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八年 > 第 132章 最后的宁静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阿布奈,听了济尔哈朗的解释,若有所思,但还是有不解之处。

    于是,又开口问道:“如郑亲王所说,既然是从甘肃镇进攻为最佳,那为何睿亲王,还要兵分三路,不以二十万大军之力,一举拿下甘肃镇。”

    济尔哈朗,一听这话也不想再解释了。

    济尔哈朗,可没有多尔衮那般的耐性,直接回怼道:“废物!简直狗屁不通。”

    阿布奈,似有不忿,还想要说什么,却是被塔什海出言打断。

    塔什海,和声说道:“二汗,你就别问那么多了,按照此前的约定,对明作战的一切军事行动,都要听从睿亲王指令,咱们执行就可以了。”

    阿布奈,这才没有再多言,毕竟在阿布奈的心中,塔什海还是很有分量的。

    可是他永远都想不到,塔什海已经投靠了多尔衮。

    塔什海,出言劝告阿布奈,可不是因为,阿布奈二汗的身份。

    而是觉得,大家都来自草原,不想让阿布奈这个白痴,拉低了草原人的智商,让蒙古人在女真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时候,多尔衮适时出声说道:“都下去准备吧!养精蓄锐,明日定少不了一番大战。”

    济尔哈朗,接过多尔衮的话说道:“兵贵神速,本王的目的在甘肃镇,不需要准备,本王现在就出发前往甘肃。”

    多尔衮,对济尔哈朗的表现很是欣慰,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郑亲王自去点齐十万兵马西进。”

    济尔哈朗,只是微微点头,没有在和多尔衮多言,直接叫道:“鳌拜、阿布奈我们走。”

    说完带着阿布奈和鳌拜,大步走出大帐。

    这就是此时的清廷,不管个人平时有什么过节隔阂,但在对外之时,从不勾心斗角,都会以大清利益为重。

    而明朝却恰恰相反,前面的拼命在抵抗,后面的不但不帮忙,还一直拖后腿。

    关内的秦良玉,也在做着最后的部署,秦良玉、马祥麟、秦拱明、秦佐明,四人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张榆林镇的地图。

    马祥麟,看着面色严肃的秦良玉,出声说道“母亲大人,依您之见,建奴和蒙古鞑子,最有可能从哪里进攻?”

    秦良玉,好像没听到马祥麟的问话似的。

    并没有回答,儿子的问话,而是问道:“你们三个说说,建奴和蒙古鞑子,会从哪里进攻啊?”

    马祥麟表兄三人,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秦拱明,瞪了自己表弟和堂弟一眼,硬着头皮说道:“回姑母的话,侄儿以为建奴和蒙古鞑子,应当会从榆林镇,靠东的关口发起进攻,至于是哪座关口,侄儿却是猜不到。”

    秦良玉,一听来了兴趣,接着问道:“你何以认为,建奴和蒙古鞑子,会从榆林镇靠东的关口进攻?”

    秦拱明,支支吾吾的说道:“侄儿,只是单纯的从地形上看,东边的几座关口,更有利于进攻,所以才认为,建奴和蒙古鞑子,会从东边的关口,发起进攻,不对之处还请姑母指正。”

    秦良玉,没有急着回秦拱鸣的话,而是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马祥麟,和另一个侄儿秦佐明。

    马祥麟,不敢怠慢连忙说道:“我们的看法和表兄一样。”

    秦良玉,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看得秦拱明三人不明所以。

    秦良玉,这才开口说道:“你们说的只是其一,建奴和蒙古鞑子,的确最有可能,从榆林镇东边的关口,发起进攻,但绝不仅仅是,因为地理的关系。

    三人都抱着,不懂就问的心态,齐声问道:“还请姑母明言,还请母亲明言,我等洗耳恭听。”

    秦良玉很欣慰,自家的儿郎能虚心听教,自己当然不会吝啬。

    秦良玉,缓声说道:“建奴攻关的目的,是为了劫粮抢夺人口,和盐、铁等生活物资。

    而榆林镇东边的关口,不仅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而且只要入关,距离山西也较为近便,

    山西人口稠密,肯定被建奴和蒙古鞑子,列为抢夺的对象。

    而反观陕西境内,连年干旱,建奴和蒙古鞑子,来了也不会有多少收获,以上种种因素,才是建奴为什么会,从榆林东边的关口,发起进攻的原因。”

    秦佐鸣,听了秦良玉的解释,若有所思的问道:“姑母大人,榆林镇的东边,有蛇口关、火盘口、龙王庙隘口、杨家堡隘口、水头沟城关、西沟口,解家堡隘口,依姑母大人之见,建奴和蒙古鞑子会从哪里进攻呢?”

    秦良玉,用赞许的眼神,看了看秦佐明,心中暗想,这表兄三人,从小秦佐明就心思细腻,好好培养一番,希望以后能扛起白杆军的大旗。

    秦良玉,收了收心神,微笑着缓缓的说道:“以上这些关口,最有可能被攻打的就是西河口,和水头沟城关,

    从地理而言,这两个地方是进攻的最好之地,两地距离适中,也方便建奴和蒙古鞑子的骑兵支援。”

    三人听了自家母亲,和姑母的一番言词之后,觉得甚为有理,齐齐道:“侄儿受教了,孩儿受教了。”

    秦良玉,收起了脸上的微笑,严肃的说道:“马祥麟、秦佐鸣听令,立即带领三万人马驻守水头沟,务必不能让建奴和蒙古鞑子,破关而入。

    秦拱明听令,立即调派三万人马随本帅,驻守西河口,余下的两万人马,除了作为支援的五千骑兵以外,都调派到各个关口。”

    三人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秦良玉,依然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的接着说道:“再传我军令,无论是哪个关口,只要建奴和蒙古鞑子攻关,必须全力抵抗,除非战死,如若敢放一个建奴和蒙古鞑子进关,无论是谁军法从事,绝不容情。”

    三人再次躬身道:“末将遵命。”

    在秦良玉的军令之下,白杆军也迅速的调动了起来,透露着一股肃杀之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