碗抿了一口,缓缓的道:“想必秦将军,已收到军机处传信。

    多尔衮,正率领二十万建奴,和蒙古鞑子,直奔榆林、甘肃、宁夏三镇而来。

    从关外传来的最新军情,建奴和蒙古鞑子,距离榆林镇,只有二百余里了,最多再有五六天,就会抵达我大明边境。

    秦将军,熟读兵法又久经沙场,将军之骁勇,威名早已传遍大明,白杆军之善战,也是勇冠三军。

    就是建奴和蒙古鞑子,闻将军和白杆军之名,也无不色变,不知将军,可有退敌良策?”

    孙传庭的言行举止,秦良玉看在眼中,心中也是暗暗赞许,此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绝不简单。

    难怪,皇帝能让他来,接手三边军务,大明能有如此人才,真是国家之幸,万民之幸。

    秦良玉,收回心中思绪,不急不缓的道:“卢督帅,军机处的军令,只说让我二人,不能放建奴,和蒙古鞑子进关。

    否要出关作战,让我们视战场情况而定,依未将之见,暂时不考虑出关,和建奴蒙古鞑子野战。

    应当避锋芒,先以守为攻,挫其锐气,如若出现战机,在出击不迟。

    首要任务,还是要以,军机处军令为主,不能放建奴,和蒙古鞑子入关。”

    孙传庭,听了秦良玉的说词,微微点头心中暗想,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孙传庭这么问,也是想考量一下秦良玉,是不是真的,如传言中那般,熟读兵法,善于用兵。

    传言毕竟是传言,为了谨慎起见,如果,不亲自见识一番,孙传庭,很难放心把榆林镇,交到秦良玉手中。

    经此一问一答,孙传庭对秦良玉,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可以放心的交出,榆林镇的防务了,

    秦良玉,自然心知肚明,孙传婷是在考量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守住榆林镇。

    但秦良玉,对孙传庭的考量,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对孙传庭,更加的赞许,为帅者理应如此。

    孙传庭,很是高兴,有秦良相助,自己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孙传庭,称赞道:“秦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一语中的,我大明还是要先做好防守,在谈进攻。”

    秦良玉,出声应道:“孙督帅谬赞了,只是甘肃、宁夏、榆林三镇关口众多,建奴和蒙古鞑子,从哪里进攻,还有未可知。

    该如何分兵,要怎么防守,末将想听听孙督帅的高见。”

    风水轮流转,秦良玉,自然也要考量番孙传庭,虽说秦良玉对孙传庭,观感不错,但毕竟缺乏了解。

    考量一下孙传庭,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孙传庭,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无人之辈,那秦良玉可不会听他的。

    都是聪明人,孙传庭,当然也读懂了,秦良玉的用意,对此也并不在意。

    孙传庭,略微思考,不急不缓的说道:“秦将军,所言及是,甘肃、宁夏、榆林三镇关口重多。

    不可能每个关口,都派重兵把守,那样的话,二十万边军加八万白杆军,也会显得兵力不够。

    我们做不到,每个关口,都派重兵把守,建奴和蒙古鞑子,一样做不到同时向甘肃、宁夏、榆林,三镇的所有关口发起攻击。

    排除地理环境的因素,适合大规模作战的关口,也并不算多,不过十指之数。

    只要,向关外多派斥候,建奴和蒙古鞑子,无论如何,也隐满不了,大规模的行军。

    由此可以提前判断,建奴和蒙古鞑子的进攻之地,自然可以做到,从容分兵。

    不至于,等建奴和蒙古鞑子临近,还无兵把守。”

    秦良玉,听完孙传庭的侃侃而谈,很是满意。

    在别人看来,这只不过是,最为平常的,一次对话当与交谈。

    而孙传庭和秦良玉,却已在交谈中完成了,对彼此的考量,并得到对方的认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