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135章 谯郡街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升平二年,二月初九。

    谯郡,淳化大街是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寓意是民风淳朴,是刺史大人在去年秋天命名的,并在大街东西尽头亲自书写了两个路牌。

    正午时分,大街上人流如织,商铺虽不多,但也一应俱全。

    忽然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

    “快来人啊!”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发老妇人在街上大喊起来,“我的包袱被人抢了!”

    街上人群一片哗然,有的不知所措,有的驻足观望。

    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少年,反应机敏,向着老妇人手指的方向奔去。

    前面那个抢老妇人包袱的贼见后面有人追,便拼命地向前奔跑。

    只见后面追贼的少年快步如飞,箭一样向那贼人渐渐逼近。

    时不过片刻,就追上了他。

    谁知就在他伸手捉住盗贼衣领的一刹那,盗贼却转过身来,反而一把抓住追他的少年。

    然后,冲着他大喊:“我让你跑,我让你跑!大白天你就敢抢人家的东西!”

    盗贼突如其来的喊声,反而让追贼的少年心慌起来,不知所措。

    但他依旧倔强的没有松手。

    双方拉拉扯扯,争执不下。

    这时,老妇人也赶上来了,少年对老妇人说:“阿婆,我把盗贼给你追回来了。”

    可是这个短小精悍的汉子几乎与他同时,说了同样的话。

    盗贼就冲着老妇人和渐渐围上了的行人嚷嚷道:“这个白日行抢的贼,抢了这位老妇人的包袱,还恶人先告状。”

    众人忙问老妇人:“到底是谁抢了你的包袱?”

    但是,刚才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加上老妇人老眼昏花,并没有记住两个人各有什么特征。

    看看他俩一样的胖瘦,差不多的个头,竟分不清哪个人是盗贼,哪个人是追盗贼的了。

    追盗贼的和盗贼撕扭在一起,互不相让。

    众人中有人说道:“拿包袱的应该是追贼的吧。”

    拿包袱的盗贼一听,欣然道:“说的对嘛,我是从他手中夺下来的嘛!”

    衣衫褴褛的少年一听,急了:“我追上他,夺包袱,他硬是不给,还反诬我为盗。”

    众人一看这情形,也都分不清谁是谁非了。

    那撕扭在一起的两个人,却都在不依不饶,一个说,“你抢了人家东西还耍赖!”

    另一个说,“你连老人家的东西都抢,还诬赖别人!”

    大家看着这两个人,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其中有人提议,还是请主簿大人决断吧。

    在场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于是,人们簇拥着仍旧撕扯在一起的两个年轻人向着谯郡主簿衙门走去。

    谯郡主簿王荟,此时正在吃午饭。

    他左手拿着三哥王洽刚命人送过来的新作《山海大悟帖》,右手胡饼蘸着醋,津津有味地吃着。

    王洽是和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虽然自己比三哥水平稍逊,但草书也是在大晋占有一席之地的。

    忽然听到衙门外,有嘈杂声音,不禁皱起了眉头。

    心道,这正午时分,也有来告状的?

    待要吩咐手下轰出去,但又想到特进大人的告诫,兖州境内不得有上访人员出现,何况这是在谯郡,兖州的制所。

    遂把剩下的胡饼塞入嘴里,放下王洽的法帖,吩咐军卒把外面人带进来。

    几名军兵带着老妇人、精瘦汉子、衣衫褴褛的少年,上了大堂。

    众行人和围观看热闹的群众在中堂台阶下,一起观望。

    王荟听了两人的叙述,一时犯了难,这人证老妇人老眼昏花,看不清楚。

    遂大声喊道:“堂下的人里有没有看清的?”

    众人纷纷道,没有。

    王荟白皙销瘦的脸庞上有些不耐,眉头微蹙。

    思忖片刻,对老妇人道:“老人家,你的包袱里没少东西吧?”

    老妇人躬身答道:“大人,一件没少呢。”

    “这样,你先下去吧,这里没有你的事了。”王荟温言道。

    随即,他话锋一转,喝道:“你们俩,暂且下狱羁押,待本官细细查访后,再来判案。”

    少年赤紫黝黑的脸堂更加红了,他声音未脱稚气地喊道:“我是抓贼的,为何让我下狱,大人,您有所不公。”

    盗贼也油腔滑调地跟着起哄道:“大人,您无凭无据,怎能将我抓起来?我明明是做了善事,抓了贼人……”

    大堂下的众行人议论纷纷,对王荟的裁决颇有怨言。

    王荟脸红一阵儿,白一阵儿。

    他一拍桌案道:“你们都不肯替他俩作证,本官也未再现场,怎能马上做出公正裁决?”

    刚要挥手,令军兵把众人赶出去,只听堂下众人中有一个清脆俏丽的声音传了出来。

    “谁说未在现场,就不能做出公正裁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