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137章 接纳刘牢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的征虏将军称号为桓温手下大将,镇守汉中的司马勋所拥有。

    “你父当年抵御石赵羯人,立下赫赫之功,为我大晋名将,你可要勤习文武艺,将来报效朝廷,不没祖先。”陈谦郑重其事地道。

    刘牢之拘谨地点了点头,刺史府对他老说,几如天堂,虽然不知道陈谦是什么大人物,但身上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贵气。

    “好了,别教育人了,看你越来越像你父亲了。”苗薇笑着道:“陈宝,今晚加几个菜,给你们的小救命恩人接风。”

    “是,老夫人。”说罢,陈宝转身走下中堂,准备去了。

    “来,道坚,坐我身边,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了。”司马熙雯笑吟吟地招手让刘牢之过来坐。

    刘牢之怯生生地看了陈谦一眼,见他正在喝茶,并不在意,就挪步走了过去。

    坐下后,他才嗫喏道:“禀夫人,我往东边去了,到了山桑,在那里的城门看到张贴的刺史大人令,上面写着今年元日节,无家可归者由各县收拢,兖州不得有人冻死饿死,县尹成大人建了个饥民收容所,我就找去了。”

    苗薇和司马熙雯不约而同地向陈谦投去了赞许地一瞥。

    丫鬟给刘牢之端过来一杯茶水,他犹豫了一下,拿起来喝了一口。

    心下稍稍稳定,接着一连串地问:“夫人,您是怎么逃脱的?是不是遇到了许多危险?那伙儿人是什么人,真是凶残,后来我回去一趟,村口有一座坟,不知道是谁那么好心,把乡亲们都埋葬了。”

    司马熙雯轻抬皓腕,指着陈谦道:“呶,就是他,兖州刺史大人,带人掩埋的。”

    刘牢之环眼含泪,赶忙站起身来,躬身一揖到地,“草民代死去的乡亲们,拜谢广陵公了,您的大恩大德……草民永世不忘!”

    “不必客气,你救了我夫人,该道谢的是我才对嘛。”陈谦一脸和蔼地道。

    “道坚,你以后就喊我阿姐,喊他姐丈行了,我认你做兄弟了。”

    “那也别喊我老夫人了,就喊婆婆吧。”

    刘牢之熟悉了环境后,倒也会来事,赶忙跪倒在地,依次叩首道:“刘牢之拜见婆婆,拜见姐丈,拜见阿姐。”

    陈谦站起身来,把他搀扶起来,顺便道:“母亲,夫人,我到大堂还有些公文批复,你们先说着话。”

    说罢,拜别母亲,转身离去了。

    来到前面大堂上,在中间坐定,一头扎进了公文堆里。

    批阅了几道之后,看到了一封与众不同的信件,是用麻纸写的。

    打开看时,上面的字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

    再一看,哇,王羲之!

    纸张质地坚韧、洁白、耐水浸,已是当年最好的书写用纸了。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不但勤于书法,而且还研制纸张,最终做出了用麻的纤维做出来。

    大家都去找他求购麻纸,一时间“江南纸贵”。

    只见王羲之写道:若使谢万立于朝堂,正议匡主,查漏补缺,时进策言,也是未来很有前途的言官文臣,怎么能指派这个大才子到前线去与胡人的虎狼之师相搏呢?这是以肉啖虎、以卵击石嘛!”

    意思就是说:这小子就不是打仗的料,特进,您别指望谢万打胜仗啦!

    陈谦看了看左右无人,将麻纸叠好,塞入袍袖中,这可是王羲之的墨宝啊。

    心中感慨万千,大书法家虽已归隐会稽金庭,但依然忧国忧民,心在大晋,难能可贵啊。

    然后提笔给王羲之回了信。

    大致意思是,年前谢安已来过谯郡与我会面,讲起你担心的事情,我也在召开会议后单独留了万石用饭,嘱咐他把守好大晋西北大门。勤于政务,与士卒之下者同甘苦,则尽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

    最后,叮嘱王羲之保重身体,经常保持联系,如果自己不便,可令子敬老弟(王献之)代写也可。

    陈谦知道,王献之的字,并不在乃父之下,得收藏一些。

    再看了几道牒文,露出一只竹筒,知道是柏杰来的。

    去掉蜡封,打开看时,上面写道:

    禀特进,您离京后第二日的朝堂上,陛下命秘书郎褚歆,崇德太后之胞弟,担任兖州别驾……

    陈谦有些苦笑不得,一定是太后之意。

    唉,这褚歆他知道啊,跟他同岁,虽然未从谋面,但又是个清谈儒士外加公子哥,紧随他老爸褚裒。

    太后啊太后,您就别跟着添乱了,您这是让他来看着我吗?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大少爷。

    别驾,可是州刺史的佐吏,相当于我的秘书长啊。

    仰头倚在座榻靠背上,微闭着眼睛,手捻颌下那根毛。

    脑海中又浮现出半月前在永宁宫中那醉酒后的荒唐一幕。

    太后深居宫中,身份尊贵,守寡十三载,未与男人有肌肤之亲。

    极力逢迎,梨花带雨,捧心西子,玉软花柔……

    唉,以后还怎么跟太后见面。

    太后这是为什么呢?

    对了,在喝第一杯松醪酒后,她好像半开玩笑的提过,是不是不想回谯郡了。

    是不是怕我全家老小都已迁往北方,会拥兵自重,不再效忠您和陛下了,心不在大晋了?

    太后,您是兰心蕙质,但您多虑了……

    看来女人都有这小女人的心思,都是害怕失去依靠感的,哪怕是贵为当朝太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